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培育及效應研究

        2016-12-26 08:09:27白貴玉陳志軍
        管理科學 2016年3期
        關鍵詞:競爭能力成長性集團公司

        徐 鵬,白貴玉,陳志軍

        1 山東財經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濟南 250014 2 山東大學 管理學院,濟南 250100

        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培育及效應研究

        徐 鵬1,白貴玉2,陳志軍2

        1 山東財經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濟南 250014 2 山東大學 管理學院,濟南 250100

        市場環(huán)境的復雜性和動蕩性增加了企業(yè)集團拓寬產業(yè)結構的經營風險,很多企業(yè)集團逐步減緩多元化戰(zhàn)略的實施步伐,在動態(tài)競爭背景下塑造并提升成員企業(yè)的競爭能力成為集團獲得長足發(fā)展的基本源泉。集團公司業(yè)務屬性決定了資源稟賦的不同,對子公司的資源支持和管控模式也會存在差異,繼而對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的塑造和培育產生影響。

        基于動態(tài)競爭理論和成長理論,以2008年至2013年中國集團屬性的上市子公司為研究樣本,從集團公司業(yè)務屬性差異化視角對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培育機制及效應進行實證檢驗;通過spss 17.0進行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構建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和成長性的評價體系;基于2 032個有效研究樣本組成觀測數據,采用stata 10.0進行多元回歸分析,檢驗集團公司業(yè)務屬性與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的關聯性;構建外部經營環(huán)境與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交互項,進行層次回歸分析,考察外部經營環(huán)境在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與成長性關系中的調節(jié)作用。

        研究結果表明,生產經營型集團公司比純資本運營型集團公司更有利于提升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對成長性有正向影響;基于外部經營環(huán)境的不同,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對成長性的正向影響存在差異,外部經營環(huán)境越差,動態(tài)競爭能力對子公司成長性的積極效應越強,隨著外部經營環(huán)境的完善,動態(tài)競爭能力對子公司成長性的積極作用逐漸削弱。

        研究結果豐富了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的內涵,集團公司業(yè)務屬性與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關系的驗證表明了集團框架內資源協(xié)同和組織學習對子公司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同時,對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價值創(chuàng)造效應及外部經營環(huán)境調節(jié)作用的探索,可以為集團公司基于外部經營環(huán)境的差異化權變選擇對子公司的治理模式和治理手段提供參考。

        動態(tài)競爭能力;集團公司業(yè)務屬性;成長性;外部經營環(huán)境;子公司

        1 引言

        在改革開放初期,受經濟改革政策的刺激,通過產業(yè)結構布局實施多元化發(fā)展是企業(yè)集團在市場競爭中提高市場占有率、增加盈利點和獲取競爭優(yōu)勢的主要手段。但隨著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各個行業(yè)的集中度逐漸提升,新產業(yè)進入障礙逐漸增加,通過實施多元化戰(zhàn)略獲取競爭優(yōu)勢已經不是企業(yè)集團的首選。尤其是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面臨的國際競爭也愈加激烈,外部經營環(huán)境的復雜性和動蕩性增加了企業(yè)集團拓寬產業(yè)結構的經營風險。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集團開始逐步減緩多元化戰(zhàn)略的實施步伐,在動態(tài)競爭環(huán)境中塑造并提升成員企業(yè)的競爭能力成為企業(yè)集團獲得長足發(fā)展的基本源泉。

        集團公司業(yè)務屬性是依據集團公司經營業(yè)務特點進行劃分的,包括資本運營型集團公司和生產經營型集團公司兩種,前者是指集團公司自身不具有生產產品和提供服務的業(yè)務,只單純通過資本運作實現集團擴張和發(fā)展,后者是指集團公司具有實體生產或服務等經營業(yè)務。集團公司業(yè)務屬性決定了資源稟賦的不同,對子公司的資源支持和管控模式會存在差異,也會影響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的塑造和培育。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上市子公司為研究對象,基于集團公司業(yè)務屬性差異化視角對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培育及其效應進行實證分析,并檢驗外部經營環(huán)境不同時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對成長性作用機理的差異。

        2 相關研究評述

        2.1 動態(tài)競爭能力概念演化與比較

        自從PENROSE[1]提出企業(yè)能力是推動企業(yè)成長的主要途徑,關于企業(yè)能力的研究越來越多,也催生出企業(yè)能力的不同概念。PRAHALAD et al.[2]在PENROSE[1]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企業(yè)核心能力的概念,認為核心能力是組織中的積累性學識,具有提供進入產品市場的可能性、為客戶提供使用價值和競爭者難以模仿3個標準;TEECE et al.[3]基于企業(yè)資源整合視角提出動態(tài)能力的概念,認為動態(tài)能力是企業(yè)在復雜動蕩的市場環(huán)境中獲取并維持競爭優(yōu)勢的重要保障。動態(tài)能力的概念提出后相關研究發(fā)展迅速,學者們基于自身研究需要對動態(tài)能力的概念和維度進行了差異化的界定。TEECE et al.[4]將動態(tài)能力分為構建能力、重構能力和整合能力3個維度,TUSHMAN et al.[5]從機會感知能力、資源重構能力和機會利用能力3個方面對動態(tài)能力進行解析,李彬等[6]認為企業(yè)動態(tài)能力包括感知能力、轉換能力和獲取能力3個維度。雖然隨著動態(tài)能力理論研究的深入,學者們對動態(tài)能力的維度做出了不同的解釋,但仍體現出動態(tài)能力是指企業(yè)適應環(huán)境動態(tài)變化的能力這一基本原則。

