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淑蘭
醫(yī)生手記:
近日,我們?yōu)橐焕?5歲急性腦梗死(卒中)患者成功實施了急診腦動脈取栓術。該患者被送到醫(yī)院時,已處于昏迷狀態(tài),右側肢體完全癱瘓。經多模態(tài)頭顱CT檢查,我們發(fā)現其左側大腦中動脈主干已經完全閉塞。我們先為患者實施靜脈溶栓,但效果不好。本著“時間就是大腦”的治療原則,我們將患者迅速轉送入介入導管室。經過半小時左右緊張而細致的操作,我們從該患者的大腦中動脈內成功取出了從心臟脫落“流竄”至此的血栓栓子,再次造影顯示閉塞的大腦中動脈完全開通。術后不久,患者逐漸清醒,原先完全偏癱的肢體也能活動了。而此時,距其發(fā)病僅5小時。
顱內大動脈閉塞多見于中老年患者,以頸內動脈、大腦前動脈、大腦中動脈、椎基底動脈等顱內動脈主干閉塞為主,起病急、病情重,致死和致殘率很高。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一種新型的血管內治療方法——血管內機械取栓術被應用于顱內大動脈閉塞的治療中。與傳統內科治療相比,取栓術更“主動“,可以直接開通閉塞血管,拯救因缺血而瀕死的腦細胞,療效幾乎是“立竿見影”的。
認識腦動脈取栓術
目前,血管內機械取栓術在國際上已被公認為急性腦梗死超早期治療的重要技術。取栓時,醫(yī)生采用微導管技術,將取栓裝置從患者的下肢動脈送到病變的顱內動脈處,然后用取栓裝置“抓捕”堵住血管的血栓,迅速恢復血管通暢。在該技術誕生之前,最有效的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方法是靜脈溶栓。但由于靜脈溶栓“時間窗”較短(4.5小時內),僅1%~2%的急性腦梗死患者可以接受這種治療,且血管再通率也相對較低(30%~40%)。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引導下的腦動脈取栓術具有更好的靶向性和針對性,血管再通率可以達到72%~100%。當然,任何治療都有一定風險,腦動脈取栓術總體而言是安全的,但也存在出血、再通后的血管再次發(fā)生閉塞、麻醉意外等風險。不過,由于大血管梗死本身的致死和致殘率很高,故腦動脈取栓的獲益大干風險。
取栓“時間窗”:6小時內
腦動脈取栓術主要針對發(fā)病6小時內的顱內大血管梗死患者。年齡過大、血壓過高或血糖過高者,手術風險較大,術后發(fā)生并發(fā)癥的可能性也會增加,不適合“取栓”治療。
鑒于腦梗死超急性期血管內治療涉及科室較多、流程復雜、時間緊迫,我院建立了以神經內科為主導的腦卒中團隊,整合了神經內科、放射科、介入科、神經外科和康復科等腦卒中相關學科,建立了急性腦卒中診治綠色通道,為急性腦卒中患者提供全天候、一站式的救治服務。
腦動脈取栓術能最大限度地實現血管再通,挽救梗死病灶周圍的缺血腦組織、降低腦損傷程度,但對腦缺血已造成的嚴重后果及繼發(fā)反應,仍需進一步接受藥物治療。急性腦梗死穩(wěn)定以后,為預防再發(fā),患者須在醫(yī)生指導下終身進行二級預防。冬季是腦卒中的好發(fā)季節(jié),尤其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的老年人,更應提高警惕,及早做好預防工作,避免腦卒中“偷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