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篇時要有獨特性
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不同的人在寫同樣一件事情或一種情感時,表現(xiàn)出來的文字截然不同,有的文章平庸無味,而有的則引人入勝。除了文字功力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作者在文章中顯示出的獨特性。
這種獨特性表現(xiàn)在文字的精彩上,其遣詞造句、結構鋪排以及場面的描寫簡練細致而又富有層次感,令人讀來回味無窮。更重要的是,這種獨特性主要表現(xiàn)在作者對待世界的認識以及由此認識而引發(fā)的事件選取上,其中以對待世界的認識最為重要。
世界展示在每個人面前的大多是它的表象,而認識這種表象下所隱含的內(nèi)容卻是因人而異的。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事件和情感都是相仿的,看似或喜或悲、或得或失,但這只是生活的常數(shù),是共性。而具體到每一個人身上,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閱歷、家庭背景以及由此形成的個性的不同,這些相仿的事件和情感就變得不那么一樣了,這是獨特性,是生活的變量,是個性。
比如得失的關系。一般思維中,都認為得是好的,是令人幸福的。但有的時候,得的同時卻也會失去很多,比如人身的自由、身體的健康、信任等等。反之,失去一些物質的局部,反而能看到全體,也可能得到精神的解放等。所以,在平時觀察、分析生活的時候,應多方面考慮,不應局限在一點上。有時,這種獨特性也表現(xiàn)在對事物的細膩體驗之中,大部分文章顯得平庸,多是因為在選材時過濾了那些獨特的生活,或者將原本的生活美化、修飾,將個性隱藏在共性的下面,作者的視角陳舊,文章自然就無趣了。
事件選擇要小中見大、小而精
在繁雜紛呈的生活素材中,哪些可以成為我們著力寫作的素材呢?其實,無一物不可入文字。但多年的文學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告訴我們,那些小中見大、蘊意深邃,并能認識生活本質的材料,應該是我們進行創(chuàng)作的著力點。
我們選取的素材應該首先是自己情感深處的亮點,只有找到寫作的焦點,把握那些自己有興趣而且能把握的事件、人物、情感,才能將文字寫得具體、有個性,才能避免空泛和概念化,就像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芒一樣。
寫作時注意細節(jié)刻畫
美術作品的直觀,源于通過線條、色彩、光影對觀眾的視覺產(chǎn)生直接刺激。文學作品雖然沒有這些構成元素,但仍可以通過細節(jié)刻畫展現(xiàn)人物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這些細節(jié)主要是指人物神態(tài)的刻畫、個性化語言的處理、當時環(huán)境的描述、人物內(nèi)在心理的描摹等,即立象以盡意,也就是說,要通過形象的描寫來表達立意。比如下面這段文字:她將白色的手帕在頭上揚了揚,素白的帕子幾次碰到頭發(fā)。迎著橙紅色的夕陽,我猛地發(fā)現(xiàn),那里竟多了幾絲我從未察覺的白發(fā)……白白的帕子、白白的頭發(fā),這是我離開母親時全部的印象。
這樣的細節(jié)描寫,不是客觀地對某一場景或特征的敘述,而是作者心底情感潛流的外在體現(xiàn)。這種情感潛流使作者有意忽略了其他并不重要的信息,而將最能展現(xiàn)作者心意的直觀具體的細節(jié)充分渲染,就像電影的特寫一樣,使觀眾感同身受。
人物描寫貴在真
描寫人物的內(nèi)心是散文寫作的重要內(nèi)容和重要目的。 寫人貴在真,既要求描寫人物的真實感情,也要描寫人物在生活中的真實狀態(tài)。比如下面這段文字記述了一位父親的一個生活細節(jié):我家的電燈壞了,父親橫豎要自己換燈管。我真怕他將近二百斤的龐大軀體砸在地板上,執(zhí)意不從。父親面帶慍色,我也不再說話……父親站在沙發(fā)扶手上,卻怎么也夠不到那個燈管。我說:“我給你拿一個小凳子吧!”父親卻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我只好從著父親去給他買包煙,走到門口,我假意重重地關上門,卻偷藏在門后。果然不出我所料,父親滑下沙發(fā),把小凳從沙發(fā)底下抽了出來??粗呀?jīng)換好的燈管,父親摸著肚子,自言自語道:“還跟我斗,破燈管!”
