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武
【摘要】 目的 對比那格列奈與瑞格列奈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jù)應用藥物的不同分為那格列奈組和瑞格列奈組, 各30例。對比兩組治療前與治療后12周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安全性指標(低血糖反應、副反應)。結(jié)果 那格列奈組治療前FBG(8.5±2.3)mmol/L、PBG(14.3±2.6)mmol/L、HbA1c(8.9±0.5)%, 治療12周后FBG(6.4±1.5)mmol/L、PBG(12.1±1.8)mmol/L、HbA1c(6.3±0.8)% ;瑞格列奈組治療前FBG(8.3±2.1)mmol/L、PBG(14.1±2.3)mmol/L、HbA1c(8.3±0.7)%, 治療12周后FBG(6.7±1.7)mmol/L、PBG(11.7±1.9)mmol/L、HbA1c(7.8±0.5)%。治療12周后, 兩組FBG、PBG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那格列奈組HbA1c低于瑞格列奈組(P<0.05)。兩組低血糖反應、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兩種藥物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效果相當, 都具有安全可靠的優(yōu)點, 而對比治療后HbA1c含量則那格列奈優(yōu)于瑞格列奈, 降糖效果更明顯,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guān)鍵詞】 那格列奈;瑞格列奈;2型糖尿病;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0.101
2型糖尿病是目前好發(fā)于中老年群體的一種內(nèi)分泌疾病, 其主要原因是機體胰島素分泌量減少或喪失胰島素分泌功能, 導致機體控制血糖的效果減弱并引起血糖水平失衡。糖尿病是慢性終身性疾病, 只能通過終身服藥來維持血糖穩(wěn)定[1]。此次研究主要是對臨床上常用的兩種降糖藥效果進行對比分析。那格列奈與瑞格列奈同屬于非磺脲類促泌劑, 這類藥物對胰島B細胞上的鉀離子通道選擇性更強, 因而, 有藥效迅速、持續(xù)作用時間短、特異性高的特點, 正是由于這些作用機制上的特征, 對降低餐后血糖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此次研究主要針對兩種藥物的臨床效果和安全性的指標進行對比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jù)應用藥物的不同分為那格列奈組和瑞格列奈組, 各30例。那格列奈組中, 男21例, 女9例;年齡32~75歲, 平均年齡(54.3±7.0)歲;病程6個月~14年, 平均病程(6.4±2.6)年;瑞格列奈組中, 男19例, 女11例;年齡29~74歲, 平均年齡(51.4±7.8)歲;病程5個月~11年, 平均病程(4.9±3.4)年。入選標準:①符合WHO對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②無嚴重的糖尿病并發(fā)癥、無明顯的心肺功能不全、無嚴重肝腎功能異常。③入選前1個月單純飲食并且未使用過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等非磺脲類降糖藥[2]。④經(jīng)家屬及患者自身同意后并簽訂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性別等方面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那格列奈組:在三餐前15 min口服那格列奈(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30504, 規(guī)格:120 mg×12片/盒)1片。瑞格列奈組:在三餐前15 min口服瑞格列奈片(江蘇豪森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00362, 規(guī)格:0.5 mg×30片/盒)2片。防止患者隨意增減藥物劑量, 服藥后必須進餐, 以免引起低血糖的發(fā)生和影響實驗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治療前及治療12周后 FBG、PBG以及HbA1c的含量以及安全性指標[低血糖反應、副反應(輕度腸胃不適、腹痛、輕度腹痛)]。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 1 治療前后血糖指標 那格列奈組治療前FBG(8.5±2.3)mmol/L、PBG(14.3±2.6)mmol/L、HbA1c(8.9±0.5)%, 治療12周后FBG(6.4±1.5)mmol/L、PBG(12.1±1.8)mmol/L、HbA1c(6.3±0.8)% ;瑞格列奈組治療前FBG(8.3±2.1)mmol/L、PBG(14.1±2.3)mmol/L、HbA1c(8.3±0.7)%, 治療12周后FBG(6.7±1.7)mmol/L、PBG(11.7±1.9)mmol/L、HbA1c(7.8±0.5)%。治療前, 兩組FBG、PBG、HbA1c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周后, 兩組FBG、PBG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那格列奈組HbA1c低于瑞格列奈組(P<0.05)。
2. 2 安全性指標 那格列奈組:低血糖反應2例、占6.7%, 副反應4例、占13.3%。瑞格列奈組:低血糖反應3例、占10.0%, 副反應3例、占10.0%。兩組低血糖反應、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者出現(xiàn)的低血糖反應、副反應經(jīng)對癥處理后痊愈或消失。兩組患者均無肝腎功能的損害。
3 討論
2型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身性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疾病, 其發(fā)病機制主要是胰島B細胞分泌缺陷和胰島素抵抗, 而治療2型糖尿病的中心思想就是恢復和促進胰島素的分泌, 近年來臨床上使用的降糖藥大多為磺脲類, 此類藥物降糖作用時間長[3], 胰島素在餐后仍處于高分泌狀態(tài), 而且峰值滯后, 增加了低血糖的發(fā)生。本次研究的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均屬于非磺脲類短效促泌劑, 降糖機制與磺脲類相似, 那格列奈主要在肝臟代謝, 代謝產(chǎn)物由尿排出, 所以對腎臟損害小, 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也可使用但需要醫(yī)生根據(jù)病情調(diào)整劑量。
那格列奈與瑞格列奈治療2型糖尿病的機制都是通過關(guān)閉胰島B細胞膜上的鉀通道, 促使鈣離子內(nèi)流使胰島素分泌, 但那格列奈是促胰島素分泌的氨基酸衍生物, 對胰島B細胞的作用快, 可以在最大作用時間與餐后血糖高峰同步, 控制餐后高血糖效果明顯, 并且很少引起低血糖, 與瑞格列奈相比那格列奈的特點是降糖作用快、時間短, 其作用高峰與餐后血糖高峰更貼近, 餐前低血糖的發(fā)生率更低。而且那格列奈對血糖的濃度極為敏感和有效, 對比治療后HbA1c含量那格列奈(6.3±0.8)%優(yōu)于瑞格列奈(7.8±0.5)%。因此, 能在生理上控制血糖, 也可防止低血糖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 那格列奈與瑞格列奈兩種藥的降糖機制相似, 臨床效果相當, 而且副反應少, 安全可靠, 治療2型糖尿病療效顯著。但經(jīng)過治療后HbA1c含量的對比認為那格列奈比瑞格列奈效果更加明顯, 值得臨床推廣, 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首選的降糖藥。
參考文獻
[1] 蔡曉凌, 羅櫻櫻, 韓學堯, 等.那格列奈在亞洲2型糖尿病患者中療效及安全性的薈萃分析.中國糖尿病雜志, 2013, 21(10):913-917.
[2] 王春波.瑞格列奈治療46例2型糖尿病的療效觀察.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2, 10(10):628-629.
[3] 黃智慧, 曾德志. 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認知狀況的多因素分析.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12, 33(8):1081-1082.
[收稿日期:2016-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