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明子是中醫(yī)臨床常用的草藥,又有草決明、假綠豆、馬蹄子等別名,為豆科植物決明或小決明的干燥成熟種子。早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就有記載:『治青盲,目淫膚赤白膜,眼赤痛淚出,久服益精光?!?/p>
“案上漫鋪龍樹論,盒中虛捻決明丸?!边@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詩句,白居易后半生時常為目疾所苦,詩中所指的決明丸是當(dāng)時用治眼疾的成藥,其主藥就是決明子。
決明子,又稱草決明,為豆科植物決明或小決明的干燥成熟種子。全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主產(chǎn)于安徽、廣西、四川、浙江、廣東等地。性微寒,味甘苦咸,有清熱明目、潤腸通便之效。又因其形似綠豆,故又被稱為“假綠豆”。
決明子呈四棱短圓柱形,兩端近平行,稍傾斜,長4毫米~6毫米,寬2毫米~3毫米。表面棕綠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澤,背腹面各有一條凸起的棱線,棱線兩側(cè)各有一條從臍點發(fā)出的淺棕色線形凹紋。質(zhì)地堅硬,破碎后有微弱豆腥氣,味微苦。以顆粒飽滿、色綠棕的決明子為佳。
清熱明目是決明子的最主要功效?!侗静輦湟氛J為其“治一切目疾,故有決明之名”,清代趙瑾叔《本草詩》有云“不愁見日翳多障,何慮迎風(fēng)淚欲凝”。在使用上,它可入藥,也可代茶,或制成藥枕。
入藥明目
決明子主入肝經(jīng),適用于肝熱或肝經(jīng)風(fēng)熱所致的目赤澀痛、羞明多淚等癥。可單品煎服,亦可配伍夏枯草、桑葉、菊花等同用。
歷代不少醫(yī)書、方書中都記載有決明子丸、決明子散等方劑。如配黃芩、赤芍、木賊等,可用治眼赤腫不開,即決明子散(《銀海精微》);配菊花、青葙子、茺蔚子等,可用治風(fēng)熱上攻頭痛目赤,即決明子丸(《證治準(zhǔn)繩》)。
代茶通便
由于決明子不僅能清熱明目,還能潤腸通便,因此尤其適合肝火上炎的目赤腫痛、高血壓并伴有腸燥便秘之人。用炒后的決明子浸泡代茶飲,是老年保健的簡便方。取10克~20克決明子置于杯中,開水浸泡,色黃清香,味道甘苦,別有風(fēng)味。
制枕助眠
宋代文學(xué)家黃庭堅有詩云:“枕囊代曲肱,甘寢聽芬苾。老眼愿力余,讀書真成癖。”盛贊決明子枕有清熱安神、明目助眠的作用。
做枕頭的方法很簡單:用生決明子3千克~4千克,用布袋裝好做成枕頭。決明子性微寒,略帶青草香味,枕著睡覺就像躺在蔭蔭綠草之間,讓人欣然入夢;或者用決明子雜以菊花制成藥枕,枕頭軟硬適中、清利頭目,伴人安眠酣臥。因為決明子的硬度恰好適合對頭部和頸部穴位進行按摩,所以對肝陽上亢、肝火上炎導(dǎo)致的頭痛、頭暈、失眠等病癥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使用注意
決明子性寒,凡外感風(fēng)寒、內(nèi)傷生冷,脾胃虛寒便溏者不宜使用;決明子有降低血壓的作用,低血壓患者不宜單味藥大量長期服用;其有促進胃液分泌的作用,故胃潰瘍患者不宜大量長期服用;有興奮子宮平滑肌收縮的作用,孕婦、先兆流產(chǎn)者慎用;有小部分人服用決明子后,出現(xiàn)唇舌麻木、皮膚瘙癢、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喘氣憋悶、口唇紫紺等表現(xiàn),即對決明子有過敏反應(yīng)的患者禁用。
〖石決明〗
與草決明名稱相似的還有一味“決明”,叫石決明。
石決明為鮑科動物鮑類的貝殼,臨床上生用或煅用,性味咸寒,能平肝潛陽、清熱明目,用于治療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zāi)垦!Ⅲ@悸抽搐、青盲內(nèi)障等。因其質(zhì)重沉降,故為清肝鎮(zhèn)肝的良藥和治療高血壓病的常用藥物。
石決明每劑用量一般在15克~30克,入湯劑需先煎,因為石決明需要久煎才能將其中有效成分煎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