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2日,冬至。李明紅和愛人的戶口正式從通化縣光華鎮(zhèn)遷至長春市二道區(qū)。這一天,他們一家人真正“入住”城市,由“農(nóng)民”變成“市民”。
從進城打工,到在城里買房買車,李明紅用了13年。
李明紅高中畢業(yè)后,曾一度進城打工。到了婚配年齡,李明紅和多數(shù)打工的姑娘一樣,不得不回到村子,相親、結(jié)婚、生子、定居農(nóng)村。
2002年,李明紅第二次進城。她的目的很簡單,讓女兒接受城市的教育。李明紅和姑姑一起在長春市朝陽區(qū)幸福街附近的深巷里租了一間平房,以彈棉花為生。
起初,她的生意并不好,常常沒錢交房租。為了能生存下去,李明紅讓姑姑在家看店鋪,自己又找了一份清理野廣告的工作。
進城打工人員之間有一種特別的默契和理解。雖然李明紅也在艱難地維持生活,凡有打工者來彈棉花,她會把價格降至成本,如果對方實在困難,她就不收錢。
一年后,李明紅在長春穩(wěn)定下來,就在附近找了一所小學(xué),把女兒接來上學(xué)。愛人也來到長春打工。
從農(nóng)村轉(zhuǎn)到城市上學(xué),需要辦手續(xù)。李明紅來回往返幾次,才把女兒安頓好。孩子的英語跟不上,李明紅給她報了英語輔導(dǎo)班,為了讓孩子長大有點興趣愛好,又給孩子報了舞蹈班。
很快,幸福街附近的平房要拆遷了,李明紅不得不把彈棉花的機器搬到了更偏遠的平房區(qū)。沒過幾年,再次拆遷。
李明紅“失業(yè)了”。
“一定要在城里安定下來,給孩子一個安定的讀書環(huán)境?!崩蠲骷t做賓館保潔員、在養(yǎng)生館賣過保健品,她自己也記不清換過多少工作。
2009年,女兒考入了高中,李明紅夫妻倆在北亞泰大街附近貸款買了新樓房。兩個人拿出所有積蓄又向親屬借了錢,付了首付。2014年,李明紅和其他進城務(wù)工農(nóng)民一起開了一家勞務(wù)公司。李明紅有文化,負責(zé)接單、計賬、統(tǒng)籌,外加做飯,大家推舉她做了“老板”。
2015年,她把樓房的貸款還清,又和愛人紛紛考了駕駛證,買了面包車。
12月初,李明紅一家回到通化老家,她所在的東升村龍爪溝,僅剩下6戶人家。堅守在小山村的大姐李明娟不舍得離開,沒和兒子一起進城。她掐著手指數(shù)算著:大弟弟在山東開貨車,十年前買了房子在城里定居;小弟弟讀完大學(xué)留在了天津,不僅自己買了房子,還在天津給父母也買了一套;二妹李明艷二十年前在通化買了房子,開了一家酒廠和一家汽車維修中心,日子都過得不錯。
李明紅說,一家人進城十多年,也不覺得城里是家。一到年節(jié),無論火車多擠,買站票站也得站回那個小山村。自從買了房子,還清了房貸,城里是家了。這回把戶口遷來,心里更踏實了?!艾F(xiàn)在,長春是家,而通化是永遠難忘的故鄉(xiāng)?!?/p>
隨著城鎮(zhèn)化率超過50%,我國正進入以城市人口為主體的社會發(fā)展新階段。而李明紅只是中國農(nóng)民工轉(zhuǎn)身“市民”過程中的一個小小縮影。
孫翠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