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興國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外語學院,上海 201600)
?
商務英語教學創(chuàng)新和教師自主邊界
葉興國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外語學院,上海 201600)
本文以第6屆“外教社杯”全國高校外語教學大賽商務英語專業(yè)組某組的授課情況為研究對象,對參賽選手的共同特征和在教時分配、目標設定、課文要旨理解、詞匯教學、商務知識講解、對寫作和思辨能力的關注程度等方面存在的差異進行了描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圍繞商務英語閱讀課任課教師應如何正確認識教師教學自主和教學質量標準之間、知識模塊和能力模塊之間以及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的辯證關系展開討論。
商務英語;閱讀課;共同特征;差異性;創(chuàng)新;教學自主
2015年教育部高等學校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職業(yè)院校外語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和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成功舉辦了第6屆“外教社杯”全國高校外語教學大賽(英語類專業(yè)組),并首次分英語專業(yè)組、商務英語專業(yè)組和翻譯專業(yè)組進行比賽。本人應邀擔任商務英語專業(yè)組的決賽和總決賽評委,參加了包括命題、評議、獲獎選手點評等工作,并全程觀摩和評議了商務英語專業(yè)組的決賽和總決賽。參加決賽的26名選手從26個省市的初賽和復賽中脫穎而出,他們代表了各省市商務英語教學的最高水平。在決賽階段,26名選手分成6組,分別講授The PR Industry、 “Business Casual” Causes Confusion、Is the Sun Setting on US Dominance、 The World Is Going to University、 Costly Comparison等6篇文章。筆者隨機選取其中一組,對授課情況的共同特征和差異進行研究,并整理成此文供從事商務英語教學的教師借鑒和參考。
各位選手的授課精彩紛呈,各有特色,表現(xiàn)出了很高的職業(yè)素養(yǎng)。仔細探究,筆者發(fā)現(xiàn)他們具有以下四方面的共同特征。
共同特征之一是他們都具有較高的英語教師稟賦。他們精神飽滿,教態(tài)端正自然,口語比較流暢,語音較純正,語調自然,語速適中,有較高的人文和商務專業(yè)素養(yǎng),知識面較廣,思維敏捷,有親和力。
共同特征之二是他們都比較合理地設定了教學任務和目標,有較強的課堂掌控能力和應變能力,在授課過程中都嘗試和學生有效互動,啟發(fā)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思考,并能就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恰當評價。
共同特征之三是授課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他們都在嘗試教學材料的多媒體化,能比較熟練地運用文本、靜圖、聲音、視頻、動畫、畫面組合等手段提升授課的質量和效率,補充的視頻等內容選擇恰當,并能嘗試使用教學任務合作化,通過小組活動等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完成知識和能力的建構。
共同特征之四是他們的知識結構都實現(xiàn)了某種程度的復合。他們都能扼要講解課文所涉的商務知識,特別是四號選手,對市場機制(market mechanism)的講解頗見功力,在短短幾分鐘時間內,借助環(huán)環(huán)銜接的PPT輔助,把需求、供給、競爭、壟斷、市場機制、市場失靈、信息對稱等概念以及這些概念之間的復雜關系交代清楚。
雖然選手的授課具有上述共同特征,但引起筆者關注和思考的主要是他們的差異性。5位選手使用相同的課文,但在教學時間分配、教學目標設定、課文結構和課文要旨理解、詞匯教學、商務知識講解、對寫作和思辨能力的關注程度等方面呈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現(xiàn)分述如下:
2.1 關于教時分配
每位教師必須妥善處理教學時間和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教學時間是完成教學任務最基本的條件。課堂教學時間分配涉及課堂教學最關鍵的兩個問題,即教什么?用了多少時間教?賽制規(guī)定,選手的授課時間為20分鐘。那么,每位選手的授課時間都去了哪兒呢?為此,筆者做了一個小統(tǒng)計。統(tǒng)計結果詳見表一:
表1
從表1可以看出,各位選手的講授內容和用時多寡存在明顯的差異。在課程導入部分,少則1分鐘,多則將近4分鐘。有的部分差異更大,不是多寡的問題,而是有無的問題,如詞匯、寫作技能、修辭知識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及小結環(huán)節(jié)。雖然一號和五號選手在分析課文時也會涉及與詞匯教學有關的內容,但他們顯然沒有給予詞匯教學應有的重視。每堂課結束前,花一點時間把這堂課的授課要點歸納一下很有必要,三號選手未用完20分鐘就結束授課,若能把剩下的2分鐘時間用于小結,授課效果會更好。
教師應在各教學環(huán)節(jié)間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兼顧以上各方面的要求。教學活動既不能局限于具體的語言點,也不能忽略語言教學環(huán)節(jié)。在教學時間既定的情況下,在某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用時多了,在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用時就必然少了。安排了教學時間不一定就能實現(xiàn)教學目標,不安排教學時間教學目標就一定落空。在教學內容和教學環(huán)節(jié)確定之后,應該對每一環(huán)節(jié)所需的教學時間有一個大致的安排,把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用于教學重點和難點。
