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藏英飲食習語中的文化隱喻對比研究

        2016-12-16 06:48:41韋孟芬
        關(guān)鍵詞:糌粑習語藏族

        韋孟芬

        (四川民族學(xué)院,四川 康定 626001)

        ?

        藏英飲食習語中的文化隱喻對比研究

        韋孟芬

        (四川民族學(xué)院,四川 康定 626001)

        飲食和語言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藏英民族在各自社會發(fā)展過程中都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由于藏英民族文化背景的異同,藏英民族所創(chuàng)造出與飲食有關(guān)的習語中蘊含的隱喻存在相似性和差異性。因此,對其進行對比研究有助于語言學(xué)習者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藏英飲食習語。

        藏語飲食習語;英語飲食習語;文化隱喻

        一、前言

        習語是語言使用者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和文化氛圍中經(jīng)過長期的使用而提煉出來的固定詞組或短句,形式簡潔而意思精辟。習語不僅僅是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載體,大多數(shù)習語都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和民族性。而飲食文化是每個民族社會文化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隨著人類飲食文化的發(fā)展,人們創(chuàng)造了大量與飲食有關(guān)的習語。這些飲食習語成為人類社會的原生文化形態(tài)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形式,語言中蘊含了豐富的民族文化信息,并且通過概念隱喻,這些飲食習語映射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本文通過對比研究藏英飲食習語中的文化隱喻,可以幫助學(xué)習者加深理解藏英兩個民族飲食風俗習慣及其所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

        二、隱喻的認識和飲食習語的界定

        (一)隱喻的認識

        隱喻是人類生活中一種普遍現(xiàn)象,可以說有語言的地方就有隱喻。正如語言學(xué)家Richards指出隱喻是人類“語言無所不在的原理”。英語中“metaphor”一詞源自希臘語“metaphora”,其意思是“carrying across”,是“由此及彼”之意。隱喻是在彼類事物的暗示之下的感知體驗、想象、理解,談?wù)摯祟愂挛锏男睦硇袨?、語言行為和文化行為。

        傳統(tǒng)的隱喻理論認為隱喻是一種修辭現(xiàn)象,而認知語言學(xué)認為隱喻不但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而且是人類認識和理解客觀世界的一種感知(perceptual)和形成概念(conceptualize)的工具[1]。Lakoff,G.和Johnson, M.在其隱喻研究專著《我們所賴以生存的隱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書中指出:“隱喻滲透于日常生活,不但滲透在語言里,也滲透在思維和活動中。我們借以思維和行動的概念系統(tǒng)在本質(zhì)上基本是隱喻的?!盵2]萊考夫提出的概念隱喻理論是一套比較完善的隱喻認知理論,其本質(zhì)上講是一種認知活動,是人類隱喻性認知活動的工具和結(jié)果。隱喻意義是人們通過源范疇來思考和概念化目標范疇,簡而言之,隱喻是指人們通過一個相對具體的概念來理解另一個相對抽象的概念。因此,隱喻不僅是詞義發(fā)展的催化劑,也是語言結(jié)構(gòu)組成的重要部分。

        每個民族對客觀世界的體驗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模式中進行的,因此,隱喻帶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和鮮明的文化內(nèi)涵,民族文化差異性導(dǎo)致了不同民族隱喻概念之間的差異。

        (二)飲食習語的界定

        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習語是人們長期以來習用、形式簡潔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詞組或短句。Idioms是“習語”一詞的英譯,根據(jù)《牛津現(xiàn)代高級英語詞典》的解釋,idiom的含義為:An idiom is a succession of words whose meaning is not obvious through knowledge of the individual meanings of the constitute words but must be learnt as a whole.簡而言之,idiom是種固定的表達法,所以又叫做set phrases,其真正意思往往不取決于其組成部分的每個單詞的字面意思,而是做為一個整體來表達。

        飲食習語是與人們生活中的食物相關(guān)的習語,它蘊含著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作為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飲食語言必然反映出該民族的風俗習慣。人類的飲食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大多數(shù)飲食習語不但具有約定俗成的固定意義,而且還被賦予了豐富的隱喻意義。藏語和英語中都蘊含著豐富的習語,大量習語中都有食物的巧妙利用,由此構(gòu)成了許許多多絢麗多彩的飲食習語。這些飲食習語具有濃厚的民族、歷史和地方色彩。藏英民族的日常生活都與食物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由于類似的生活方式、認知經(jīng)驗和認知方式,藏語和英語飲食習語的隱喻表達有部分耦合,但是藏語文化和英語文化間也存在巨大的差異,因此飲食習語又體現(xiàn)出各自鮮明的文化特征,即飲食習語的民族性。

