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建立規(guī)范的消化性潰瘍病患者的臨床護理路徑,評價臨床護理路徑在消化性潰瘍病患者中的實施效果。方法 選擇住院的消化性潰瘍病患者162例,分析臨床護理路徑實施后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住院費用、健康知識評分、滿意度等指標。結(jié)果 兩組護理路徑實施后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jié)論 遵循臨床護理路徑可降低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費用,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識水平和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關(guān)鍵詞:臨床護理路徑;消化性潰瘍?。粚嵤┬Ч?/p>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standard clinical care of patients with peptic ulcer path,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 in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peptic ulcer.Methods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peptic ulcer 162 cases,analysis of the patient's average length of stay,hospital costs,health knowledge score,satisfaction and other indicators after clinical nursing path.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nursing pat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Conclusion Following clinical nursing path can reduce the average length of stay and hospital costs,improve the patient's health knowledg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care work.
Key words: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Peptic ulcer disease
消化性潰瘍病是指發(fā)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球部,與胃液消化有關(guān)的慢性潰瘍,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是潰瘍形成的基本因素。臨床護理路徑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間的護理模式,它針對特定的患者群體,以時間為橫軸,以入院指導、接診時診斷、檢查、用藥、治療、護理、飲食指導、活動、教育、出院計劃等護理手段為縱軸,繪制成一個理想的日程計劃表。本研究以消化性潰瘍病為研究對象,試圖建立規(guī)范的臨床護理路徑,并評價臨床護理路徑在護理消化性潰瘍病患者中的實施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擇2010年6月~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消化性潰瘍病患者162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10例,女52例。年齡24~71歲,平均(37.7±10.1)歲。將患者隨機分成常規(guī)護理組和臨床路徑護理組各81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和病種經(jīng)統(tǒng)計分析顯示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均被告知研究內(nèi)容和兩種護理的異同,并同意參與本研究。
1.2制定臨床護理路徑內(nèi)容 組織醫(yī)護人員成立消化性潰瘍病的臨床護理路徑研究小組,依據(jù)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和心理特征,制定臨床護理路徑標準。臨床護理路徑采用表格形式,頁眉書寫床號、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橫軸為時間順序,縱軸為入院指導、接診時診斷、檢查、用藥、治療、護理、飲食指導、活動、教育、出院計劃、患者確認、復核簽名等內(nèi)容。依據(jù)臨床護理路徑表內(nèi)容,對全體護理人員進行臨床護理路徑知識培訓。
1.3評價指標 以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住院費用、健康知識評分、滿意度等指標評價護理效果。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應(yīng)用Stata 8.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所得數(shù)據(jù),正態(tài)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資料間的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用χ2檢驗。顯著性檢驗水準為α=0.05(雙側(cè))。
2 結(jié)果
2.1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費用比較,見表1。
2.2兩組患者健康知識水平和滿意度比較,見表2。
3 討論
消化性潰瘍主要是指發(fā)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球部的慢性潰瘍,亦可發(fā)生于食管下段、胃空腸吻合口附近及憩室,是消化道疾病發(fā)病率最高的一種[1]。在臨床,十二指腸潰瘍較胃潰瘍多見,兩者之比約為3∶1,男性較女性多發(fā),以青壯年常 見[2]。
本研究成立消化性潰瘍病的臨床護理路徑小組,參考國內(nèi)外實施經(jīng)驗,討論制定臨床護理路徑標準,在實施過程中不斷進行修改、完善與補充。經(jīng)過消化內(nèi)科同樣治療方案治療后,臨床路徑護理組的患者平均住院日為(8.8±3.1)d,而常規(guī)護理組患者平均住院日為(10.9±3.6)d,臨床護理路徑實施使患者平均住院日縮短。同樣常規(guī)護理組患者平均費用為(8759.7±519.2)元,而臨床路徑護理組平均費用為(8264.5±574.3)元,經(jīng)過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患者的平均費用降低了約500元。在實施臨床護理路徑過程中并未造成醫(yī)療質(zhì)量的下降,反而降低了醫(yī)療成本,提高了醫(yī)療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同時培養(yǎng)了護理人員的工作自主性和成就感。另一方面由于臨床護理路徑具有監(jiān)督機制,可以保障醫(yī)院護理管理的有效進行,保證臨床護理工作質(zhì)量持續(xù)性改善[3]。
臨床路徑護理組患者在滿分為20分的有關(guān)消化性潰瘍病相關(guān)健康知識測評中平均得分為(15.8±1.9)分,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的(14.1±2.0)分。通過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患者健康知識評分合格率由75.3%上升至86.4%,對治療和護理配合也更密切,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臨床護理路徑具有記錄簡單易行的特點,使護理人員書寫護理記錄時間由過去占每天工作時間的11%下降到6%,這增加了護士與患者接觸交流的時間。本研究中患者對護理人員滿意度由臨床護理路徑實施前的77.8%上升至實施后的91.4%,體現(xiàn)了護理人員與患者增加接觸交流的效果。臨床護理路徑可使護理由被動變主動,不再機械地執(zhí)行醫(yī)囑,而是有目的、有預(yù)見性地進行護理,它作為一種先進有效的護理模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蔣金鳳.臨床護理路徑在卒中單元的應(yīng)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3):1-3.
[2]李萍,賴紅梅.應(yīng)用臨床護理路徑骨科住院病人進行健康教育[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11):832-833.
[3]黃琪.臨床護理路徑在混合痔手術(shù)患者中的應(yīng)用[J].中國當代護理雜志,2010,20(4):6-7.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