2.2 關于教學目標
教學時間分配方面的差異實際上反映出各位教師在教學目標設定方面的差異。各位選手表述的教學目標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五個維度,即理解課文要旨、擴大詞匯量、學習相關商務知識、提高寫作技能和培養(yǎng)思辨能力,詳見表2。
除了在理解課文要旨一項形成共識外,大部分選手并沒有把擴大詞匯量、提高思辨能力和寫作技能列為教學目標。筆者認為,商務英語閱讀課的教學目標應該包括但不僅限于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理解疑難句、掌握相關語言和商務知識、理解作者的觀點和寫作意圖、學習課文的篇章結構、培養(yǎng)就課文相關主題進行口頭交流和書面交流的能力。我們應把閱讀理解和寫作訓練有機結合起來,把詞匯教學和疑難句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把語言知識的傳授和商務知識傳授有機結合起來。表1和表2的數(shù)據(jù)表明,不是所有選手在教學中都做到了上述“三結合”。
表2
2.3 關于課文結構和要旨
本組使用的教材是《經濟學人》2015年7月11日刊登的“昂貴的比較”(CostlyComparison)一文。副標題是:“價格比較網站本應有助于降低價格。但如果不受約束,價格比較網站可能會提高價格?!比墓?1個自然段,972詞。筆者認為,在結構上,課文可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由第1自然段構成,指出價格比較網站既是市場競爭的朋友又是市場競爭的敵人;第二部分是正文,由第2自然段至第8自然段構成,主要分析價格比較網站對于市場競爭而言亦敵亦友的原因(具體而言,通過分析價格比較的今昔、消費者和企業(yè)的得失、比價網站的盈利模式和最終消費者承擔網站運營成本的原因);第三部分是結論,由第9段至第11段構成,作者倡導的解決方案是政府應適當干預,消費者要貨比三家。
課文三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是清楚的。但是五位選手不同的課文段落劃分表明他們對于課文的要旨和作者的寫作意圖具有不同的理解,并由此導致了不同的授課內容和方式。三號、四號和五號選手的段落劃分是可以接受的,他們都把第1自然段視為第一部分,把第9段至第11段視為作者提出的解決方案,但他們不約而同地把第2段至第8段細分成兩個部分,即第2段和第3段是展開部分,第4段至第8段是分析部分。
一號選手認為,第1段是引言,第2—10段是正文,第11段是結語。該選手套用了SWOT模型來分析課文。所謂的SWOT模型,S代表strength, W代表weakness,O代表opportunity,T代表threats。該選手認為,S是引起價格競爭和降低利潤(第2—3段);W是產生了新的成本和形成了壟斷市場(第4—5段);O是政府出面干預,把比價網站建設成一個政府運營的公用事業(yè)公司(第9—10段),T是企業(yè)使用不正當競爭策略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第6—8段)。結論是消費者應該清楚任何一個比較網站都不能提供所有商品的最低價格(第11段)。二號選手認為,第1段是引言,第2段至第5段是利弊分析,第6段至第11段是解決方案。
從上述描述可見,各位選手對于課文結構和各部分之間邏輯聯(lián)系的理解存在較大差異,即使理解相似,由于側重點和講授方法不同,有些選手的理解與課文作者的寫作意圖之間存在一定的偏離。實際上,該文在《經濟學人》刊登時,第9—11段有一個小標題“Searching for search”。
2.4 關于詞匯教學
本文的“詞匯教學”指在授課過程中對生詞進行定義、講解、給出中文對應詞或搭配用法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五位選手中只有兩位選手把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列為教學目標之一。在實際講授過程中,對詞匯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重視程度也存在明顯差異。表3記錄了各位選手的詞匯教學情況。
表3
一號選手沒有安排專門的詞匯教學環(huán)節(jié),僅僅在講解寫作方法時對exemplification和statistical data進行了定義。二號選手把學習商務術語列入了教學目標,并講解了product-price、service-fee、agency-commission、 introducing customer-referral fee、 insurance-premium5個詞之間的對應關系,在語言點講授環(huán)節(jié)專門講解了crank up、 captive market、 outweigh和monopoly。三號選手的教學目標雖未涉及詞匯教學,卻用了五分之一的授課時間講解了coverage、 commission、 captive、 hike、 premium、 offering等單詞。在講解課文結構時也以填空的方式練習了competition、 eviscerate、 layer等單詞的含義。四號選手把與保險相關的詞匯學習列入了教學目標。在講授過程中,該選手比較詳盡地講解了undermine一詞的構詞法和前綴under-的含義,羅列了與保險相關的一組單詞,如insurance market、 insurance consultancy、 car-insurance、 health-insurance等,并講解了premium、 coverage、 commission、 referral、 insurer、 provider、 retailer等詞的含義。該選手圍繞market mechanism 展開講解時涉及了equilibrium point、equilibrium price、information asymmetry和market failure等詞組。憑借制作精致的PPT有效提高了詞匯教學的效率。五號選手沒有把詞匯學習列入教學目標,也沒有詞匯教學環(huán)節(jié),僅僅在講授過程中涉及了commission、referral fee、crank up和incentive。一號和五號選手的詞匯教學用時也少得可以忽略不計。