        三、藏英隱喻性飲食習語文化對比

        (一) 藏英飲食習語隱喻的共性

        人類需要用熟知的物質(zhì)世界知識來幫助自己認識自身的思維和情感特征。人類的生理結(jié)構(gòu)和心理功能相同,而且其賴以生存的一切外部的物質(zhì)世界永遠都處于相互依存的關(guān)系中。人類用自身的器官去認識和體驗世界,而且人類熟悉的物質(zhì)世界存在共性,因此,人類的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能力是相似的,這使不同民族間的對某些事物的隱喻認知也存在著共識,即“同一喻體指同一事物?!盵3]

        在藏英飲食習語中我們可以找到相同的食物隱喻。 例如:酒在藏、英兩種飲食文化里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藏族有著一千多年的悠久燦爛的酒文化歷史,而英國酒吧至今也有一千來年的歷史,發(fā)展至今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酒吧文化,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英國在愛喝酒方面在世界上排名第一,隨處可見的就是PUB(酒吧)。因此,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藏英民族的“酒”文化都博大精深,形成了許多與酒相關(guān)的習語。藏民族把青稞酒視為歡樂、幸福和友好的象征。比如:藏族習語“久盼的貴客已臨門,陳年的老酒早釀好”,在英語中,習語“Old friends and old wine are best. ”與之有著相似的文化內(nèi)涵,即藏英民族都用陳年老酒表達信任、誠摯與友誼。藏族習語“青稞酒好喝,喝多了成毒”是告誡人們喝酒要適度,而英語習語“Wine is the best of all medicine, and the worst of all poisons.”與之有著相似的隱喻意義,在這兩個習語中都把“酒”隱喻為毒藥。

        此外,藏語和英語中還有許多飲食習語,都是借用相同的食物來表達相同或相似的文化意蘊, 如表1所示。

        (二)藏英飲食習語隱喻的差異性

        習語是人民大眾在勞動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與人們生活的環(huán)境密不可分。由于藏英民族生活的地理環(huán)境、歷史文化、生活習俗等方面存在差異,其飲食習語所包含的聯(lián)想意義在多數(shù)情況下也表現(xiàn)出各自鮮明的民族特征。

        表1

        1.相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文化內(nèi)涵

        藏民族和英語民族生活在不同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他們的思維方式和心理認知也存在很大的差異,藏英民族對同一食物的感知不同,由此產(chǎn)生不同的文化聯(lián)想,即相同的食物在藏語和英語中的喻指含義不同。我們以茶為例, 茶葉是勞動生產(chǎn)物,是一種飲料。藏英民族都酷愛飲茶,茶與藏英民族文化生活相結(jié)合,形成各種民族特色飲茶習俗。

        茶在藏區(qū)人民的飲食文化中是必不可少的食物,在藏區(qū)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4]之說。藏族人民認為茶味苦甘涼,有生津止渴、清熱解毒之功效,因此藏族習語“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熱,非茶不解”巧妙地反映出茶的食用效果。藏族對茶的食用方式可分為清茶、酥油茶、奶茶或油茶,茶在藏語中一般指生活必須品。比如:茶和稀飯?zhí)铒柖亲?;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痛。此外,藏族人民認為茶葉和鹽是吉祥歡樂和美好事物的象征,每逢藏歷新年或盛大節(jié)日。藏族人會在神龕前供上幾塊磚茶,茶上放些晶鹽。因此有句諺語“藏北的晶鹽內(nèi)地的茶,有緣茶桶里相聚”喻指最完美的姻緣。在藏族文化中,茶葉和鹽也成為青年男女之間堅貞不渝的愛情;茶葉是饋贈佳品,是吉祥歡樂的象征;茶葉用來敬神,可以祈求神佛的保佑,上山煨桑時,桑堆里茶葉是必不可少的。由此可見,在藏族文化中,茶葉與喜、和平、友誼、神圣聯(lián)系在了一起。

        同藏族人民一樣,英國人也十分喜歡喝茶。茶影響著英國的各個階層,飲茶已經(jīng)成為人們社會生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英國人有喝早茶和下午茶的習慣。據(jù)統(tǒng)計,英國人一生1/3的時間是飲茶時間(Tea time),因此與茶有關(guān)的習語不勝枚舉。比如:one’s cup of tea通常被英國人用來表示喜歡的人或物;another cup of tea原義是“另一杯茶”,但是其引申含義為“另一回事,又作別論”;tea and sympathy這條諺語是被用來表達對不幸者的安慰和同情,其原因是茶最初在英國是作為藥物推廣,茶具有藥用價值,能安神補腦,后來茶漸漸的被衍化為人們精神的寄托,情感撫慰的需要。[5]

