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文拉法辛治療胃潰瘍伴抑郁癥狀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符合條件的胃潰瘍伴抑郁癥狀的患者74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分別為39例和35例,比較分析其臨床療效。結果 兩組治療方案有效率分別為94.9%,80.0%,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文拉法辛治療胃潰瘍伴抑郁癥狀,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和安全性。
關鍵詞:文拉法辛;胃潰瘍;抑郁癥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xiàn)D)是指一組源自上腹部、持續(xù)存在或反復發(fā)生的癥候群,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或燒灼感、上腹脹悶或早飽感或餐后飽脹、食欲缺乏、哽氣、惡心或嘔吐等癥狀,但上消化道內(nèi)鏡、肝膽胰影像學和生化檢查均未見明顯異常。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其中以胃潰瘍最為常見。消化性潰瘍病是指在各種致病因子的作用下,黏膜發(fā)生的炎癥與壞死性痛變,病變深達黏膜肌層,常發(fā)生于胃酸分泌有關的消化道黏膜,其中以胃、十二指腸為最常見。本文探討了文拉法辛對胃潰瘍伴抑郁癥狀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現(xiàn)選取74例胃潰瘍患者分兩組進行療效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FD患者臨床表現(xiàn)的個體差異性大。根據(jù)主要癥狀特點、與癥狀相關的病理生理學機制以及癥狀模式,可將FD分為兩個亞型,即餐后不適綜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和上腹痛綜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EPS),以羅馬III診斷標準。入選標準:①年齡18周歲以上,性別不限;②經(jīng)胃鏡和B超檢查確診為胃潰瘍,并且有抑郁癥狀;③同意接收藥物治療。排除標準:①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②已知對文拉法辛過敏者;③有嚴重神經(jīng)系統(tǒng)進行性或神經(jīng)病變、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④同服美托洛爾、西咪替丁、地西泮的患者;⑤同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NSAID等藥物者。本組臨床資料選自2012年2月~2013年4月我院消化內(nèi)科患者74例,男31例,女43例,年齡18~59歲。
1.2方法 將74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治療組39例,對照組3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理及癥狀體征嚴重程度上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guī)的胃潰瘍藥物治療,即給予質(zhì)子泵抑制劑、胃粘膜保護劑和抗幽門螺桿菌藥物。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服文拉法辛片(成都大西南制藥),75mg/次,1次/d。4w為一個療程,治療結束時評價臨床療效。
1.3療效標準 觀察和記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的臨床癥狀,以及精神心理狀態(tài)。①痊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②顯效:臨床癥狀明顯好轉;③有效:癥狀改善,但仍存在一些臨床癥狀,居于顯效和無效之間;④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以痊愈、顯效、有效的患者百分數(shù)為總有效率。
1.4不良反應記錄 觀察鼻出血、肌痛等不良反應,并隨時記錄。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chi-square test,等級資料比較用秩和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痊愈20例,顯效12例,有效5例,總有效率94.9%;對照組痊愈13例,顯效9例,有效6例,總有效率80.0%。兩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不良反應 文拉法辛可有胃腸道不適如惡心、厭食、腹瀉等。亦可出現(xiàn)頭痛、不安、無力、嗜睡、失眠、頭暈或震顫等。少見不良反應有過敏性皮疹及性功能減退??梢鹧獕荷?,且與劑量呈正相關。大劑量時可誘發(fā)癲癇。在本研究中,所有病例均沒有發(fā)現(xiàn)嚴重的不良反應。治療組在治療過程中有3例出現(xiàn)輕微頭暈、口干,均能自行緩解,故沒有中斷治療。對照組沒有出現(xiàn)不良反應。