這段文字讀來令人忍俊不禁,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有血肉的人,形象生動,完全是作者隨心所至,展現(xiàn)出一個真實可愛的父親。
文字貴在真
文字的真主要是指所寫的文字要樸素,不賣弄、不堆砌,要形象具體,如魯迅談白描時所說,要“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那么,如何能達到這一要求呢?蘇聯(lián)文學家康·巴烏斯托夫斯基說:“最有分量、最令人驚嘆的散文是凝練的散文,它刪除了一切多余的東西、一切可以不說的東西,只保留非說不可的東西?!边@段論述實際上要求的是文字動用要直接、簡單,但要保留文字傳達的巨大的情感空間和人生感嘆。
質樸的文字縮短了作品與讀者的空間,也令讀者舍棄了觀看絢爛文字時外在的感嘆,而深入地感受作者內(nèi)心世界的凄涼、歡樂、無奈、哀怨……
另外要強調(diào)的是,戲劇文學要承擔戲劇、影視的創(chuàng)作任務,而這些藝術形式都是要通過演員、布景、臺詞、調(diào)度、畫面來完成的,這些都相當具體,因此,這對文字的直觀性和形象感的把握要求就更高。質樸是不要堆砌華麗的辭藻或者刻意玩弄文字游戲,形象是要將看到的事物變成可視的形象,其中更要有情感,這是內(nèi)在心象的表達。
如有考生在寫下雪時,這樣寫道:大雪紛紛揚揚地鋪天蓋地,讓整個世界變成一個冰雕玉砌的國度,大地也披上了一層盛裝。這種語言啰嗦蒼白,是概念化、一般化的。我們換一種說法:雪飄著,空氣變白了……這樣的語言簡單直觀,同時還有作者的個人化情感在其中,更富感染力。
此外,要注意行文的節(jié)奏感,可以跳躍就跳躍,需要重點渲染的要不遺余力地渲染。要注意事物的象征意義,即我們常說的賦比興中的“比”,即以此物暗示更深入的其他含意。要注意文字的幽默感,這樣會使文章更富有生趣,但要注意幽默感絕不同于耍貧嘴。林語堂、老舍先生的一些文章中就有極強的幽默感。
情感貴在真
在文學創(chuàng)作過程中,要引發(fā)作者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并動用這種感情澎湃于內(nèi)心,激情于筆端,排除那些道德、功利、技巧、規(guī)范等對創(chuàng)作者的束縛,把內(nèi)心最直接的感受充分表達出來,不要假飾,不要有意拔高。巴金先生在《談我的散文》中說:“我的任何一篇散文里都有我自己,這個‘我是不出場的,然而他無處不在。這不是說我如何了不起,這只是說明作者在文章里面誠懇負責地對讀者講話,講作者要說的話。”
說真話要將言不由衷、人云亦云拋除在外。前蘇聯(lián)劇作家維·羅佐夫曾說:“我回過頭來看看童年的創(chuàng)作,它是粗糙幼稚的,但總是純潔無私的,它不追求任何自私自利的目的?!焙⑻釙r代,人們的寫作只是出于自己的愿望,是按照自己心靈的吩咐。他所珍貴的是創(chuàng)作的那一瞬間,在這個瞬間里他感到了愉快,僅此而已。
文學創(chuàng)作是一個獨立于社會學和其他社會科學門類的獨特系統(tǒng)?!鞍凑兆约盒撵`的吩咐”是文學的最高標準,也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基本要求,是無功利的,作者感受的愉悅應該是寫作后釋放的快感。考生在創(chuàng)作時,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全身心地釋放激情,才能將作品寫得清晰、透徹、深入。朱自清先生作文時的境況正是由于本身透露出的一種真誠而引起了我們的聯(lián)想。
(叮 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