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 毛春霞 劉珊珊
【摘要】 目的 探討硼替佐米聯合地塞米松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50例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 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25例。觀察組患者給予硼替佐米聯合地塞米松進行治療, 對照組患者給予長春新堿、地塞米松和左旋苯丙氨酸氮芥進行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情況。結果 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中完全緩解14例, 接近完全緩解6例, 部分緩解3例, 輕微反應1例, 無改變1例, 疾病進展0例, 總有效率為92%。對照組患者中完全緩解9例, 接近完全緩解5例, 部分緩解2例, 輕微反應4例, 無改變3例, 疾病進展2例, 總有效率為64%。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52%)明顯低于對照組(72%),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硼替佐米聯合地塞米松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 臨床療效顯著,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低, 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關鍵詞】 硼替佐米;地塞米松;骨髓瘤;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3.101
近年來,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 多發(fā)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由于大部分患者伴有心肌梗死、肺部感染、腎功能不全、冠心病等疾病, 通常會被誤診。多發(fā)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統(tǒng)中三大惡性腫瘤之一, 是一種以單克隆漿細胞大量增生為特征的惡性疾病, 其患者體內的漿細胞呈異??寺⌒栽錾?, 該病多發(fā)于中老年人群, 發(fā)病年齡一般在50~60歲左右, 嚴重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目前臨床上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的方法主要是以化療為主, 臨床上應用長春新堿、地塞米松和左旋苯丙氨酸氮芥等常規(guī)的化療方案比較多, 但是這種治療方案的完全緩解率比較低, 對于患者的生存期改善非常有限, 且不良反應嚴重[1]。本文中選取本院接受診治的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硼替佐米聯合地塞米松與長春新堿、地塞米松和左旋苯丙氨酸氮芥兩種化療方案的療效情況, 重點分析硼替佐米聯合地塞米松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的臨床療效, 現詳細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7月~2015年11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50例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 其中男28例, 女22例, 年齡47~76歲, 平均年齡(58.9±12.1)歲。所有患者均符合多發(fā)性骨髓瘤的診斷標準。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25例。觀察組患者中男16例, 女9例, 平均年齡(55.2±10.3)歲。對照組患者中男15例, 女10例, 平均年齡(56.7±11.6)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觀察組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聯合地塞米松治療, 第1、4、8、11天分別給予患者靜脈注射硼替佐米, 1.3 mg/m2;第1~4天給予患者地塞米松, 靜脈注射, 20 mg/d, 21 d為1個治療周期。對照組患者在第1~4天給予靜脈滴注長春新堿(0.5 mg/d), 地塞米松(20 mg/d), 口服馬法蘭6 mg/次, 2次/d, 治療周期為28 d天。治療結束后,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以及不良反應情況。
1. 3 療效評價標準 采用EBMT標準將臨床療效分為完全緩解、接近完全緩解、部分緩解、輕微反應、無改變和疾病進展??傆行?(完全緩解+ 接近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例數×100%。不良反應判定標準根據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CI)通用屬于不良事件(第3.0版)標準進行判定[2]。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中完全緩解14例, 接近完全緩解6例, 部分緩解3例, 輕微反應1例, 無改變1例, 疾病進展0例, 總有效率為92%。對照組患者中完全緩解9例, 接近完全緩解5例, 部分緩解2例, 輕微反應4例, 無改變3例, 疾病進展2例, 總有效率為64%。觀察組總有效率(92%)明顯高于對照組(64%),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乏力3例, 感染2例, 白細胞下降4例, 血小板下降3例, 惡心、嘔吐1例, 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2%。對照組患者中乏力5例, 感染3例, 白細胞下降3例, 血小板下降4例, 惡心、嘔吐3例, 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2%。觀察組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52%)明顯低于對照組(72%), 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多發(fā)性骨髓瘤是僅次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種惡性腫瘤, 其中位生存期比較短。該病的發(fā)病機制目前還未明確, 再加上其自身排斥反應嚴重等因素, 導致大部分患者無法完全治愈, 嚴重危害著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存期。因此, 臨床治療該病的主要目的是延緩病情的發(fā)展。目前臨床上治療該病主要是化療方法, 但該方法對于患者生存期的延長作用是有限的[3, 4]。
近年來, 硼替佐米等新型靶向治療藥物出現, 其作為一種人工合成的二肽硼酸鹽類似物, 其作用機制主要是為特異性阻斷泛素-蛋白酶體通道, 可以通過抑制細胞的生長, 與蛋白酶的活化位點進行特異性結合來調節(jié)機體蛋白的運行周期[5]。這種藥物可以對新生的血管起到抑制作用, 從而阻止骨髓瘤體的血液供應, 最終達到殺傷腫瘤細胞的作用[6]。硼替佐米聯合地塞米松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 較長春新堿、地塞米松和左旋苯丙氨酸氮芥治療, 其耐藥性更好, 且臨床療效更為顯著。另外, 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的不良反應較小, 都可以通過對癥治療得到及時的改善, 不影響患者的臨床療效[7]。本文中, 本院選取50例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 分為兩組, 其中觀察組25例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聯合地塞米松進行治療, 對照組25例患者采用長春新堿、地塞米松和左旋苯丙氨酸氮芥進行治療。治療結果顯示,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4%,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觀察組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2%, 對照組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2%, 兩組比較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硼替佐米聯合地塞米松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 安全性比較高, 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 值得臨床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碩, 嚴琦.硼替佐米聯合地塞米松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的臨床分析.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15, 28(11):1421-1422.
[2] 毛敏, 王革, 廖明燕, 等.硼替佐米聯合地塞米松方案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的臨床療效.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4, 34(22):6261-6263.
[3] 曹靜, 黃琨, 徐敏.硼替佐米聯合地塞米松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20例臨床療效分析.癌癥進展, 2013, 11(6):551-553.
[4] 秦麗娟, 黃曉春, 劉玉彬, 等.硼替佐米聯合地塞米松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的臨床療效研究.中外醫(yī)療, 2015, 35(8):10-11.
[5] 江彬彬, 吳燕明, 丁剛.硼替佐米聯合地塞米松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的效果研究.臨床醫(yī)藥實踐, 2014, 23(8):563-565.
[6] 蘇保雄.硼替佐米聯合地塞米松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療效研究. 西北國防醫(yī)學雜志, 2015, 37(6):360-362.
[7] 唐元艷, 萬琦, 張利銘, 等.硼替佐米聯合地塞米松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5例臨床分析.臨床血液學雜志, 2010, 24(4):424-425.
[收稿日期:2016-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