        2.不同的食物具有相同的文化內(nèi)涵

        由于受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藏英民族飲食習慣存在著差異,其自身對食物的認知就呈現(xiàn)出不同的視角。在藏英習語中,許多不同的食物被賦予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內(nèi)涵。

        糌粑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傳統(tǒng)食物,被譽為藏族飲食“四寶”之一,糌粑已經(jīng)成為藏民族飲食文化的象征。面包(bread)對于西方人就像糌粑對于藏族人民一樣,是西方人飲食中最基本的食物之一。在西方,面包被譽為“食品之母”、“生命之糧”[6]。藏語中的“糌粑”和英語“bread”都是提供生活的必需品,因此人們常常把它們與“生計、謀生、生存、工作”聯(lián)系在一起。藏族諺語“家里沒有糌粑吃,窗外卻要糊糌粑”;“天還沒亮起床干活的,給一升糌粑;太陽出來起床溜達的,也給一升糌粑?!北扔鞑徽摴ぷ骱脡?、貢獻大小,待遇、報酬都一樣;“日子越長,糌粑越香”喻指生活越過越好。此外,由于糌粑是藏族牧民傳統(tǒng)主食之一,如果有客人,主人一定會給你雙手端來噴香糌粑,以示熱情好客。習語“說是請吃糌粑,拿出空的唐古”就是由此而來,習語中“唐古”是指揉糌粑的小羊皮袋。在英語中我們也可以找到與之相似的習語表達,比如: earn one’s bread 轉(zhuǎn)義為“養(yǎng)家糊口”;Hope is poor man’s bread的意思是“希望是窮人的精神食糧”;take the bread out of someone′s mouth喻指“搶某人的飯碗”。

        由此可見,由于藏英兩個民族的飲食習俗的不同,接觸到的食物也有所差異,對于事物的認識和感知也就存在其獨特民族文化特征,因此在表達相同的思想認識時,不同地域的民族會選擇不同的喻體。類似的習語還很多,如表2所示。

        3.飲食習語中喻體和喻義空缺

        喻體和喻義的空缺是指對于藏語和英語中的一種語言或文化而言是獨一無二的,在另一種語言或文化中缺乏相應(yīng)的隱喻意義。藏語民族有著不同的飲食習慣,不同的飲食習慣造就了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因此,藏英民族在對食物的認知體驗上也具有獨特性,部分事物的引申義或喻義在彼此的文化中屬于空缺的范疇。

        表2

        藏族人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品有糌粑、面粉、酥油、酸奶、牛羊肉為主的肉類食品。這些食品體現(xiàn)了藏民族獨特的飲食文化特色,圍繞這些食品產(chǎn)生的隱喻性習語也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例如:“外面是絲絨口袋,里面是糠皮糌粑”比喻外表漂亮,內(nèi)里破敗,常用來形容某些華而不實,外表光鮮美麗而無修養(yǎng)內(nèi)涵的人;“酥油掉在灰堆里,吹不掉,拍不掉”比喻事情沒法辦;“鏡子里的肉包子,只能看不能吃”比喻可以看到,但確不能實際得到的事物;“酸奶已經(jīng)凝住,何必再去攪它”喻指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挽回。

        西方人喜愛的家常食品有面包 (bread)、蛋糕 (cake)、奶酪(cheese)、黃油 (butter)等,這些食品都蘊含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并衍生出許多獨具特色的隱喻性習語。比如: bread and butter本意是面包和黃油,引申義為“生計”,這個習語還轉(zhuǎn)義為“基本的;日常的;實用的”;Let them eat cake這個習語的隱喻意義是“以輕佻態(tài)度看人家的困苦”或“那些人的事我可不管”;as different as chalk and cheese形容兩種東西表面相似而實質(zhì)截然不同。

        四、影響藏英隱喻性飲食習語的文化因素

        藏英兩種文化都孕育了各具民族特色的習語,其習語來源可追溯到其所屬語言文化的各個方面。藏英民族的獨特民族文化都是在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中逐漸形成、演化、發(fā)展而來的獨特的風格和傳統(tǒng)。作為一種特殊語言形式,習語是人們在日積月累的社會生活中提煉出來的表達思想,是一種文化沉淀,因此習語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文化因素的影響。Nida(1993)曾說過:“文化對詞語、習語意義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如果沒有認真地研究背景,就難以透徹地