各位選手對于詞匯教學的內容及其重要性的認識差異之大出乎筆者預料。筆者認為,Costly Comparison一文看似難度不高,對于大學一、二年級的學生而言,有些詞匯還是需要適當講解或以某種方式檢查學生對這些詞匯的掌握程度的,如savvy、 undermine、 hassle、 hike、 eviscerate、 commission、 referral cost、 outweigh、 crank up、 captive market、 premium、 incentive、 hefty、 Obamacare、 riddle、 outweigh等。
2.5 關于商務知識
雖然一號選手、三號選手和四號選手都把拓展學生的商務知識作為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但是他們具體講授的商務知識存在較大差異。一號選手主要講解了市場經濟的原則,即市場需求先于供給,自由競爭是把雙刃劍,一定程度的政府干預是必需的。三號選手講解了互聯(lián)網用戶、網民和網購者數(shù)量和電子商務規(guī)模之間的關系。四號選手扼要講解了市場機制,用需求曲線言簡意賅地說明了市場、供給、需求和價格等要素之間的互動關系,簡要分析了無效分配、信息不對稱、壟斷經營和市場失靈之間的因果關系。五號選手簡單介紹了產品成本的構成。二號選手則基本沒有涉及其他相關的商務知識。四號選手關于市場機制的講解非常精彩,PPT制作精良,信息量大,語言簡潔,無一句贅言,在幾分鐘時間內把復雜的市場機制講清楚了,實在是難能可貴。
2.6 關于寫作和思辨能力
即使用比較寬泛的標準來衡量,也只有兩位選手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作為教學目標之一。一號選手明確表示教學目標之一是“To learn to write business essays”,三號選手則表示要“To enhance business English proficiency”。在實際講授過程中,一號選手講到了如何在商務文章中為自己的觀點辯護的寫作技巧,特別提到了如何通過舉例來闡述觀點,以及如何讓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說明問題,并要求學生課后寫一篇商務方面的文章。二號選手講到了比喻修辭手法。三號選手在Stylistic Tips題目下簡要講解了alliteration、 comparison、 exemplification、 citation、parallelism和rhetorical question等修辭格,留的作業(yè)之一是“寫一篇關于互聯(lián)網經濟背景下實體商店營銷策略的報告,并使用課文中的修辭方法”。四號選手講課時并未涉及寫作。五號選手講課未涉及寫作,但留的作業(yè)之一是“撰寫一篇關于該問題的詳盡報告”。
關于思辨能力,一號和二號選手的授課基本上未涉及思辨能力。三號選手為了發(fā)揮學生的思辨潛能,在布置作業(yè)時要求學生“比較中美兩國的價格比較網站,分析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四號選手要求學生思考的問題是“政府是否有可能有效優(yōu)化價格比較網站的功能”。五號選手在總結和思辨環(huán)節(jié)花了較多時間,提到了價格比較網站和商家之間可能存在共謀,并要求學生思考網絡購物時消費者的利益是如何受到損害的,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價格比較網站,我們是否應該使用價格比較網站等問題。
根據(jù)上述描述和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五位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差異性要遠遠大于共性。我們應如何看待這一現(xiàn)象?要回答上述問題,我們首先應該思考并正確認識以下幾對關系:
(1)要正確認識教師教學自主和教學質量標準之間的辯證關系。
教師教學自主的權利和能力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內在動力和基礎,也是課程改革和教學創(chuàng)新的條件。當我們倡導應賦予商務英語教師充分的教學自主權時,我們主要是指商務英語教師應該擁有對教學環(huán)境、教學過程的創(chuàng)建、控制、評價和反思的權利與能力。但是,教師教學自主并不是一個沒有邊界的概念。教師教學自主受到商務英語本科專業(yè)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既定培養(yǎng)目標和人才規(guī)格的約束。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履行既定的培養(yǎng)目標和人才規(guī)格賦予該課程的職責,實現(xiàn)某種細分的知識和能力的構建。換言之,在課堂上教什么這一問題上教師受到既定培養(yǎng)目標和人才規(guī)格的一定程度的制約,但在怎么教的問題上教師擁有更加充分的教學自主權。
(2)要正確認識知識模塊和能力模塊之間的辯證關系。
既定的培養(yǎng)目標和人才規(guī)格大都通過課程教學得以一一實現(xiàn)。商務英語本科專業(yè)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從素質、知識和能力三個模塊規(guī)定了人才規(guī)格,每個模塊又細化成五個方面,如知識模塊由語言知識、商務知識、跨文化知識、人文社科知識和跨學科知識構成,能力模塊由英語應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商務實踐能力、思辨和創(chuàng)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構成。任何一門課程的任課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不應也不可能對細分的所有知識和能力面面俱到,而應該主動地選擇和聚焦細分的知識和能力。