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志芳
摘 要:親情、愛情和友情是人類的基本情感,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對于情感的渴望和追求也在發(fā)生變化。那么在這樣一個物質(zhì)欲望爆發(fā)和傳統(tǒng)美德日益被拋棄的時代,作者在文本《拯救》中以“救贖”的方式來拯救被人們所遺忘的美好。
關(guān)鍵詞:愛情;親情;救贖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17-0-01
作家張欣一直把都市男女的生存狀態(tài)和他們的精神追求作為作品的關(guān)注重點。她通過對都市男女的愛情故事的描寫來完成對他們精神世界的構(gòu)建。也許是出于對深受市場經(jīng)濟時代沖擊、擠壓的人的悲憫,作者在文本中常常給千瘡百孔的心靈一個安慰、一份溫情。
黑格爾認為:“人的最高目的是道德”,而所謂“良心則是社會判斷是非善惡的普遍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是個體對他人或社會履行義務時形成的一種強烈的道德責任意識”。那么在一個物質(zhì)欲望爆發(fā)的時代,如何使得高貴的品德、真摯的情感在都市人群日常的追求中能與生存欲望能并舉?這正是張欣文本的核心所在。
“拯救”一詞在字典中的意思就是“在別人危難的時候給與他幫助,讓他脫離苦難”。在小說《拯救》一文中,作者用簡單的情節(jié)、豐富的內(nèi)涵為我們勾勒出現(xiàn)實社會中人們在無奈和選擇。
一、故事情節(jié)
寧玉離婚了,原因很簡單,丈夫阿燦自下海后有了婚外情,兒子小寶歸丈夫,因為阿燦許諾,“一定會讓小寶受最好的教育”,而寧玉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文物保護工作者,“以她政府工的工資,是不敢說這個大話的”,但阿燦又不想兒子打破現(xiàn)在的二人世界,因此寧玉帶著兒子生活。
寧玉工作的地點是在五仙觀,這是一個深藏在鬧市之的明代木構(gòu)架道觀建筑,也是省級文物保護的單位。五仙觀因為在鬧市之中,周圍不乏居民居住,簡易的柴火灶臺,殘舊的超負荷運行電線,亂丟亂放的易燃雜物,這一切都構(gòu)成了五仙觀的安全隱患。
為了五仙觀的安全,寧玉是費盡心思,四處奔走,可是得到的通知卻是五仙觀的地址被開發(fā)商看上,因此五仙觀將面臨著整體搬遷的命運。就在寧玉為了保存五仙觀而孤軍奮戰(zhàn)時,博物館的蘇惠安被“分配”到五仙觀來。在日日相處的平淡日子中,惠安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離異了的寧玉,寧玉以一顆千瘡百孔的心為理由拒絕了這一切。
日子在悄然中逝去,娛樂版上的消息成為大眾無聊生活的精神調(diào)劑。萬眾矚目的歌手陽光,因他的非自然死亡成為全城老百姓茶余飯后的談資。一個偶然的下午,寧玉看到兒子在玩一快懷表,在向兒子質(zhì)詢的過程中,懷表摔落在地上,機芯內(nèi)殼有一張歌手陽關(guān)的照片。寧玉好像明白了什么,卻又不能接受這個事實,惠安向?qū)幱癯姓J了一切,在這突然之間寧玉回應了惠安的愛,因為愛決定陪同他去自首。
就在等待新的一天到來的這個晚上,五仙觀著火了,待惠安從酒吧回來,看到的是在警員懷中靜靜睡著的小寶,和躺在地上再也醒不來的寧玉。
二、救贖情節(jié)
什么是“救贖”,“救贖”在字典里的意思是將原先是你的但歸另一個人所有的財產(chǎn)重新買回來。在《拯救》一文中,寧玉和惠安分別獲得了情感上的救贖。在故事的一開始,寧玉就失去了愛情和婚姻,對于女性而言,愛情、婚姻是生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甚至是人生的全部。寧玉是一個普通的女性,“在夜深人靜的時刻,她常常為觸礁的家庭淚流滿面”,為了盡快擺脫這種精神束縛,寧玉決定獨自一人居住在五仙觀。就在寧玉對情感生活失去信心時,桃花一朵又一朵的開起來了,先是五仙觀的隔壁鄰居“大只洪”,再是高中同學廖雨生,最后是五仙觀新來的同事惠安。在失敗婚姻生活的打擊和五仙觀面臨遷移的雙重壓力下,寧玉為保護五仙觀歷史遺址而四處奔波,無心也無力面對新的情感。
在拜金主義的大潮下,寧玉因為對事業(yè)的認真和執(zhí)著,失去了愛情和家庭;然而她萬萬沒有預料到恰恰又是因為這份認真和執(zhí)著的精神,得到了惠安的認可與愛情。雖然她沒有回應惠安的愛意,但這不妨礙她對于這份愛意的感知。在察知惠安是殺人犯,寧玉第一次正面回應了惠安的愛意,并愿意陪他一同去自首。寧玉從失去愛情、家庭到再次得到并認可愛情,這也許可以看作作者對受市場經(jīng)濟大潮沖擊的日益失去存在基礎的傳統(tǒng)美德的一種堅守。
親情、愛情和友情是人類的基本情感,如果一個人在青少年時期親情、愛情有所缺失,那么將會成為其影響終身的心理障礙,這種情感上的缺失將會對他的行為和心理產(chǎn)生巨大影響。
惠安是個在孤兒院長大的棄嬰,親情的缺失是他心中永遠的遺憾和痛苦,導致他孤獨、冷漠的性格。因為他的內(nèi)心存在著巨大的“空洞”,促使他更加渴望與追求溫暖的愛,“對于惠安來說,他希望找到一個既是母親又是情人的人”。在他生病的那個上午,一只溫柔的手拂過他的額頭,同時也拂過了他的心間。就在惠安認為生命暗淡無光之時,寧玉卻在察知惠安是殺害歌手陽光的兇手時,親口承認自己也愛著惠安。也許我們覺得這一切來得太晚了,可是對于惠安而言,即便生命偶爾被愛情照亮,都感到非常滿足。
寧玉答應陪惠安一同去自首,可就在這個晚上,五仙觀失火,寧玉奮力撲救,最后死于呼吸道燒傷。唯一知道惠安秘密的人死去了,惠安并沒有因此如釋重負,相反在他因愛的復蘇而心里充滿沉重的負疚和痛苦,他決定以自首的方式來“祭一段感情和一個女人的一生”。
在小說《拯救》中,不論是寧玉還是惠安,他們一開始就失去了人類最美好的愛情、親情。在生命最為灰暗之時,兩人通過日常生活的交往發(fā)現(xiàn)了對方的優(yōu)點,而這些優(yōu)點恰恰是自己所渴望和欣賞的,因此這種情感上的慰藉成為他們生命中的“救贖”。
參考文獻:
[1]夏志清;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M].香港:友聯(lián)出版社,1979年.
[2]張欣;張欣文集(四卷)[M].北京:群眾出版社,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