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琳 郭莉 張娜
摘要:財政收入是指政府為履行其職能、實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與服務需要而籌集的一切資金的總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財政收入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從1995的6242.20億元到2014年140370.03億元,20年擴大了21倍多。為研究影響財政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針對我國財政收入影響因素建立了計量經濟模型,并利用E-views軟件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相關回歸分析,建立財政收入影響因素更精確的模型,并預測我國財政收入增長趨勢。
關鍵詞:財政收入;稅收;國內生產總值;就業(yè)人數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7.068
1問題的提出
財政收入是一國政府實現(xiàn)政府職能的基本保障,主要有資源配置、收入再分配和宏觀經濟調控三大職能。為了研究影響中國財政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預測中國財政收入未來的增長趨勢,需建立計量經濟學模型。
2文獻回顧
財政政策作為國家宏觀調控手段的一支,對國家經濟的發(fā)展起著推動或抑制的作用。對于財政收入影響因素,王小平基于1994-2011年29個省際面板數據的分析在《地方財政收入差異的影響因素及應對策略》中揭示了人均GDP對人均財政收入差異有正向作用。紀躍芝、鄧波、王繼新在《影響財政收入增長的相關因素分析》中,研究了第一產業(yè)增加值、第二產業(yè)增加值、第三產業(yè)增加值以及居民消費對財政收入增長的影響。符合我國當前國情的財政政策到底是什么,是我們所關心并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研究分析近年來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對幫助國家做出正確的經濟決策提供了有效的理論基礎。
3數據來源與實證分析方法
3.1變量設置
通過對財政學理論和實際經濟生活的學習和研究,選擇“財政收入”,作為被解釋變量Y;選擇稅收、國內生產總值以及就業(yè)人數為模型的解釋變量X1、X2、X3。本文數據以《中國統(tǒng)計年鑒1995-2014》和中國國家統(tǒng)計局網站為數據源,數據均為中國官方給出,來源真實可靠。
3.2模型構建
通過變量的試算篩選,最終確定以下變量建立回歸模型。
被解釋變量:財政收入,解釋變量;X1:稅收;X2:國內生產總值;X3:就業(yè)人數。
3.3數據來源
(1)本文數據處理以及分析操作均借助Eviews8.0軟件。
(2)數據來源均來自《中國統(tǒng)計年鑒1995-2014》和中國國家統(tǒng)計局網站。
4實證結果分析
4.1實證分析過程
由表中數據可得模型估計的結果為:
Log(y1)=-3.563884+0.911336log(x11)+0151785log(x21)+0.243140log(x31)
(-1.705620)(21.08214)(3.170006)(1.371209)
R2=0.999964F=149221.4D.W=3.174106
4.2實證分析結果與解釋
要對建立的初始模型進行包括經濟意義檢驗、計量經濟學檢驗的兩級檢驗。
4.2.1經濟意義檢驗
(1)稅收與財政收入的關系是正向,稅收增加1%,財政收入增加0.91%,說明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2)國內生產總值與財政收入的關系是正向的,國內生產總值增加1%,財政收入增肌0.15%,符合經濟現(xiàn)象。
(3)就業(yè)人數與財政收入的關系也是正向的,就業(yè)人數增加1%,財政收入增加0.24%,符合現(xiàn)實。
4.2.2模型的統(tǒng)計推斷檢驗
(1)T檢驗: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自由度n-k-1=16的T統(tǒng)計量的臨界值為t0.025(16)=21199,初始模型中只有X3未通過檢驗,表明模型存在一定偏誤。
(2)F檢驗:方程F檢驗結果F=34910.00,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得臨界值為F0.05(3,16)=3.344,結果顯示在95%的置信水平下,模型總體線性關系成立。
(3)R2=0.999964,表明模型擬合較好,中國財政收入變化的99.99%可以由其他3個變量來解釋。
4.2.3模型的計量經濟學檢驗
(1)異方差檢驗——Glejser檢驗。
用eviews作異方差的Glejser檢驗如下:
得出R-squared=0.324705,可看出,nR2=64941,由檢驗知,在ɑ=0.05下,查χ2分布表,得臨界值χ2(9)=16.9190,nR2<χ2(9),所以不拒絕原假設,表明模型不存在異方差。
(2)序列相關檢驗—拉格朗日乘數檢驗。
一階自相關拉格朗日乘數檢驗Included observations:20R-squared=0.431105
一階自相關檢驗:LM=20*0.431105=8.6221,該值大于顯著性水平為5%,自由度為1的χ2分布的臨界值χ20.05(1)=3.84,由此判斷原模型存在1階序列相關性。
二階序列相關拉格朗日乘數檢驗Included observations:20R-squared=0.619692。
進行廣義差分得出新模型:
Log()=-5.014569+0.945294log(x21)+0432204+0.956029AR(1)
(-0.454220)(5.813107)(0.413244)(26.45672)
R2=0.999432F=8795.158D.W=1.470556
AR(1)前的參數值即為隨機干擾項的1階序列相關系數。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DW=1.470556>du=1.4,則經過廣義差分變換后的模型已經不具有序列相關性。
(3)模型設定偏誤檢驗-拉姆齊檢驗。
結論:F=117180.2,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得臨界值為F0.05(3,16)=3.344,結果顯示在95%的置信水平下,原假設式無模型設定偏誤。
由此表明,模型具有較好的性質,通過了包括經濟意義檢驗、統(tǒng)計推斷檢驗、計量經濟學檢驗,模型符合現(xiàn)實經濟理論和計量經濟學的相關假設,可以較好的提供經濟信息。
5結論與政策建議
5.1結論
(1)從模型的估計到檢驗,到得出最后的模型,可以看出財政收入主要取決于稅收。X1的系數為財政收入的稅收彈性,即稅收增加1%,財政收入將增加091%,稅收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巨大的。
(2)從經濟意義上面分析,財政收入與國內生產總值、就業(yè)人數的關系均為正向,有一定關系,且經過計量經濟分析通過了檢驗,符合經濟現(xiàn)象。
5.2政策建議
5.2.1加強稅收管理,保證稅收的穩(wěn)定增長
稅收作為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國家實現(xiàn)職能的關鍵保障。稅務部門要加強稅收的監(jiān)管,避免偷稅,漏稅等犯罪行為的發(fā)生,保證稅收作為政府履行公共服務和社會再分配職能的地位。依法征稅,依法治稅,是未來相關部門需要不斷改進的。
5.2.2加強稅費改革,推動稅制改革不斷向前發(fā)展
稅收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具有自動穩(wěn)定器的功能,對經濟運行起到調節(jié)作用。進行稅費改革,不僅僅要求政府在合理的范圍內完善稅收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還要求政府必須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不斷通過稅費來縮小社會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平發(fā)展。
5.2.3積極促進就業(yè),帶動經濟發(fā)展
促進就業(yè)作為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發(fā)展的手段之一,對拉動經濟增長,擴大人民收入進而推動財政收入的提高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積極促進就業(yè),不僅有利于緩和當前略為低迷不振的經濟境況,促進國內生產總值的提高,同樣對未來預期的財政收入增加也有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中國國家統(tǒng)計局網站.中國統(tǒng)計年鑒(1995-2014)[Z].
[2]王小平.地方財政收入差異的影響因素及應對策略[J].財政監(jiān)督,2014,(13):6365.
[3]紀躍芝,鄧波,王繼新.影響財政收入增長的相關因素分析[J].統(tǒng)計與決策,2009,(19).
[4]李子奈,潘文卿.計量經濟學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9).
[5]易丹輝.數據分析與Eviews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