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化肥,省心!”“用×××化肥,準成!”
一到備春耕的時候,在媒體上總能看到五花八門農藥化肥的廣告,不禁感到深深地擔憂。
這些都是要“種”到地里去的!
許多年來農藥化肥已經成為糧食產量逐年提升的“功臣”。這種種地的“加法”讓我們患上了深深的依賴癥,欲罷不能。
地越種越省事,越種越“懶”,而不斷做“加法”帶來的問題也是越來越多。
“不好吃!”很多人感慨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的地里長的糧食、蔬菜瓜果,產量越來越高,但卻越來越沒“味兒”;地力越來越差!地越來越硬,耕層越來越薄,吉林農業(yè)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黑土地,正面臨消亡的危險;農產品質量越來越不被信任,環(huán)境污染越來越嚴重;化肥越用越多,而肥效越用越差……
有人說不計后果地靠化肥農藥種地,這是“耕子孫田種當季糧”,話雖難聽卻不得不承認:高投入高產出的發(fā)展模式已經亮起“紅燈”!農業(yè)想要持續(xù)發(fā)展必須得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jié)約、環(huán)境友好的現(xiàn)代農業(yè)發(fā)展道路。
種地,該做一些“減法”了!過量使用的化肥、農藥、農膜等農業(yè)投入品必須得減下來!再不做“減法”,恐將悔之晚矣!
做“減法”,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共識,但卻遠遠沒能成為共同行動。很多農民一邊感慨過量使用化肥農藥的害處,一邊在思考今年的農藥化肥該買什么牌子、用多大量。
做“加法”易,做“減法”難。難的不是技術,難的是取舍。巨大的慣性背后是現(xiàn)實利益的考量?!皽食伞边@句廣告詞,準確地“擊中”了一些農民和政府部門對農藥化肥的依賴心理。
農民有眼前利益的誘惑。農藥化肥用少了,產量下來了,利益受損怎么辦?
政府有政績標準的考量。農藥化肥用少了,產量下來了,政績不好怎么辦?讓大家心里接受做“減法”,關鍵是算賬,算眼前賬,算長遠賬,算經濟賬,算政治賬。
試想一下:如果藥和肥控制不下來,就會受到處罰,那會是什么效果?如果藥和肥控制下來了,就會受到獎勵,那會是什么效果?如果藥和肥控制下來了,一算賬利益反倒增加了,那又會是什么效果?
做“減法”,不能單純靠農民自覺,既要有激勵機制,有示范帶動引導,也要有約束機制,有剛性的手段,把經濟、法律及必要的行政手段綜合運用起來。
眼下吉林省正在積極推廣節(jié)肥、節(jié)藥、節(jié)水的綠色清潔種養(yǎng)方式,加大測土配方施肥、低毒低殘留農藥的推廣力度,指導農民科學合理控肥控藥。今年將在榆樹、農安、雙陽、舒蘭、梨樹、雙遼建設玉米控肥試驗區(qū),在榆樹、九臺、德惠、舒蘭、前郭、雙遼建設水田控肥控藥控水試驗區(qū)。雖然還是試點,但卻是開了個好頭!
李大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