        動態(tài)競爭能力是基于動態(tài)競爭理論形成的概念,競爭行為是動態(tài)競爭理論的核心要素,動態(tài)競爭能力是指企業(yè)在與競爭對手互動過程中發(fā)起競爭行為的能力。目前學術界經常探討的企業(yè)能力中,PENROSE[1]提出的企業(yè)能力是企業(yè)資源的具體表現,核心能力一般是指支持企業(yè)獲取持續(xù)競爭優(yōu)勢而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企業(yè)特殊資源[7-8],動態(tài)能力則是指企業(yè)適應環(huán)境變化并保持競爭優(yōu)勢的能力,“動態(tài)”強調的是環(huán)境的動態(tài)變化[9]。動態(tài)競爭能力與核心能力和動態(tài)能力有關聯之處,卻又不完全相同,基于動態(tài)競爭中攻擊者和反擊者的層次,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的內容包括企業(yè)發(fā)起攻擊行為的先動能力、實施回應行為的反擊能力和競爭資源要素的轉化能力3個方面,“動態(tài)”強調的是競爭對手之間的互動。一般情況下,企業(yè)動態(tài)競爭能力越強,所發(fā)起的攻擊行為對競爭對手的打擊越強,且越不易于被競爭對手回擊;同樣,企業(yè)的動態(tài)競爭能力越強,回擊競爭對手的攻擊行為也越及時且力度越大。

        2.2 集團隸屬企業(yè)能力塑造

        隨著市場不確定性的增加,集團隸屬企業(yè)在市場競爭中往往更具有優(yōu)勢,關于集團化經營對企業(yè)競爭優(yōu)勢影響的研究越來越多。其中,集團化經營對成員企業(yè)的資源支持可以提升成員企業(yè)的競爭能力,繼而使集團隸屬企業(yè)在市場競爭中獲取競爭優(yōu)勢是一個常見的分析路徑。本研究基于對已有研究的梳理和歸納,從集團化經營所提供的人力資源支持和財務資源支持兩方面對集團隸屬企業(yè)能力塑造的相關研究進行綜述。①在人力資源支持方面,大量研究分析了集團內人力資源流動和人力資源協(xié)同對成員企業(yè)能力提升的積極影響。CHEN et al.[10]在研究中提出母公司高管到子公司中兼職,提供人力支持對于子公司的知識獲取能力有正向作用;柳卸林等[11]認為集團總部與成員企業(yè)之間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溝通交流可以強化組織學習,有利于提高技術能力。②關于集團財務資源支持的研究多是集中在集團內部資本配置效應方面,徐鵬等[12]基于集團內部資本配置的雙重效應,對集團內部資金支持與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的關系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隨著集團內部資本配置程度的增加呈現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非線性的演化趨勢;賀勇等[13]的研究驗證了集團內部資本市場提供的財務支持可以有效緩解子公司融資約束,與企業(yè)R&D投入存在正向相關性;黃俊等[14]的研究也得出集團化經營提供的財務資源支持對成員企業(yè)研發(fā)投入能力有正向影響的結論。

        2.3 企業(yè)能力提升效應

        關于企業(yè)能力提升效應的研究相對較多,FLATTEN et al.[15]和解學梅等[16]對企業(yè)吸收能力的積極效應進行分析,認為企業(yè)吸收能力與其創(chuàng)新績效存在正相關關系;EBRAHIM et al.[17]和吳曉云等[18]的研究認為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對公司成長性和經營績效的提升有正向作用;KHK?NEN et al.[19]和范鈞等[20]驗證了企業(yè)網絡能力對提升創(chuàng)新績效的積極意義。

        同時,在對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提升效應進行評價時,本研究還考察了子公司外部經營環(huán)境的調節(jié)作用。外部經營環(huán)境包括政府行政管理和法制環(huán)境、基礎設施條件、技術服務以及企業(yè)經營的社會環(huán)境等[21],目前公司治理和戰(zhàn)略管理領域關于企業(yè)外部經營環(huán)境的學術研究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將外部經營環(huán)境作為公司外部治理機制,考察外部經營環(huán)境在公司治理中的直接效應。ZHAO[22]驗證了產品競爭環(huán)境對研發(fā)投入溢出效應的影響;唐躍軍等[23]提出公司所處制度環(huán)境與慈善行為存在負向相關性;邢立全等[24]的研究則表明產品市場競爭強度對審計收費具有顯著的消極影響。第二類研究是將企業(yè)外部經營環(huán)境作為一個情景變量,考察不同外部經營環(huán)境下公司治理或戰(zhàn)略管理效應的差異性,也是目前學術界針對外部經營環(huán)境最為廣泛的研究。SCHREY?GG et al.[25]研究不同環(huán)境動態(tài)性水平下企業(yè)動態(tài)能力對經營績效影響機理的差異性,認為環(huán)境動態(tài)性較高時,動態(tài)能力對企業(yè)績效的正向作用越強。除環(huán)境動態(tài)性之外,還有學者從制度環(huán)境、經濟環(huán)境等方面對企業(yè)外部經營環(huán)境的調節(jié)效應進行探索和分析[26]。

        通過上文對動態(tài)競爭能力概念演化、集團成員企業(yè)能力塑造和企業(yè)能力提升效應的相關研究進行回顧和梳理可以發(fā)現:①動態(tài)競爭能力作為企業(yè)參與市場競爭互動行為能力的重要體現,具有相對獨特的內涵和維度,但目前關于動態(tài)競爭能力塑造和提升的實證研究正處于起步階段,存在較大豐富空間;②關于集團化經營與成員企業(yè)能力塑造關聯性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是聚焦于集團公司業(yè)務屬性這一基本特征進行實證分析的研究相對較少;③已有關于企業(yè)能力提升效應的實證分析多是探索能力對績效的促進作用,相對缺乏從企業(yè)成長質量和發(fā)展趨勢進行綜合評價的研究。以上不足為本研究提供了研究空間,從集團公司業(yè)務屬性差異化視角探討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培育和提升機制,并基于子公司成長性考察動態(tài)競爭能力的提升效應,可以豐富集團公司管理和動態(tài)競爭的理論研究。

