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建
【摘 要】 作文是語文的“半壁江山”。通常情況下,大多數(shù)學生怕寫,教師怕改。語文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堂、學生思維訓練、小組合作、學生互評互改等方面做一些作文教法的探究、改革來改變目前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
【關 鍵 詞】 初中;作文;教法;改革;探究
作文是語文的“半壁江山”,但一提作文,不單單為數(shù)不少的學生頭疼,就連大多數(shù)語文老師也頭疼。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學生怕寫;二是老師怕改。歸根結底,這其實是當今部分語文教師,一直延續(xù)著“教師命題——學生作文——教師批改——教師點評”的模式所產(chǎn)生的惡果。那如何改變當前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呢?
一、上“活”語文課堂
上“活”平日的語文課堂,也是訓練學生寫作訓練的課堂。七年級的初中學生寫作文離不開一個“臨摹”的過程。因此,只要教師巧借文本中精彩的片段,不失時機地進行引導學生,對其再進行臨摹式的寫作訓練,學生的作文水平是可以提高的。
如筆者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講解到“父親買橘子,翻越車站月臺”的精彩片段時,就讓學生反復誦讀這一細節(jié)。
誦讀后,要求學生回顧與親人或老師相處的日子,回憶他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細節(jié)。
如生病時,父母焦急的眼神;訓練時,父母耐心等待的微笑;失敗時,母親的一個擁抱或父親的一個撫摸……然后讓學生先把這些細節(jié)寫下來,字數(shù)不限,但要具體、深刻、感人。接下來,就讓學生圍繞這個細節(jié)寫“活”自己文章。
那作文的開頭和結尾呢?筆者對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在喚起學生的回憶寫下最難忘的細節(jié)后,引導學生借鑒《背影》這一課的寫法:首先學習開頭的鋪墊和渲染,要寫清楚親人或老師是在什么情況下做這件事的,寫出親人做這件事的不同尋常的意義等。
學生寫了開頭鋪墊后,再引導學生讀《背影》的結尾,讓學生體會文章前后照應的作用,要求學生模仿寫一段結尾。這樣,一篇有真情實感的作文就完成了。
二、注重激“活”學生思維
現(xiàn)代的初中學生思維活躍、個性強,對人、對事、對生活都有自己獨特見解。目前,無論是中考、高考,在作文方面,許多命題專家都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當前中考、高考的作文都給學生一個較大的寫作空間,便于考生們盡情發(fā)揮,創(chuàng)新出一篇篇高質量、高水平的作文??涩F(xiàn)實中,卻有很多語文老師縮手縮腳,怕學生寫不好作文,絞盡腦汁地幫著學生設計作文題目、作文思路,甚至設計作文提綱等,對學生寫作干預太多。殊不知,老師干預得越多,就越禁錮了學生的思維,越寫不出好的文章。
教師應該怎樣讓學生思維“活”起來呢?首先,教師要相信學生,敢于放手。其次,教師還應該做到:
第一,尊重學生,發(fā)展學生的獨立思維。平日里,老師要積極保護學生思維活躍、接受能力強、悟性高等優(yōu)點,并注意引導他們用審視的眼光去看生活中的人或事,教育他們敢于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學生作文中表現(xiàn)出來的新觀點、新構思、新句式、新詞語等,教師要持尊重的態(tài)度,并指導他們分析出優(yōu)劣,再決定取舍,保護學生的思維積極性,發(fā)展學生的獨立思維。
第二,鼓勵學生積極爭論,活躍學生思維。初中生敢于講真話,但由于思考的角度、方式不同,觀點各異,甚至會出現(xiàn)矛盾。這都很正常,教師的主要做法就是引導他們說出爭辯的理由、自己的思考過程。通過爭辯,激發(fā)他們的潛能,訓練他們的思維。
第三,保護學生獨特的見解,鼓勵學生大膽寫作。每次讓學生寫作文時,教師應給學生一個較大的范圍,允許學生在這一個范圍內選擇自己喜歡的話題、喜歡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不受束縛地表現(xiàn)自己的想法、看法。教師在作文批改或點評時,要充分保護學生的這些想法、看法,讓學生養(yǎng)成“創(chuàng)新為榮”的觀念,從而激活學生思維,激活學生創(chuàng)新作文的潛能。
三、長期堅持“多觀察、多讀書、多練筆”的寫作訓練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讀書是何等重要。而現(xiàn)在有不少的初中學生不明白“讀書”是一個人一生中提高文化素養(yǎng)和增強說、寫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據(jù)筆者對歷屆的學生進行調查: 50%左右的學生對讀書不感興趣,要讀也是讀一些不堪入目的“垃圾書”。要使學生對讀書產(chǎn)生興趣:一是平時教師要給學生多講講讀書的益處;二是教師要開動腦筋,創(chuàng)造條件,吸引、刺激他們的讀書欲望。如可以利用語文課前的幾分鐘時間,組織名著常識比賽、講故事片段、書中人物競猜等小活動;教師還可以不定時地在班里組織時間長一點的演講、詩歌朗誦、講故事比賽等活動,盡量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促使學生自覺地多讀書。
四、堅持學生作文小組合作互改互評
“文章不厭百回改”。不錯,好的文章是改出來的。那作文批改怎樣批改好呢?筆者是采用小組合作學生互改互評作文的方式。首先,每次作文批改之前,先大致瀏覽一遍全班學生的作文,把所有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共性問題找出來,羅列后作為批改要求提供給學生參考。然后小組長把組員的作文收齊后交給人數(shù)一致的小組,開始按要求批改。組員在批改時,務必遵循“讀、講、評、議”的原則進行批改,批改的作文必須寫出誠懇的評語,由小組長統(tǒng)一記錄歸納。批改結束后,小組分別推薦一名代表進行批改交流,并把寫得好的作文、段落或好詞、佳句朗讀出來,供全班學生欣賞,取長補短。批改交流后,再由老師對學生的作文批改進行點評。最后,由小組長把作文發(fā)回組員,讓學生仔細閱讀自己的作文及同學的批語,吸收消化。若有什么問題,學生間可以課后單獨交流或與老師交流。
當下,我們面對的是21世紀的初中生,他們有很強的自我意識、主體意識和獨特個性。教師應大膽開展作文教法改革嘗試,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精神,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在作文中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有創(chuàng)新,寫出有個性的好作文來。
【參考文獻】
[1] 葉圣陶. 大力研究語文教學,盡快改進語文教學[J].中國語文,1978(2).
[2] 《上海教育》編輯部. 初中作文教學程序[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
[3] 劉曉輝. 初中作文教法淺談[J]. 素質教育論壇,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