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很多人都有此經歷,但在耳鳴的同時伴有天旋地轉的那種感覺的還是少數,一起看看這是怎么回事。
當耳鳴與眩暈同時出現時,這是一種病,稱為梅尼埃病。它是一種特發(fā)性膜迷路積水內耳病。要想徹底知道這個病,首先得了解耳朵的內部結構。
內耳也稱迷路,是人感受聽覺和位覺的精巧感官結構,它前部形如蝸牛,內有聽覺感受器;中部膨隆稱為前庭,后部三環(huán)相擁稱為半規(guī)管,前庭和半規(guī)管是位覺感受器的藏身之地。所以內耳病通常既有眩暈癥狀,也會有耳鳴、耳聾的聽覺癥狀。迷路的外層是骨管(骨迷路),內層是膜管(膜迷路),兩層結構之間充滿一種叫外淋巴液的液體,而膜迷路內也充滿一種液體叫內淋巴液,內、外淋巴液成分不同,循環(huán)代謝自成系統(tǒng),一旦交混必有麻煩。膜迷路積水是由于不明原因的內淋巴液生成多于吸收,以致膜迷路內過多的內淋巴液積蓄,積水的過大壓力使得位于其中的感受器受壓后功能紊亂,甚則基底膜破裂,內、外淋巴液交混,導致聽覺和位覺感受器損害,出現耳脹、耳鳴、耳聾、眩暈等癥狀。
耳鳴多為一側
典型的梅尼埃病發(fā)作時的臨床特征是旋轉性眩暈,波動性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耳鳴和耳脹滿感,并有反復發(fā)作的特點。梅尼埃病的耳鳴有其自身的特點:耳鳴常為一側,僅少數患者發(fā)生于兩側。早期多為持續(xù)性低調吹風聲或流水聲,反復多次后,耳鳴也從低音調為主到中、高頻都有(如汽笛聲等)。在眩暈發(fā)作緩解期,耳鳴可自然減輕,但不會完全消失。
發(fā)時治標 歇時固本
梅尼埃病的中醫(yī)治療在其發(fā)作期和緩解期目標不同。發(fā)作期盡快能夠止暈和改善耳脹、耳鳴、耳聾,臨床通常采用溫陽利水、滌痰熄風、平肝息風的方法,對應分別以真武湯、半夏白術天麻湯、天麻鉤藤飲為基礎方加減。若需具體遣方用藥,請咨詢專業(yè)醫(yī)師。
此外,日常生活中,包括生活起居和飲食等方面也需引起重視。
生活起居 發(fā)作期應讓病人臥床休息,房間保持安靜,減少噪聲,光線宜暗,但空氣要流通。待癥狀緩解后,方可逐漸下床活動,避免長期臥床。
飲食 這類患者的膜迷路多處于積水狀態(tài),內淋巴理化特性多呈鈉高鉀低,因此,就飲食來講,宜選“兩高兩低” 即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低鹽的飲食,如瘦肉、鮮魚等燉湯服用,亦可適當多食用諸如韭菜、胡蘿卜、芹菜等高維生素的蔬菜瓜果。
梅尼埃病緩解期以調養(yǎng)本虛,減少復發(fā)為目標。根據個體辨證分別以益氣升清、益髓填精、溫補腎陽的方法調治。增強體質、保證睡眠、生活規(guī)律、飲食清淡這是預防發(fā)作的前提條件。經常用溫水泡腳,對足三里穴、涌泉穴的按摩也是可以選擇的方式,有溫腎健脾的作用,有利于防止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