        3 理論分析和研究假設

        3.1 集團公司業(yè)務屬性與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

        前文述及,集團公司不同業(yè)務屬性形成了資源稟賦的差異化,對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的塑造和培育產生影響。具體作用路徑為:①基于母、子公司間的層級控制視角,業(yè)務屬性不同使集團公司參與子公司戰(zhàn)略行為和治理決策的動機和態(tài)度均存在差異,母、子公司間代理成本的產生方式和大小也不盡相同。資本運營型集團公司比生產經營型集團公司參與子公司治理的動機更加直接,即通過子公司的生產運營實現投資盈利,所以其參與子公司治理均基于對股權收益的追逐,而生產經營型集團公司相對來說會更加關注子公司生產運營過程中的發(fā)展狀態(tài),重視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培育,從動機和態(tài)度上有利于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的提升;②基于集團網絡治理視角,由于生產經營型集團公司自身也會參與市場競爭,對市場動態(tài)和行業(yè)變化的理解比資本運營型集團公司更專業(yè)和充分,所具有的技能和資源更容易與子公司建立匹配,母、子公司之間互動頻率的提高使母公司更了解子公司的資源、戰(zhàn)略、需求和能力,可以更有針對性的參與子公司治理,創(chuàng)造協(xié)同效應,對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的培育起積極影響[27];③從組織學習的角度來講,市場環(huán)境的快速變化使吸收外部知識成為子公司獲取快速創(chuàng)新能力并提升競爭優(yōu)勢的重要來源[28],生產經營型集團公司比資本運營型集團公司具有相對獨特的知識資源,可以為子公司提供新的學習機制和方法,通過復雜知識轉移增加子公司產品和服務創(chuàng)新成功的可能性[29],同時提升子公司知識吸收和轉化能力,并利用所消化的知識促進組織創(chuàng)新[30]?;诖耍狙芯刻岢黾僭O。

        H1集團公司業(yè)務屬性與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存在顯著相關關系,具體表現為與資本運營型集團公司相比,生產經營型集團公司更有利于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的培育和提升。

        3.2 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提升效應

        成長性是企業(yè)規(guī)模、速度和健康協(xié)調發(fā)展的表現,是公司維持良好績效和提升長期價值的基礎[31],集團公司治理和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培育的最終目標也是推動子公司乃至整個集團健康、持續(xù)、全面成長?;诖?,本研究采用可以衡量子公司多方面經營狀態(tài)的成長性指標考察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提升效應。動態(tài)競爭能力是子公司在與競爭對手互動中體現出的行為能力,直接影響其在動態(tài)競爭中的市場地位,對子公司獲取競爭優(yōu)勢和持續(xù)成長意義重大。

        本研究對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與成長性關聯機理分析如下。①在競爭互動的攻擊端: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越強,具有越強的技術優(yōu)勢向顧客提供差異性的產品或服務[32],且可以在短期內讓消費者更多地了解企業(yè)產品或服務,快速提升市場份額,為公司創(chuàng)造更多利潤[33];②在競爭互動的反擊與回應端:提升動態(tài)競爭能力是子公司降低競爭對手攻擊行為所帶來侵害的基礎保障,動態(tài)競爭能力越強,發(fā)動反擊行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且回應更加迅速,回應成本也就越低,可以有效降低企業(yè)經營風險,創(chuàng)造競爭優(yōu)勢[34];③動態(tài)競爭能力中的知識轉化能力可以推動子公司吸取新的知識和技術力量,并將其運用到企業(yè)產品或服務中,創(chuàng)造出對企業(yè)和社會有價值的績效[35]?;诖?,本研究提出假設。

        H2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對子公司成長性存在正向影響,即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的增強有利于提升子公司成長性。

        3.3 動態(tài)競爭能力提升效應的權變思考

        外部經營環(huán)境是指對企業(yè)經營決策和經營績效產生影響,但又不受企業(yè)主觀意志左右的企業(yè)外部因素。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顧客需求的多樣性以及技術變革加速使企業(yè)外部經營環(huán)境愈加復雜和充滿不確定性,對企業(yè)經營發(fā)展的影響也與日俱增。所以本研究對不同外部經營環(huán)境下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提升效應的權變變化進行分析,考察隨著外部經營環(huán)境優(yōu)劣程度的變化,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對成長性影響機理的差異。

        首先,較差的外部經營環(huán)境會強化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基于先動能力的積極效應。這是因為子公司向競爭對手發(fā)起攻擊行為時,競爭對手識別、理解并回應攻擊行為所需要的人力、技術和信息資源相對匱乏[36],加大了競爭對手快速制定理性戰(zhàn)略決策的難度,造成競爭對手短時間內無法發(fā)起有效率的反擊行為,會放大子公司攻擊行為的效果,使其獲取更大的競爭優(yōu)勢[37-38]。其次,優(yōu)越的外部經營環(huán)境會降低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基于快速反應的積極效應。當企業(yè)處于金融環(huán)境和法律環(huán)境寬松、技術環(huán)境優(yōu)越和中介服務組織成熟的環(huán)境中時,面對競爭對手的攻擊行為,可以充分利用良好環(huán)境優(yōu)勢搜尋到所需要的技術或資金優(yōu)勢予以回應[37],此時企業(yè)自身快速反應能力的積極效應被削弱??傊?,在外部經營環(huán)境較差的情況下,動態(tài)競爭能力提升效應在滿足客戶需求、識別并回應競爭對手攻擊以及主動發(fā)起攻擊行為等方面運行得更加卓越,對子公司成長性的促進作用更強。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設。