對于商務英語綜合課或商務英語閱讀課的教師而言,應主要關注課文所涉及的語言知識,如詞匯知識、語法知識、語篇知識和語用知識等,并適當傳授課文所涉及的商務知識。在英語應用能力培養(yǎng)層面,應主要關注詞匯能力、造句能力、謀篇能力、聽說讀寫譯技能、語用能力、糾誤能力等;在思辨與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層面,則應在講解過程中逐步構建學生的理解、推理、評價、分析、解釋、批評等能力。任課教師應該從本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和人才規(guī)格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主動“認領”細分的知識和能力作為本課程的任務;院系或專業(yè)負責人則應關注細分的培養(yǎng)任務最終是否“認領”完畢。“認領”完畢并不一定意味著人才規(guī)格得以實現(xiàn),但未“認領”完畢則一定意味著畢業(yè)生某些知識或能力的欠缺。
(3)要正確認識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的辯證關系。在商務英語閱讀課教學中要努力避免把詞匯教學、疑難句分析、商務知識講解、篇章分析、課文要旨理解、寫作和思辨能力培養(yǎng)割裂開來的傾向,特別要避免把閱讀理解能力構建和寫作思辨能力構建割裂開來的傾向。閱讀課對課文結構和作者寫作意圖的理解和分析都與寫作和思辨能力緊密相關。如能把閱讀課的課文視為寫作的范文,把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思辨能力的構建融為一體,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實,在傳統(tǒng)的漢語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歷來就結合得比較緊密。閱讀教學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是寫作的基礎和借鑒,作文教學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是閱讀的升華和創(chuàng)造。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相互促進、相互依存。通過閱讀可以學習到作文的方法,通過作文又可以促進閱讀能力的提高。
第6屆“外教社杯”全國高校外語教學大賽商務英語專業(yè)組參賽選手的授課精彩紛呈,集中展示了我國商務英語專業(yè)建設和課程建設的成果,代表了我國商務英語教學的最高水平。作為我國最年輕的本科專業(yè)和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專業(yè),商務英語專業(yè)在既沒有老牌專業(yè)上百年建設的積淀,又無多少域外經驗可以借鑒的情況下,能取得如今的成績已經很不容易。
教育部高等學校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等. 2016. 第六屆“外教社杯”全國高校外語教學大賽(英語類專業(yè)組)總決賽獲獎教師教學風采[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王立非,葉興國,嚴明,彭青龍,許德金. 2015. 商務英語專業(yè)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要點解讀[J]. 外語教學與研究 (2):297-302.
葉興國,宋彩萍. 2014. 關于英語類專業(yè)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問題的思考[J].中國外語教育(1):11-15.
責任編校:朱曉云
The Bordline Between Innovative Business English Tenching and Teachers’ Autonomy
YEXingguo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carried out by a group of participants of the 6thNation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Contest, analyzes and assesses their comm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iming, teaching objects,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e and main ideas of the text, teaching of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the contents of business knowledge, and stress on writing skills and critical think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the relations between teacher’s autonomy and teaching quality criteria, knowledge module and skills module, and among various teaching sections are discussed.
business English; reading cours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ce; innovation; teacher autonomy
2016-04-11
葉興國,男,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外語學院教授,主要從事英語教學和英漢互譯實踐和研究。
H319.3
A
1674-6414(2016)04-005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