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群
摘要:針對數學語言不被重視的現(xiàn)狀,論述了在課堂上訓練學生“說”的重要性,再提出學生在課堂“說”的內容,即說“心中疑惑”,說“腦中所想”,說“解題思路”,說“課堂小結”四個方面”。針對“說”的內容,教師引導學生怎樣“說”,提醒他們要注意的問題,并且教師還要積極地去為學生創(chuàng)造“說”的機會,讓學生想“說”,讓學生能“說”。
關鍵詞:說;數學語言;邏輯思維
一、“說”的現(xiàn)狀——有口難開
數學語言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工具,是數學思維的最佳載體。隨著課程該科的不斷深入,數學語言越來越受重視。但對于年齡較小、數學知識較少的低年級學生,就很難要求他們掌握我們認為比較“標準”的、非?!皵祵W化”的語言。常在數學課堂中出現(xiàn)會做不會說的,隨心所欲,自說自話的現(xiàn)象,不僅僅語文課堂要會”說”,同樣數學課堂上也要重視如何用數學語言去“說”。針對數學語言不被重視的現(xiàn)狀,筆者來談談在數學課堂上“說”的重要性。
二、重要性——精于思必先善于言
1、關注“說”的訓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是思維的具體體現(xiàn),思維與語言密切相關。沒有語言,思維就很難表現(xiàn)。語言也是正常交流的必須,數學語言除了交流以外,還有邏輯性、思維性等特點。在數學課堂教學,進行語言交流,是一種邏輯思維的交流。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關注“說”的訓練,不僅能引導學生對數學概念或數量關系進行簡單的回顧、梳理、分析、提升,還有利于及時糾正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2、關注“說”的訓練,有利于學生對數學概念、性質、法則及公式的理解。對于小學生,由于年齡特點,學習數學概念、性質、法則是個難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通過實物、教具、電教演示或引入,引導學生多讀多講,將抽象的數學概念、性質、法則及公式展現(xiàn)于實物,聯(lián)系于生活,適合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征,培養(yǎng)濃厚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對數學概念、性質、法則及公式的理解。在明確了“說”的重要性,在訓練小學生說話能力時,可以說什么內容?
三、內容——學生在數學課堂中要“說”些什么
課堂上“說”的內容五花八門,筆者將其概括為四方面:心中疑惑、腦中所想、解題思路、課堂小結。
1、說“心中疑惑”。在學生進入一堂新知識的學習課堂中時,會發(fā)現(xiàn)許多新內容與自己之前學的發(fā)生矛盾,怎么想也想不出,心中產生疑惑。這時,學生就需把認為矛盾的知識點敘述出來,經過老師的解說,達到對新知識的理解。如:學生在學習“認識幾時幾分”時,發(fā)現(xiàn)與之前學到的“整點”有不同的地方,這時可以啟發(fā)學生說清楚有什么不同、為什么不同,從而進一步分清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避免思維的誤區(qū)。
2、說“腦中所想”。在“新授”課堂上,遇到新題目時,要求學生自己先獨立思考,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思考該題該如何解答,再讓學生把思考的動機、過程、結果有條理地說出來,這樣學生獨立思考,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拓寬他們的思維空間。如:做計算題8×25,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與做法:
8×25=2×(4×25)=200;
8×25=4×(2×25)=200;
8×25=(8×5)×5=200等等。
做完后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通過思考、說練、判斷、比較,學生所學習的不僅是一道題目的解答方法,而是這一類型題目的計算原理。
3、說“解題思路”。新知產生過程中,學生通過理解和分析,找到新舊知識的銜接處,說清分析過程就能把舊知識再次抽象概括,使之成為包容新舊知識的共同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4、讓學生說“課堂小結”。一堂新課結束前,需要學生歸納本堂課的主要內容,將內容總結、概括、歸納,用準確的語言加以展示。通過小結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憶出本課的要點。這個環(huán)節(jié)也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語言的絕好機會,此時教師切不可包辦代替,而應讓學生自己來說。當然,明確了“說”的內容,學生在用數學語言描述或回答問題時,該注意什么呢?
四、對策——學生在數學課堂中應該怎樣“說”
學生們了解了在數學課堂中需“說”些什么之后,就要知道該怎樣來“說”,以什么方式來“說”。作為教師,要鼓勵學生“說”,給他們勇氣,讓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所以需要不斷訓練,達到日積月累,才能形成語言模式。留下深刻印象,遇到題目才會解答。
1、教師示范,讓學生知道怎么“說”。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數學教師的語言是學生的表率,因為兒童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所以教師的語言力求用詞準確,簡明扼要、條理清楚、前后連貫、邏輯性強,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素養(yǎng),通過教師語言的示范作用,對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響。進行課堂教育時,教師要有目的地為學生提供準確的語言模式,讓學生知道應該怎樣有條理地說。
2、注意學生“說”的完整性。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統(tǒng)的,思維單一,語言不完整,不會有意識地說一句完整的話。根據學生們的這種弱點,訓練學生的時候要注意讓學生用完整的話來回答別人的問題。雖說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不過,還是要教師積極地引導,細心地幫助,才能讓學生想“說”,讓學生能“說”
五、機會——給學生創(chuàng)造“說”的條件
1、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讓學生想“說”?,F(xiàn)代社會,知識不是單一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是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重要保證;也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的既有經驗,使之在興趣的驅動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學生才有“說”的興趣,才會想“說”。
2、提出合理的問題,讓學生能“說”。在課堂上,我以為老師要對自己提出的問題反復斟酌,讓學生有話能“說” 。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的評價,多表揚、多引導,教師都要予以肯定,保護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逐步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語言去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使學生“面對問題情景,就想從數學的角度“說”問題”成為一種自覺的意識。
總之,小學生的數學語言的培養(yǎng)是數學教學工作中一項長期的任務。我們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根據兒童的認識規(guī)律和思維特點,對小學生進行有計劃、有目的、有層次的“說”的訓練,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進而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孔慧英.現(xiàn)代數學思想概論,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2] 歷小康.數學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數學教育學報,2004.
[3] 唐曉梅.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現(xiàn)狀與應對策略[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