3 討論
瑞士研究發(fā)表在《Gastroenterology》雜志上,一項基于人群的10年隨訪研究結果顯示,焦慮,而非抑郁,能顯著增加新發(f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風險。在703名響應者中,15.6%在基線時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13.3%在隨訪檢查期間患上功能性消化不良(48例新發(fā)病例);調(diào)查人員發(fā)現(xiàn),在隨機檢查時,嚴重焦慮與功能性消化不良相關(OR=6.3;99%CI,1.64~24.16);在基線(OR=4.83;99%CI,1.24~18.76)和隨訪檢查(OR=8.12;99%CI,2.13~30.85)時,焦慮與餐后不適綜合癥相關;基線時焦慮與隨訪檢查時新發(fā)功能性消化不良也有相關性(OR=7.61;99%CI,1.21~47.73)??傊?,焦慮,而非抑郁,先于新發(f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發(fā)生,但不包括胃食管反流癥狀,通過一項為期10年的隨訪評估,提示了一個強烈關聯(lián)性,關于焦慮和功能性消化不良之間發(fā)生機制的進一步探索可能會產(chǎn)生新的干預方式來降低或消除癥狀。對抑酸劑、促動力劑治療和Hp根除后仍無效、且伴有明顯精神心理障礙的患者,應進行行為、認知療法和心理干頓,對經(jīng)過必要檢查已排除OD的患者,應給予患者必要而充分的心理支撐,在此基礎上,選擇抗抑郁藥被推薦用于治療FD,精神心理治療不僅可緩解癥狀,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文拉法辛及其活性代謝產(chǎn)物0-去甲基文拉法辛(ODV)是一種二環(huán)類苯乙胺族化合物,能選擇性阻斷5-羥色胺(5-HT)轉運體和去甲腎上腺素(NE)轉運體的再攝取作用,對5-HT的親和力比NE要高出將近8倍。文拉法辛在75~100mg/d的低劑量時,僅對5-HT再攝取有阻斷作用,當劑量>150mg/d時,才同時對NE和5-HT具有雙重單胺再攝取抑制作用。文拉法辛對5-HT1A受體的作用機制研究發(fā)現(xiàn),阻斷前腦5-HT1A受體產(chǎn)生抗抑郁作用,阻斷縫際核胞體-樹突自受體可增強下行單胺疼痛控制系統(tǒng)產(chǎn)生鎮(zhèn)痛作用。對多巴胺(DA)的再攝取抑制作用極弱,對毒覃堿樣膽堿受體和組胺H1受體以及α腎上腺素能受體的親和力均較低或無。對背側縫際核的5-HT神經(jīng)元和蘭斑的NE神經(jīng)元突觸終端及胞體-樹突的自受體和異質(zhì)性受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從而增加了突觸后5-HT和NE的釋放和加快突觸前膜自身受體的\"脫敏\"過程,也從機制上部分解釋了SNRIs在抗抑郁和抗焦慮療效、起效時間方面優(yōu)于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RI)的可能原因[1~9]。
文拉法辛具有抗抑郁,抗焦慮藥理特性。文拉法辛口服后在胃腸道吸收良好,與食物同時服用會降低其吸收速度,但不影響吸收程度。本研究表明,文拉法辛對胃潰瘍伴抑郁癥狀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不良反應較少。
參考文獻:
[1]冉英,鐘南山.內(nèi)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382.
[2]莫劍忠,袁耀宗,鄒多武.消化系統(tǒng)功能性和動力障礙性疾病[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238-252.
[3]曹良安.新型抗抑郁抗焦慮藥:黛力新[J].醫(yī)藥導報,1999,18(2):111-112.
[4]楊玲.功能性消化不良65例臨床分析[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0,39(5):688-690.
[5]吳衛(wèi)紅,林能俤.聯(lián)用文拉法辛治療慢性胃炎110例體會[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0,35:42.
[6]胡麗,歐陽義.泮托拉唑、伊托必利聯(lián)合文拉法辛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1,17(15):135-136.
[7]彭麗華,梁浩.抑郁癥與消化道功能性疾病[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1997,7(7):601-602.
[8]吳文源,施慎遜.文拉法辛緩釋劑臨床應用專家指導建議[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3,7:43-45.
[9]Aro P,Talley NJ.Anxiety Is Linked to New-Onset Dyspepsia in the Swedish Population:A 10-Year Follow-up Study[J].Gastroenterology 2015,148(5):928-37.
編輯/趙恒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