        H3外部經營環(huán)境對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提升效應具有調節(jié)作用,具體表現為外部經營環(huán)境越差,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對成長性的積極作用越強;隨著外部經營環(huán)境的完善,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對成長性的積極作用逐漸削弱。

        4 實證設計

        4.1 樣本選擇和數據收集

        本研究對象為具有集團屬性的上市子公司,實證分析中使用的數據均為二手數據,主要取自國泰安數據庫和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年報。樣本和數據的收集步驟如下:①在中國滬深股票市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中選取具有集團屬性的企業(yè)作為初始樣本,篩選標準參考徐鵬等[12]的研究,即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需為集團公司或實際上充當集團公司職能的公司。②考慮到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培育及效應形成的滯后性,在實證分析時集團公司業(yè)務屬性數據取自2008年至2011年;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的評價指標數據取自(t+1)期,即相應的2009年至2012年;子公司成長性評價數據取自(t+2)期,即相應的2010年至2013年。故剔除2008年至2013年未持續(xù)經營或數據嚴重缺失的上市公司。③對金融行業(yè)的公司、ST類公司、被停止上市的公司進行剔除。經過以上步驟篩選,最終獲得4年共2 032個有效觀測樣本,其中,2009年有489個,2010年有509個,2011年有509個,2012年有525個。

        4.2 變量定義和測量

        (1)集團公司業(yè)務屬性。首先,參考陳志軍[39]的研究,基于經營業(yè)務特征將集團公司分為資本運營型和生產經營型兩種,資本運營型記為0,生產經營型記為1。通過國泰安數據庫和證券交易所發(fā)布的公司年報收集集團公司經營業(yè)務范圍的資料,研究團隊分工閱讀收集的信息并進行判定。本身不具有生產產品和提供服務的業(yè)務,只單純通過資本運作實現發(fā)展的集團公司標記為資本運營型,具有實體生產經營業(yè)務的集團公司標記為生產經營型。

        (2)動態(tài)競爭能力。本研究主要以動態(tài)競爭行為特征和動態(tài)競爭要素為基礎對動態(tài)競爭能力進行評價,參考徐鵬等[12]的研究,選取無形資產比率、商譽比率、總資產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股東權益周轉率、研發(fā)投入資產比、研發(fā)投入收入比、營銷投入資產比和營銷投入收入比等多個指標作為初始指標,通過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進行匯聚,根據因子載荷和解釋總方差計算樣本企業(yè)動態(tài)競爭能力。

        (3)成長性。參考李維安等[40]的研究,選取經營杠桿、綜合杠桿、總資產凈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歸屬于母公司綜合收益率、母公司資本積累率、固定資產增長率和總資產增長率等作為衡量子公司成長性的初級指標,在對經營杠桿和綜合杠桿兩個逆向指標正向化后,通過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進行匯聚,以計算子公司成長性。

        (4)外部經營環(huán)境。本研究將企業(yè)生產經營的外部環(huán)境作為調節(jié)變量考察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提升效應的權變性,對外部經營環(huán)境的測量參考王小魯等[41]發(fā)布的《中國分省企業(yè)經營環(huán)境指數2013年報告》中對中國各省經營環(huán)境的評價,該評價是由政府行政管理、企業(yè)經營的法制環(huán)境、金融服務、人力資源供應、基礎設施條件、中介組織和技術服務以及企業(yè)經營的社會環(huán)境等多方面組成的中國分省企業(yè)經營環(huán)境指數體系。

        基于已有研究,本研究選擇子公司資本結構、上市時間、行業(yè)、規(guī)模、樣本觀測年份、集團公司持股、股權制衡度、董事會獨立性和管理層激勵作為控制變量。各個變量的定義和計算方式見表1。

        4.3 研究模型

        為了驗證本研究假設,設計模型為

        (1)

        (2)

        a2ENVi,t+1+a3DCi,t+1·ENVi,t+1+ηi,t+1

        (3)

        其中,M1為以集團公司業(yè)務屬性為解釋變量、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為被解釋變量的回歸模型,檢驗集團公司業(yè)務屬性與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的關聯性,即檢驗H1。DC為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BP為集團公司業(yè)務屬性,Control為控制變量組,c1為截距項,ε為隨機擾動項,下標i為橫截面?zhèn)€體,t為時間,j為各控制變量編號,bj為各控制變量的回歸系數,a為集團公司業(yè)務屬性的回歸系數。

        表1 變量定義和測量Table 1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Variables

        M2為以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為解釋變量、成長性為被解釋變量的回歸模型,檢驗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對子公司成長性的影響機理,即檢驗H2。Growth為子公司的成長性,c2為截距項,γ為隨機擾動項,k為各控制變量編號,bk為各控制變量的回歸系數,a0為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的回歸系數。

        M3為在M2基礎上添加了調節(jié)變量外部經營環(huán)境以及動態(tài)競爭能力與外部經營環(huán)境的交互項,檢驗H3,即子公司外部經營環(huán)境對動態(tài)競爭能力與成長性之間關系的調節(jié)效應。ENV為外部經營環(huán)境,a1~a3為各解釋變量的回歸系數,c3為截距項,η為隨機擾動項,l為各控制變量編號,bl為各控制變量的回歸系數。

        5 數據分析和結果討論

        5.1 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首先,計算樣本企業(yè)觀測期間動態(tài)競爭能力和成長性。在對各初級指標標準化的基礎上進行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按照KMO測度值、Bartlett球度檢驗的卡方近似值和因子解釋總方差的檢驗標準,刪除因子載荷相對較低的指標,并基于因子載荷和解釋總方差的值計算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和子公司成長性。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調整后KMO測度值為0.587,Bartlett球度檢驗的卡方近似值為15 060.701,顯著性水平為0.000,因子解釋總方差為76.156%;子公司成長性的KMO測度值為0.658,Bartlett球度檢驗的卡方近似值為29 059.018,顯著性水平為0.000,因子解釋總方差為87.622%。