        ① 人參果:薔薇科植物,全草入藥,其塊根可吃。

        ② 圖粑:用糌粑面加骨頭、蘿卜條煮成的粥。

        ③ 三凈肉:第一,眼不見殺,即沒有親眼看見動物臨死的凄慘景象;第二,耳不聞殺,即沒有聽見它慘叫的聲音;第三,不為己所殺,即不是為了自己想吃才殺的。

        研究習語的深刻含義?!币肜斫夂屠迩宀赜⒄Z言中的隱喻性飲食習語的意義,我們有必要對比研究影響它們的文化因素。

        (一)地域環(huán)境因素

        藏英語言中都有很多詞匯顯示出與其地理環(huán)境有關(guān)的特征,藏英民族生活的地理生態(tài)環(huán)境對其飲食文化模式的形成、發(fā)展和嬗變都有著重要的影響。藏英民族的飲食習慣與他們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和生活習慣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藏族群眾生活的主要區(qū)域是被稱為世界“第三級”青藏高原,由于青藏高原自然環(huán)境惡劣,氣候寒冷,平原地區(qū)的農(nóng)作物不適合高原生長,因此,藏民族必須以畜牧業(yè)生產(chǎn)為主,并種植高原農(nóng)產(chǎn)品青稞。受地理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藏民族多以糌粑、酥油、酥油茶、牛羊肉等為主要食品,因為這些食物不僅可以提供足夠的熱量和營養(yǎng),而且便于攜帶和儲藏。在藏區(qū)許多地區(qū)凡是有人煙的地方,我們都可以見到和聞到香氣撲鼻的糌粑、酥油茶和牛羊肉的味道。這些糌粑、酥油、酥油茶、牛羊肉等具有藏民族特色的食物蘊含了豐富的隱喻意義和文化內(nèi)涵,與此相關(guān)的藏語飲食習語比比皆是,如表3所示。

        表3 與飲食有關(guān)的藏語習語

        與藏民族生活的自然環(huán)境相比,英國主要是全年溫和濕潤、四季寒暑變化不大的溫帶海洋性氣候,這種溫潤的氣候非常適合小麥等谷物農(nóng)產(chǎn)品的生長,因此小麥的出產(chǎn)使得面包成為英國人日常生活中一種司空見慣的食品。英國人在吃面包時多與黃油、奶酪、果醬、牛奶等搭配,這樣既可以調(diào)節(jié)口味又可以豐富營養(yǎng)。英國還是四面環(huán)海的島國,漁業(yè)非常發(fā)達,魚也是英國人民生活中俯首皆是的尋常食物。此外,英國地形呈現(xiàn)多樣性,多以山地為主,適合畜牧業(yè)的發(fā)展,因此熏肉、火腿、牛羊肉等也是英國人飲食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些極富英國民族特色的食品,在英語中不僅有基本的概念意義,還被賦予了豐富的隱喻意義和聯(lián)想意義,與此相關(guān)的英語習語頗多,如表4所示。

        表4 與飲食有關(guān)的英語習語

        (二)宗教信仰因素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xiàn)的一種民族文化現(xiàn)象,屬于社會意識形態(tài),其本質(zhì)是不同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征性、神話性和寓意性的表示[7]。宗教是人類社會與客觀世界相互作用的產(chǎn)物,它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文化的重要構(gòu)成要素,宗教影響著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必然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語言。因此,宗教信仰也是造成藏英文化差異的一個極為重要因素,特定的宗教信仰也就產(chǎn)生出具有民族特色文化的習語。

        青藏高原特殊的生存環(huán)境、道德風尚及習俗產(chǎn)生并發(fā)展了多數(shù)民眾信教的普遍社會心理,形成了具有一定秩序的生活模式[7]。藏民族群眾宗教信仰可謂包羅萬象,只要有藏族聚居的地方,幾乎都建有寺廟。藏族主要的宗教信仰以苯教文化和佛教文化為主,其中藏傳佛教是大多數(shù)藏族群眾的宗教信仰。廣大藏族民眾自從佛教傳入本地區(qū)之后,一直是以“三凈肉”③為肉食來源。藏傳佛教提倡吃素,但是食肉也不禁止,其原因可能是藏區(qū)地處青藏高原之上,交通閉塞,天寒地凍,環(huán)境艱苦,使得能夠生存的農(nóng)作物少而又少,部分藏人才開始食用肉食。許多藏語習都體現(xiàn)藏民的宗教信仰。比如:“喇嘛嘴里說不吃葷,看到羊頭就生吞”、“家有喇嘛去朝圣,背著糌粑去討飯”、“嘴里在念經(jīng);是尼姑吃羊肉卻打著寺廟旗號”,這些習語既折射出藏民族的宗教文化,也反映出藏民族的飲食文化。

