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魏
吳老師今天要去參加一場宴會,說實話,作為一個歷史講師,吳老師似乎并不太善于和“活人”打交道,他覺得宴席上的人情捏造太過于矯情,而他怡怡不喜歡矯情。
但是今天非來不可,不單單是多年共事的朋友邀請,今天宴席上的貴賓和他多年未曾變動的職稱有莫大關系,他也想盡快升升職,省得馮唐易老這樣的憾事發(fā)生在自已身上,于是他雖很不情愿卻又一副樂于其事的表情而來。畢竟酒精容易使人失去判斷力,酒桌上好辦事,此間大好良機,錯過豈不可惜。
酒桌上是一定要讓座的!這是自孔子的鄉(xiāng)飲禮中發(fā)展來的,吳老師自然明白?!皝韥韥恚瑥埨蠋熌闶窍】?,貴客,理應坐上賓上席,我常來,今天當然是陪你?!薄斑@是什么道理?李老師你年紀最高,資歷最老,您不坐上首,我們怎敢就坐,大家今天都是來陪您老的?!?/p>
吳老師一般都會躲開這些在他看來無聊的聚會,躲得越遠越好。他清楚地記得《聊齋志異》中的一則有關讓座的故事:“同樣是在宴席之上,同樣是往上座。一個人是使足了勁把另一人往上首拉,被拉的也拼盡氣力向后謙讓,這一扯一拉之間,賓主不知是誰松了力,結果兩人摔倒在地,還不幸撞掉了旁人兩顆大板牙?!眳抢蠋煂@個故事記憶深刻。一方面是他愛惜兩顆門牙,另一方面,他自知,便是坐在上首貴座,也不至于昏頭眩目栽下來;淪于尾席,實也未必會少吃一兩口,何苦哉?
便在這時,眾人仿佛得了指示一樣,紛紛落座,已無一人異義,吳老師大為感慨。其實每個人都知道應該坐哪,大家都有份,為面子好看,則不妨相互推辭一番。倘若說要缺一個人的位子,或者位次要按什么標準攀比,保不準誰會因為爭座打起來。罷了!吳老師顧不得那么多,他舉起酒杯也堆了一臉的笑意,給自己謀個前程去了。
酒足飯飽,吳老師平生大事也在觥籌交錯中完成。所以現(xiàn)在他歸心似箭,沖出酒店逃到公交站牌處。他酒尚醉迷,便也不顧等車的隊伍里加塞了幾個人,倘在平時,他必定要理論幾句,雖然并不一定有功效。
一等上了公交車,顯現(xiàn)物競天擇理論的時侯到了。眾人必定使盡渾身解數(shù),有的人身體靈快,可先人一步占得好座;有的體形寵大,擠來擠去也能得到一方坐席,總之先到先得。
吳老師沒有這方面的“特長”。只能和余人一起站著,推搡之中他清醒過來,眼前之景讓他又有所感嘆。倘若都有座位,或者更有盈余,則大家不但不會爭搶,也許還要你我相互謙讓一番。正因座少人多才會爭搶,讓座果真是門大藝術。
吳老師明白了先人以禮治國的苦心,倘使禮治這一方法施之久長,推廣四野,大家也許能受這潛移轉化之力,顯得謙謙有禮。只可惜人類脫離野獸之群時間尚短,受禮樂教化時日不多,只好偶爾在冠冕堂皇謙讓一番,此外不時顯露野性。
吳老師長嘆一聲,不禁深思有感?!跋韧跻远Y教治天下,實在高明,實在高明!”
點評:
作者用兩個場景對比,一個是宴席之中,另一個在公交車上。人們?yōu)榱俗非笞陨淼睦妫诓煌膱龊媳阌胁煌谋憩F(xiàn),諷刺了社會上某些人的行為,同時也開出了作者自己的藥方。筆調冷峻,頗有魯迅的風格。
指導教師:李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