        然后,對主要變量進行分年度描述性統(tǒng)計,得到上述各個變量的均值、中值、標準差和極值,結果見表2。觀測期內集團公司業(yè)務屬性數據中值均為1,均值最低為0.967,最高為0.975,而且觀測期內均值呈整體上升趨勢,說明研究樣本多數屬于生產經營型集團公司,且存在由資本運營型向生產經營型逐步轉化的趨勢;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和成長性的數據由初級指標標準化之后基于因子分析結果計算得出,觀測期內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標準差分別為0.840、0.843、0.878和0.892,呈逐年上升趨勢,表明不同上市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存在明顯差別,而且差別逐漸增大;外部經營環(huán)境是基于省份劃分的,從描述的均值看,觀測期內變化不大,分別為3.139、3.064、3.069和3.070,但極值和標準差的數據表明了不同省份外部經營環(huán)境的差異性;子公司成長性數據的標準差觀測期內沒有明顯變化趨勢,但觀測期內均值呈明顯下降趨勢,最高為0.094,最低為0.003,逐年降低的成長性數據均值指標顯示出探索企業(yè)成長性提升路徑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5.2 多元回歸分析

        表2 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Table 2 Result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注: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和子公司成長性數據由初級指標標準化之后進行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加權所得。

        按照上文設計的模型,運用stata 10.0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具體回歸結果見表3。M1的回歸結果表明,模型R2為0.130,F值為23.250,且通過顯著性檢驗,集團公司業(yè)務屬性的回歸系數為0.036,且在5%水平下顯著。這說明集團公司業(yè)務屬性與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存在顯著相關關系,生產經營型集團公司比資本運營型集團公司更有利于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的培育和提升,H1得到驗證。M2為對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培育效應的檢驗,由回歸數據可知,模型F值為13.060,且通過顯著性檢驗,解釋變量動態(tài)競爭能力回歸系數為0.036,且在1%水平下顯著,說明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與子公司成長性存在正向相關性,H2得到驗證。M3在M2的基礎上加入調節(jié)變量和交互項后,F值為11.890,且通過顯著性檢驗,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回歸系數為0.039,且在1%水平下顯著,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與外部經營環(huán)境的交互項的回歸系數為-0.018,且在10%水平下顯著,驗證了外部經營環(huán)境在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與子公司成長性之間的負向調節(jié)作用。表明外部經營環(huán)境越差,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對子公司成長性的積極效應越強;隨著外部經營環(huán)境的完善,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對子公司成長性的積極作用逐漸削弱,H3得到驗證。

        6 結論

        6.1 研究結果

        本研究基于動態(tài)競爭理論、企業(yè)成長理論對集團公司業(yè)務屬性、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和成長性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結果表明,①集團公司業(yè)務屬性的不同使集團公司參與子公司的治理動機、母子公司的資源協(xié)同和子公司的組織學習能力存在差異,生產經營型集團公司比純資本運營型的集團公司更有利于提升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②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的提升強化其與競爭對手互動過程中攻擊行為的價值創(chuàng)造效應,降低其面對競爭對手攻擊時的利潤損失,并對子公司吸取和轉化知識有積極意義,繼而對子公司成長性有正向影響;③外部經營環(huán)境的優(yōu)劣造成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對成長性影響機理的差異,較差的外部經營環(huán)境強化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基于先動能力的積極效應,優(yōu)越的外部經營環(huán)境降低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基于快速反應的積極效應,即外部經營環(huán)境在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與成長性關系中具有調節(jié)作用,具體表現為外部經營環(huán)境越差,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對子公司成長性的積極作用越強,隨著外部經營環(huán)境的完善,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對子公司成長性的積極作用逐漸削弱。

        6.2 管理啟示

        (1)本研究驗證了不同業(yè)務屬性的集團公司對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培育的差異化影響,表明資源協(xié)同與組織學習對子公司的重要性,即生產經營型集團公司其子公司具有相對優(yōu)越的動態(tài)競爭能力培育環(huán)境和機制,應通過組織學習發(fā)揮母子公司協(xié)同效應,強化并提升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獲取競爭優(yōu)勢。同時,該研究結果也反映出純資本運營型集團公司在培育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上存在的天然缺陷,表明資本運營型集團公司通過治理機制設計規(guī)避和弱化缺陷的必要性,如通過提高集團公司與子公司的人事關聯度、采取適度集權的管控模式等措施強化母子公司關系,增強協(xié)同度,創(chuàng)造集團協(xié)同效應。

        表3 回歸檢驗結果Table 3 Regression Test Results

        注:***為1%的顯著性水平,**為5%的顯著性水平,*為10%的顯著性水平,括號內數據為t值。

        (2)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對成長性存在正向影響,表明隨著市場環(huán)境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的增加,培育動態(tài)競爭能力對企業(yè)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性,為新常態(tài)背景下企業(yè)集團塑造競爭優(yōu)勢提供了新的途徑和視角,即從通過擴大產業(yè)結構布局實現集團成長逐步轉換為通過培育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推動集團持續(xù)發(fā)展。

        (3)外部經營環(huán)境對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與成長性的關系具有負向調節(jié)作用,表明處于外部環(huán)境相對不完善省份的企業(yè)集團,更有必要通過資源支持、強化學習等途徑提高子公司與對手競爭互動的行為能力,增強子公司競爭優(yōu)勢,以推動集團公司全面成長。

