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果,劉 炎
(1.長沙理工大學土木與建筑學院,湖南 長沙 414600;2.江西省交通科學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00)
?
“類雙層PC箱梁橋”頂推受力分析
余 果1,劉 炎2
(1.長沙理工大學土木與建筑學院,湖南 長沙 414600;2.江西省交通科學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根據(jù)頂推整體仿真計算結(jié)果可知:通過“強迫位移”試算確定箱梁是否與下部支撐之間出現(xiàn)脫空比較費時間;為克服以上不足,本次計算采用MIDAS程序提供的“只受壓彈性連接”模擬下部支撐對主梁的約束。
頂推;墩梁脫離;一般約束;只受壓彈性連接
該橋上部結(jié)構(gòu)采用(40+50+40)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箱梁。其中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箱梁中間70 m采用滿堂支架異位預制,預制完成后采用頂推法頂推就位,梁兩端各30m箱梁采用滿堂支架法現(xiàn)澆施工。
主梁頂推施工由左側(cè)向主橋方向?qū)嵤﹩吸c頂推,頂推裝置安裝在E4墩頂頂部。頂推施工前,在主墩E4后側(cè)搭設70 m通長預制平臺及臨時墩4~臨時墩8。在E2~E4墩中間也設置臨時墩,以縮短頂推跨徑,各墩跨徑布置為(14.75+8.5+16+8.75+18+12.25+8+10+38+12+10+10+10)m。
頂推施工分為五個步驟:(1)頂推預制平臺及臨時墩搭設;(2)頂推梁預制;(3)導梁安裝;(4)單點頂推;(5)落梁施工。
(1)單元離散
采用MIDAS_civil2012建立模型。頂推長度為70 m,共劃分為80個節(jié)點,79個梁單元(主梁以1 m為一個梁單元建模,同時在梁段內(nèi)部鋼束端部處,插入節(jié)點細分單元);鋼導梁全長度為34 m,共劃分為35個節(jié)點,34個梁單元。
(2)邊界模擬
所有豎向支承,包括各永久墩和臨時墩,邊界條件均采用只受壓彈性連接進行模擬。同時在主梁最前端施加水平約束DX(橋的縱向)。
(3)計算工況
根據(jù)本橋頂推施工工藝流程,施工階段分析以頂推1 m為一個計算步長,共劃分97個分析工況。
(1)頂推階段主梁應力
圖1 頂推階段主梁正截面壓、拉應力驗算圖/MPa
(2)導梁頂推階段撓度
由通過圖2可知:導梁最前端豎向向下最大撓度為46 mm,出現(xiàn)工況為:導梁最前端剛到L9;導梁最前端豎向向上最大撓度為49.1 mm,出現(xiàn)工況為:導梁最前端過L10。
圖2 導梁最前端撓度圖/mm
(3)頂推階段支撐反力
圖3闡述了頂推階段下部支撐的部分支撐墩反力圖。由可得:頂推過程中,臨時墩最大反力為11 256.8 kN,出現(xiàn)于7號臨時墩,為74號工況,導梁到達臨時墩12前4 m工況,臨時墩5、臨時墩7、臨時墩8、臨時墩11出現(xiàn)負反力。
圖3 頂推階段反力圖/kN
PC箱梁在頂推過程中,由于主梁自重較重,通常情況下主梁與下部支撐之間不會發(fā)生脫空現(xiàn)象,它一般出現(xiàn)在鋼箱梁頂推過程中,對于變曲率
豎曲線形的鋼梁,下部支承與鋼主梁線形之間會存在間隙。當主梁在支承處的撓度大于此間隙,則主梁下?lián)弦欢ù笮『笈c下部支承會發(fā)生接觸,對這類問題,王娣、李傳習采用“強迫位移”模擬的撓度小于此間隙,則主梁會發(fā)生脫空現(xiàn)象。
(1)頂推階段主梁上、下緣最大法向壓應力為10.22 MPa,最大法向拉應力為0.8 MPa,均小于允許值,頂推階段主梁法向應力驗算滿足規(guī)范要求;
(2)頂推過程中導梁最前端豎向向下最大撓度為46 mm,出現(xiàn)工況為:導梁最前端剛到臨時墩9;導梁最前端豎向向上最大撓度為49.1 mm,出現(xiàn)工況為:導梁最前端過臨時墩10。
(3)頂推過程中,臨時墩最大反力為11 256.8 kN,出現(xiàn)的墩為臨時墩7,工況為主梁頂推前進68 m,即導梁到達臨時墩12前4 m工況。
(4)如采用“一般約束”模擬下部支撐對主梁的約束,臨時墩5、7、8、11將出現(xiàn)負反力,而采用“只受壓彈性連接”模擬下部支撐對主梁的約束能夠比較符合實際的模擬施工過程。
(5)本橋PC箱梁在頂推過程中出現(xiàn)脫空現(xiàn)象,其原因主要是:①主墩E3~E4之間的臨時墩布置受到京廣鐵路凈空限制;②主墩E2~E3、E4~E5之間臨時墩的布置既為減少主梁的頂推跨徑,同時還考慮其為主梁現(xiàn)澆提供支撐平臺。
[1] 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JTG D62-2004)[S].
[2] 肖和華,聶小沅.陳鳴長沙市三汊磯湘江大橋大跨徑頂推梁設計與研究[J].中外公路,2010,(4).
2016-04-11
余果(1990-),男,湖南岳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橋梁施工控制。
U442
C
1008-3383(2016)08-00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