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椿樹,尤愛故鄉(xiāng)春天里的椿樹。
地處渝東南的故鄉(xiāng)是個小山村,山多,樹也多,我們這里管椿樹叫香椿。每年的春風春雨里香椿開始萌芽兒,就能聽到叫賣香椿的吆喝聲了。
每每看到街頭菜攤上,色澤酡紅的香椿芽兒被小販們扎成小捆兒碼著,盡管用濕布蓋著,時間略長仍免不了一副蔫倦倦的樣子。這時,我總會想起故鄉(xiāng)房前的兩棵椿樹,想起采摘香椿芽兒饋贈親朋好友的情景。隨即心中感嘆一聲,只有親手采摘的香椿芽兒那才叫一個鮮嫩!可惜,搬家進城,這些都成了別后的遺憾,沁我肺腑的香椿味兒隨風淡了,然而記憶中的香椿還在生命的深處執(zhí)著地生長著、深情地搖曳著……
其實,在我的故鄉(xiāng),鄉(xiāng)親們在房前屋后栽種椿樹的習慣由來已久,一棵或幾十棵椿樹往往就是一個庭院或一個村莊的特有標志,遠遠望去,村口或院子里高大的椿樹便是游子心中搖曳著的故鄉(xiāng)意象了。瞧那一簇簇極力向上的枝條,多像揮動的手臂啊,招呼著每個過路的行人;又像綠綠的茸茸的雞毛撣子,正試圖輕輕撣凈白云飄浮的藍天……
在香椿長出嫩芽的時節(jié),見人攀在香椿樹上,或用手或借助于綁在長竹竿上的鐵鉤采摘香椿芽兒,你或許會不由自主地進入香椿烹調(diào)的誘惑里,會想到香椿拌豆腐、香椿拌卷粉、香椿炒蛋、香椿炒臘肉、油淋香椿、涼拌香椿、腌香椿等諸多美味。據(jù)營養(yǎng)學家說,除香椿的根、皮、葉均可入藥外,香椿更是名貴的木本蔬菜,其頂端嫩芽多汁,香氣濃郁,營養(yǎng)豐富,蛋白質(zhì)和磷含量頗高。對其營養(yǎng)成份進行綜合評價,香椿居西紅柿、黃瓜、大白菜、甘藍、菠菜之首,是蔬菜中的上品。
春天,故鄉(xiāng)的椿樹萌發(fā)新芽,充滿勃勃生機。特別是那些下垂而又翹起的細嫩枝丫,在暖暖的春風中,婀娜多姿,活像芭蕾舞《天鵝湖》中那白天鵝舞著的雙翅--輕盈、柔美而富有詩意。朝陽將樹枝的陰影投射在故居窗子上,織成了美麗而有動感的圖案,室內(nèi)好像罩上了迷彩服,晃晃悠悠;又像是鋪蓋了一幅淋漓的水墨畫。
炎炎夏日,椿樹枝繁葉茂,像一把綠色的大傘,遮擋著炎熱和塵土,讓我們享受蔭涼和舒適。有樹更有鳥,椿樹招來了許許多多的鳥兒。但此時的鳥兒都被掩藏在綠蔭中,我們難見它們的身影,只能聽聽鳥兒悅耳的鳴叫。不等天亮,這些小家伙便嘰嘰喳喳地叫了起來,好不熱鬧,我們在半睡半醒中好像聽著一首多聲部的大合唱,椿樹成了一棵會唱歌的樹。
秋風起,椿樹的葉子逐漸由綠變黃,開始一片一片忽搖忽擺的掉落下來,幾天功夫落個精光。裸露的樹枝像是張掛在天幕上的一幅剪紙。葉落知秋,鳥兒忙著叼枝銜泥壘窩筑巢,準備過冬。
進入冬天,椿樹那紫灰色樹枝,在呼嘯的寒風中搖曳,顯得異常清冷和蒼勁。樹枝間的幾個鳥窩又凸現(xiàn)出來,鳥兒就靠這鳥窩和一身羽毛來抵御風寒,在窩里抱成一團,度過漫長的冬天。
椿樹一年四季變換著不同的形態(tài),通報著春夏秋冬的信息,表現(xiàn)出不同的性格與風姿,給人以不同的感受。椿樹綠化環(huán)境,凈化空氣,給人以自然美感。她是豎立在故鄉(xiāng)的一幅畫,是縈回在耳邊的一支歌,是家鄉(xiāng)人天天讀著的一首詩。
在我的心目中,椿樹有它自己的生存智慧。它的木質(zhì)偏脆、易斷,樹芯呈褐色,有"桃花心木"之說。枝條呈空心狀,一般枝條難以承載一個人的重量,使采摘者望而卻步,不敢鋌而走險,椿樹也就保護了自己,不至于遭遇滅頂之災。不過,樹的智慧是人領悟出來的。但我并不懷疑樹是能夠詮釋思想的,所以我一想到椿樹,就仿佛嗅到椿樹靈魂的芬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