        (4)以往學術界和實業(yè)界常常將子公司的利潤指標或者規(guī)模擴張情況作為集團內成員企業(yè)成長性的評價標準,這種觀點容易對成員企業(yè)帶來錯誤的誘導,使成員企業(yè)在發(fā)展過程中過分追求利潤收益、規(guī)模擴張,忽視對公司經營過程中的杠桿風險等成長質量指標的關注。本研究通過盈利性、風險性和擴張性多方面指標對子公司的成長性進行評價,通過綜合考察企業(yè)成長性替代單純追逐盈利能力,在公司治理或戰(zhàn)略管理決策行為效應評價中賦予更加豐富的內涵,對于全面考量集團內各成員企業(yè)的發(fā)展狀態(tài)有借鑒價值,繼而為集團公司的治理行為和戰(zhàn)略決策提供參考。

        當然,本研究還存在一定局限性,有待在未來研究中進一步探索和完善。①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塑造是一個相對復雜的過程,在集團公司管理體系中影響因素較多,本研究從集團公司業(yè)務屬性視角對其培育機制進行分析,其他影響因素的作用機理以及不同影響因素之間的協(xié)同效應有待進一步研究;②本研究基于子公司外部經營環(huán)境對動態(tài)競爭能力的效應進行權變思考,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效應發(fā)揮過程是否會受到內部治理環(huán)境的影響也值得在未來的研究中進一步探索。

        [1]PENROSE E T.Thetheoryofthegrowthofthefir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1959:8-37.

        [2]PRAHALAD C K,HAMEL 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HarvardBusinessReview,1990,68(3):79-91.

        [3]TEECE D J,PISANO G.The dynamic capabilities of firms:an introduction.IndustrialandCorporateChange,1994,3(3):537-556.

        [4]TEECE D J,PISANO G,SHUEN A.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7,18(7):509-533.

        [5]TUSHMAN M L,O′REILLY C A.The ambidextrous organization:managing evolutionary and revolutionary change.CaliforniaManagementReview,1996,38(4):8-30.

        [6]李彬,王鳳彬,秦宇.動態(tài)能力如何影響組織操作常規(guī)?一項雙案例比較研究.管理世界,2013(8):136-153.

        LI Bin,WANG Fengbin,QIN Yu.How does the dynamic ability impact on the convention of organization′s operation?A comparative double-case study.ManagementWorld,2013(8):136-153.(in Chinese)

        [7]侍文庚,蔣天穎.社會資本、知識管理能力和核心能力關系研究.科研管理,2012,33(4):62-72.

        SHI Wengeng,JIANG Tianying.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ocial capital,knowledge management capability,and core competence.ScienceResearchManagement,2012,33(4):62-72.(in Chinese)

        [8]LJUNGQUIST U.Going practical on the core competence concept:on links,levels,time and context.KnowledgeandProcessManagement,2013,20(4):223-231.

        [9]馬文甲.開放式創(chuàng)新中的動態(tài)能力演化路徑研究:以沈陽機床為例.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4,35(7):69-78.

        MA Wenjia.A case study on the evolution path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in open innovation.ScienceofScienceandManagementofS.&T.,2014,35(7):69-78.(in Chinese)

        [10] CHEN T J,CHEN H,KU Y H.Resource dependency and parent-subsidiary capability transfers.JournalofWorldBusiness,2012,47(2):259-266.

        [11] 柳卸林,徐晨.通過跨國并購提高企業(yè)技術能力:基于大連機床集團三次跨國并購的案例研究.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1,32(7):111-119.

        LIU Xielin,XU Chen.Upgrading the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by cross-border M&A:the case of DMTG′s cross-border M&A.ScienceofScienceandManagementofS.&T.,2011,32(7):111-119.(in Chinese)

        [12] 徐鵬,徐向藝.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維度建構與培育機制:基于集團內部資本配置的視角.中國工業(yè)經濟,2013(5):109-121.

        XU Peng,XU Xiangyi.Construction and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dynamic competitiveness dimension of subsidiary:perspective based on configuration of the group′s internal capital.ChinaIndustrialEconomics,2013(5):109-121.(in Chinese)

        [13] 賀勇,劉冬榮.融資約束、企業(yè)集團內部資金支持與R&D投入:來自民營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科學學研究,2011,29(11):1685-1695.

        HE Yong,LIU Dongrong.Financing constraints,business group′s internal financial support and R&D input:evidence from private high-tech listed companies.StudiesinScienceofScience,2011,29(11):1685-1695.(in Chinese)

        [14] 黃俊,陳信元.集團化經營與企業(yè)研發(fā)投資:基于知識溢出與內部資本市場視角的分析.經濟研究,2011,46(6):80-92.

        HUANG Jun,CHEN Xinyuan.Business group and R&D investment:an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spillover and internal capital market.EconomicResearchJournal,2011,46(6):80-92.(in Chinese)

        [15] FLATTEN T C,ENGELEN A,ZAHRA S A,et al.A measure of absorptive capacity: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EuropeanManagementJournal,2011,29(2):98-116.

        [16] 解學梅,左蕾蕾.企業(yè)協(xié)同創(chuàng)新網絡特征與創(chuàng)新績效:基于知識吸收能力的中介效應研究.南開管理評論,2013,16(3):47-56.

        XIE Xuemei,ZUO Leilei.Characteristics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s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firms:the mediating effect of knowledge absorptive capacity.NankaiBusinessReview,2013,16(3):47-56.(in Chinese)

        [17] EBRAHIM N A,AHMED S,TAHA Z.Virtual R&D teams and SMEs growth: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Iranian and Malaysian SMEs.AfricanJournalofBusinessManagement,2010,4(11):2368-2379.

        [18] 吳曉云,張欣妍.企業(yè)能力、技術創(chuàng)新和價值網絡合作創(chuàng)新與企業(yè)績效.管理科學,2015,28(6):12-26.

