摘要:目的 觀察乳果糖聯(lián)合門冬氨酸鳥氨酸治療肝性腦病的臨床療效與護理。方法 肝性腦病70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5例,治療組給予乳果糖口服,門冬氨酸鳥氨酸靜脈滴注治療,對照組給予谷氨酸鈉+谷氨酸鉀靜脈滴注,米醋+碳酸氫鈉灌腸。兩組治療7 d,觀察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表現(xiàn)并檢測血氨及肝腎功能判斷臨床療效。結果 7 d后治療組血氨水平下降,肝腎功能指標恢復及臨床表現(xiàn)均優(yōu)于對照組。結論 乳果糖聯(lián)合門冬氨酸鳥氨酸能夠有效的降低血氨改善肝功能。顯著提高肝性腦病患者的治愈率,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乳果糖;門冬氨酸鳥氨酸;肝性腦??;護理
肝性腦?。℉E)又稱肝性昏迷:是由嚴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謝紊亂為基礎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功能失調的綜合征。主要臨床表現(xiàn)是意識障礙、行為異常和昏迷,死亡率高。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1],慢性肝性腦病患者多伴有血氨升高,乳果糖和門冬氨酸鳥氨酸聯(lián)合使用能顯著降低血氨水平及氨在腸道內的吸收,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來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消化科收治的7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37例、丙型肝炎12例、血吸蟲肝硬化12例、酒精性肝硬化7例、原發(fā)性肝硬化2例)肝性腦病患者,其中男43例,女27例,年齡32~68歲。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方面進行的比較均無顯著地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療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乳果糖1包TID口服,門冬氨酸鳥氨酸7.5 g加入5%GS250ml注射液中BID靜脈滴注。對照組用谷氨酸鉀+谷氨酸鈉靜脈滴注,米醋+碳酸氫鈉灌腸。
1.3觀察內容 觀察患者神志、行為、性格改變及治療前后血氨水平,腦電波結果,血氣分析結果。
1.4療效判斷 顯效:12~48 h內神志清醒、性格、行為異常、昏睡、昏迷癥狀消失,血氨恢復正常,血氣分析結果正常,腦電波結果正常,2 w內無再次發(fā)作;無效:12~48 h內神志清醒、性格、行為異常、昏睡、昏迷癥狀未恢復,血氨結果未恢復正常,血氣分析結果未恢復正常,腦電波結果未恢復正常,2 w內肝性腦病再次發(fā)作。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清醒時間見表1,治療組恢復清醒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經檢驗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2兩組患者在不同時段的肝功能,見表2。結果顯示治療組肝功能好轉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經t檢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3 護理
3.1飲食護理 昏迷前期開始數(shù)日內禁食蛋白質,供給足量的維生素、高熱量、清淡、細軟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待病情好轉逐步增加蛋白質供給。
3.2心理護理 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肝性腦病相關知識,防止誘因減輕患者心理壓力,以免加重病情,鼓勵患者樹立治療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3.3藥物護理 慎用或勿用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
4 討論
肝性腦病的發(fā)病機制最主要是氨中毒,肝功能減退時肝臟對氨的清除能力下降導致氨進入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可以影響神經遞質的產生和神經傳導功能。正常的神經興奮沖動不能傳到大腦皮層產生抑制性作用出現(xiàn)意識障礙甚至昏迷,乳果糖在結腸中被消化道菌叢轉化成低分子量有機酸導致腸道內PH值下降并發(fā)揮滲透作用導瀉,能較好的清除腸道內有毒產物,PH值下降還可促進腸道酸菌的生長抑制蛋白分解菌促進腸內容物的酸化而使氨轉變?yōu)殡x子狀態(tài),以阻止氨的吸收使血氨降低。門冬氨酸鳥氨酸可提供尿素和谷氨酰胺合成的底物,谷氨酰胺不僅是氨的解毒產物同時也是氨的儲存及運輸形式,鳥氨酸幾乎涉及尿素循環(huán)的活化和氨的解毒的全過程,門冬氨酸參與肝細胞內核酸的合成,以利于修復被損壞的肝細胞,從而恢復肝細胞功能[2]。
綜上所述,乳果糖聯(lián)合門冬氨酸鳥氨酸可顯著降低血氨,縮短患者由昏迷到清醒的時間,提高治療效果,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王宇明.肝性腦病的定義、命名和診斷[J].中華肝腦病雜志,2004,05:54-55.
[2]Callaghan S,Copnell B,Johnston L.Comparison of two methods of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nnula securement in the pediatric setting[J].J Infus Nurs,2002,25(4):256264.
[3]Foster L,Wallis M,Paterson B,et al.A descriptive study of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s in patients admitted to a pediatric unit in one Australian hospital[J].J Infus Nurs,2002,25(3):159167.
[4]Praveen, Sharma,Barjesh Chander,et al. Primary prophylaxis of overt hepatic encephalopathy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n open label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lactulose versus no lactulose[J].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2012,27(8).
[5]劉俊杰.門冬氨酸鳥氨酸在肝硬化并肝性腦病中的應用觀察[J].肝臟,2005,10(3):242-243.
編輯/周蕓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