        WU Xiaoyun,ZHANG Xinyan.Enterprise capability,technology innovation,value network cooperation innov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JournalofManagementScience,2015,28(6):12-26.(in Chinese)

        [20] 范鈞,郭立強,聶津君.網絡能力、組織隱性知識獲取與突破性創(chuàng)新績效.科研管理,2014,35(1):16-24.

        FAN Jun,GUO Liqiang,NIE Jinjun.Network capability,organizational tacit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rad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ScienceResearchManagement,2014,35(1):16-24.(in Chinese)

        [21] XAVIER W G,BANDEIRA-DE-MELLO R,MARCON R.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business groups′ resilience in Brazil.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2014,67(5):900-907.

        [22] ZHAO K.Product competition and R&D investment under spillovers within full or partial collusion games.LatinAmericanEconomicReview,2015,24(1):1-27.

        [23] 唐躍軍,左晶晶,李匯東.制度環(huán)境變遷對公司慈善行為的影響機制研究.經濟研究,2014,49(2):61-73.

        TANG Yuejun,ZUO Jingjing,LI Huidong.The impact of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transition on corporate philanthropic behavior.EconomicResearchJournal,2014,49(2):61-73.(in Chinese)

        [24] 邢立全,陳漢文.產品市場競爭、競爭地位與審計收費:基于代理成本與經營風險的雙重考量.審計研究,2013(3):50-58.

        XING Liquan,CHEN Hanwen.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competitive position and audit fees:double considerations based on agency costs and business risks.AuditingResearch,2013(3):50-58.(in Chinese)

        [25] SCHREY?GG G,KLIESCH-EBERL M.How dynamic can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be?Towards a dual-process model of capability dynamization.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7,28(9):913-933.

        [26] 陳凌,王昊.家族涉入、政治聯系與制度環(huán)境:以中國民營企業(yè)為例.管理世界,2013(10):130-141.

        CHEN Ling,WANG Hao.The family involvement,the political connection and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a study that takes China′s private enterprises as an example.ManagementWorld,2013(10):130-141.(in Chinese)

        [27] 孫國強.關系、互動與協(xié)同:網絡組織的治理邏輯.中國工業(yè)經濟,2003(11):14-20.

        SUN Guoqiang.Relationship,interaction and synergy:the governance logic of network organization.ChinaIndustrialEconomics,2003(11):14-20.(in Chinese)

        [28] WANG K Y,HERMENS A,HUANG K P,et al.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n SMEs′ innovation.InternationalJournalofOrganizationalInnovation,2015,7(4):71-81.

        [29] TORTORIELLO M,REAGANS R,MCEVILY B.Bridging the knowledge gap:the influence of strong ties,network cohesion,and network range on the transfer of knowledge between organizational units.OrganizationScience,2012,23(4):1024-1039.

        [30] FABRIZIO K R.Absorptive capacity and the search for innovation.ResearchPolicy,2009,38(2):255-267.

        [31] 李敏娜,王鐵男.董事網絡、高管薪酬激勵與公司成長性.中國軟科學,2014(4):138-148.

        LI Minna,WANG Tienan.Board network,executive compensation incentive and firm growth.ChinaSoftScience,2014(4):138-148.(in Chinese)

        [32] CASADESUS-MASANELL R,ZHU F.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 imitation:the case of sponsor-based business models.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13,34(4):464-482.

        [33] MORGAN N A,SLOTEGRAAF R J,VORHIES D W.Linking marketing capabilities with profit growth.InternationalJournalofResearchinMarketing,2009,26(4):284-293.

        [34] UY A O O.The dynamics of firm competitiveness:evidence from cost behavior of Filipino firms.AcademyofAccountingandFinancialStudiesJournal,2014,18(4):84-94.

        [35] PERTUSA-ORTEGA E M,ZARAGOZA-SEZ P,CLA-VER-CORTéS E.Can formalization,complexity,and centralization influence knowledge performance.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2010,63(3):310-320.

        [36] SIRMON D G,HITT M A,IRELAND R D.Managing firm resources in dynamic environments to create value:looking inside the black box.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2007,32(1):273-292.

        [37] 余紹忠.創(chuàng)業(yè)資源對創(chuàng)業(yè)績效的影響機制研究:基于環(huán)境動態(tài)性的調節(jié)作用.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3,34(6):131-139.

        YU Shaozhong.The effect of entrepreneurial resource on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based on moderating mechanism of environmental dynamism.ScienceofScienceandManagementofS.&T.,2013,34(6):131-139.(in Chinese)

        [38] MCGEE J E,RUBACH M J.Responding to increased environmental hostility:a study of the competitive behavior of small retailers.JournalofAppliedBusinessResearch,1997,13(1):83-94.

        [39] 陳志軍.集團公司管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55-56.

        CHEN Zhijun.Enterprisegroupmanagement.Beijing: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2014:55-56.(in Chinese)

        [40] 李維安,李慧聰,郝臣.高管減持與公司治理對創(chuàng)業(yè)板公司成長的影響機制研究.管理科學,2013,26(4):1-12.

        LI Weian,LI Huicong,HAO Chen.Study on the effects of executives′ share reduc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on the companies′ growth of growth enterprises market.JournalofManagementScience,2013,26(4):1-12.(in Chinese)

        [41] 王小魯,余靜文,樊綱.中國分省企業(yè)經營環(huán)境指數2013年報告.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57-132.

        WANG Xiaolu,YU Jingwen,FAN Gang.BusinessenvironmentindexforChina′sprovinces2013report.Beijing:China CITIC Press,2013:57-132.(in Chinese)

        StudyonCultivationMechanismandEffectofSubsidiaries′DynamicCompetitiveness

        XU Peng1,BAI Guiyu2,CHEN Zhijun2

        1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nan 250014, China 2 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

        Complexity and turbulence of market environment have increased the enterprise industrial structure expansion business risk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avoid unnecessary risk, a lot of enterprise groups are gradually reducing the pa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Under the dynamic competition background, shaping and enhancing the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has become the basic source of enterprise groups to obtain sustainable and rapid development. Business property of group company determines the differences of resource endowments, resource support and control mode for the subsidiaries will also be different, and then shaping and cultivation of the subsidiary dynamic competitiveness will be influenced.

        On the basis of enterprise dynamic competition theory and enterprise growth theory, this paper takes the listed subsidiary companies with business property of group company as the research samples from 2008 to 2013, and makes an empirical test on dynamic competitiveness cultivation mechanism and effects of the subsidiaries from the business property of group company differentiation perspective. Then this paper make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factor analysis to build the dynamic competitiveness and enterprise growth evaluation system through SPSS 17.0. By using the 2032 sets of data formed from the research samples and making regression analysis through the STATA 10.0, this study tested the relevance of business property of group company and subsidiary dynamic competitiveness. At the same time, the empirical results also examine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external business environmen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sidiaries′ dynamic competitiveness and growth through adding the product term of dynamic competitiveness and external business environment of subsidiaries. The research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group companies involved with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are more conducive to enhance enterprise dynamic competitiveness than the pure capital management group company; subsidiaries′ dynamic competitiveness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company growth. Based on the different external business environment, the positive impact that subsidiaries′ dynamic competitiveness produces on enterprise growth is different. The worse the external business environment is, the stronger the positive effect i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xternal business environment, the positive effect is gradually weakened.

        The research results will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subsidiary dynamic competitiveness, the verification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business property of group company and subsidiary dynamic competitiveness shows the importance on subsidiary dynamic competitiveness enhancement of resources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within the framework a group. At the same time, the exploration of value creation effect of subsidiary dynamic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business environment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group company to make contingency selection of subsidiary governance model and governance means based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business environment.

        dynamic competitiveness;business property of group company;growth;external business environment;subsidiaries

        Date:August 11th, 2015

        DateMarch 30th, 2016

        FundedProject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71302089) and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ZR2014GM011)

        Biography:XU Peng, doctor in management, is a lecturer in the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t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group company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 enterprise dynamic competition. His representative paper titled “Construction and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dynamic competitiveness dimension of subsidiary——perspective based on configuration of the group′s internal capital” was published in theChinaIndustrialEconomics(Issue 5, 2013). E-mail:xupeng_629@163.com BAI Guiyu is a Ph.D candidate in the School of Management at Shandong University. Her research interests cover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Her representative paper titled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 size, dynamic competitive behavior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high-tech private listed companies” was published in theEconomicManagement(Issue 7, 2015). E-mail:bgy1986@163.com CHEN Zhijun, doctor in management, is a professor in the School of Management at Shandong University.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management of group company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His representative paper titled “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effect of R&D synergies in enterprise groups” was published in theScienceResearchManagement(Issue 3, 2014). E-mail:czj926@sina.com

        F270

        A

        10.3969/j.issn.1672-0334.2016.03.005

        1672-0334(2016)03-0049-10

        2015-08-11修返日期2016-03-3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1302089);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ZR2014GM011)

        徐鵬,管理學博士,山東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集團公司治理與創(chuàng)新、企業(yè)動態(tài)競爭等,代表性學術成果為“子公司動態(tài)競爭能力維度建構與培育機制——基于集團內部資本配置的視角”,發(fā)表在2013年第5期《中國工業(yè)經濟》,E-mail:xupeng_629@163.com 白貴玉,山東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公司治理和人力資源管理等,代表性學術成果為“企業(yè)規(guī)模、動態(tài)競爭行為與企業(yè)績效——基于高科技民營上市公司面板數據”,發(fā)表在2015年第7期《經濟管理》,E-mail:bgy1986@163.com 陳志軍,管理學博士,山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集團公司管理和戰(zhàn)略管理等,代表性學術成果為“企業(yè)集團研發(fā)協(xié)同影響因素及其效果研究”,發(fā)表在2014年第3期《科研管理》,E-mail:czj926@sina.com

        猜你喜歡
        競爭能力成長性集團公司
        論特大型集團公司工程建設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建設
        2018上海成長性企業(yè)50強
        在新時代的春天砥礪奮進,全面提升企業(yè)競爭能力
        中國軍轉民(2018年3期)2018-06-08 05:51:04
        資金結算中心:集團公司的金融機構
        商周刊(2017年26期)2017-04-25 08:13:06
        議提升地市黨報競爭能力
        新聞傳播(2016年23期)2016-10-18 00:54:15
        國企集團公司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當代經濟(2016年26期)2016-06-15 20:27:18
        玉米品種競爭能力的評價與分析
        分析師一致預期最具成長性個股
        分析師一致預期最具成長性個股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科技期刊聯合征訂啟事
        领导边摸边吃奶边做爽在线观看| 女同另类激情在线三区| 国产女主播大秀在线观看| 久久午夜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东北女人毛多水多牲交视频| 亚洲色成人网站www观看入口| 日韩极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草逼视频免费观看| 午夜理论片yy44880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电影在线观看18 | 一区二区二区三区亚洲| 亚洲男同gay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九| 欧美性受xxxx狂喷水| 亚洲天堂久久午夜福利| √新版天堂资源在线资源| 色综合自拍| 黑丝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华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亚洲另在线日韩综合色|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成人av|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不卡| 亚洲av日韩av无码av| www.尤物视频.com|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热妇无码av在线播放| 999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91大片在线观看| 无套熟女av呻吟在线观看| 无码三级在线看中文字幕完整版 |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毛茸茸| 午夜精品男人天堂av| 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人成又黄又爽的视频在线| 人妻在线中文字幕视频| 无套无码孕妇啪啪|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 少妇熟女淫荡丰满|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av丝袜旗袍无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