        在英國,每個人都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在英國各中心地區(qū)也形成了多種不同宗教信仰蓬勃發(fā)展的局面,英國隨處都可以見到不同的宗教和數(shù)不勝數(shù)的教派,其中基督教是大多數(shù)英國人的宗教信仰,約71.6%的英國人都信仰基督宗教。悠遠而多元的宗教歷史讓教堂、寺廟和修道院的數(shù)量在英國各地令人嘆為觀止,這一點極像藏族的寺廟文化。由于受到基督教的影響,大量的英語飲食習語都來源于《圣經(jīng)》,比如:grapes of wrath憤怒和暴力的根源;Adam’s apple喉結(jié);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富庶之地;the salt of the earth 社會中堅、高尚的人。

        信仰藏傳佛教的藏民和信仰基督教的英國人對待“吃魚”的態(tài)度也是不一樣的。藏族人普遍不吃魚,魚被認為是龍或水神的化身,這主要是受佛教不殺生觀念的影響所致。而英國的基督教徒每個星期五可以吃魚,希臘語里,魚代表著耶穌和圣子,為了紀念耶穌星期五受難,基督教徒選擇星期五不吃肉只吃魚。習語“eat no fish”形象描繪了英國的宗教文化,英國舊教規(guī)定在齋日教徒可以吃魚,新教推翻舊教后,新教教徒拒絕吃魚表示忠于新教,習語“eat no fish”被轉(zhuǎn)譯為“忠誠”。

        盡管宗教文化的不同,導(dǎo)致藏英兩個民族的飲食習慣存在很大差異性。但是兩個民族的飲食習慣上還是有重合的地方。比如:藏族人愛狗,把狗當作人類的朋友。藏民族認為狗通人性,因此他們是禁止吃狗肉的,更不隨意殺狗。在苯教盛行的時期,常常在會盟、祭祀時宰殺大批的牲畜,但對狗卻最為尊貴,對吃狗肉行為,在藏族社會中視為不可理喻和難以思議的事,如果罵人就說“吃狗肉的”。在英國,狗也被看成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吃”和“殺”之類的詞匯不會與狗有聯(lián)系,飲食習語“eat dog”在英語中也難覓蹤跡。

        (三)倫理道德觀因素

        倫理道德在文化系統(tǒng)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對社會生活秩序和個體生命秩序的深層涉及[8]。倫理道德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是民族文明的體現(xiàn),人們的社會生活都是按照倫理的秩序進行的。

        由于長期以來受宗教和青藏高原艱苦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藏族的倫理道德觀也逐漸滲透到藏族人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要想吃好酥油,先要喂好奶?!?、“精心喂奶牛,早茶油自多”的習語體現(xiàn)了藏民族勞動創(chuàng)造美的價值觀,描繪了藏民族的勤勞品質(zhì);“放牧時不唱歌,如同茶里沒有鹽巴”體現(xiàn)出藏族人民在面對惡劣的生活環(huán)境,還堅守著自己樂觀堅毅的民族品格;“富人拿酥油待客是擺樣子,窮人用清茶待客是真心”、“說話要真,喝水要清”則表現(xiàn)出藏民族直爽坦誠的性格和寬廣的胸懷。

        在英語中,許多飲食習語很大程度上也體現(xiàn)出英國人的倫理道德觀。比如:cast one’s bread upon the waters源自《圣經(jīng)》,其意為“善有善報”;butter the bread on both sizes表示“左右逢源”之意;No mill, no meal! 的含義是“不磨粉, 沒面吃”; Sow good seed,reap good corn的意思是“播良種的人收好谷”;fish begins to stink at the head的原意指魚從頭上開始逐漸腐爛,其引申義為“上梁不正下梁歪”。

        結(jié)束語

        飲食行為已不僅僅是人們的生理需求,更重要的是,飲食已經(jīng)衍變?yōu)橐环N社會行為,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藏英民族在飲食生活的發(fā)展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了飲食民俗,而飲食習語則是構(gòu)成飲食民俗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藏英民族飲食文化的載體。藏英飲食習語中都不約而同地運用了隱喻化思維,而且映射到其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研究藏英飲食習語中隱喻文化的異同,有助于了解兩個民族的飲食文化的共性及差異性,以消除藏英文化間交流的障礙。

        [1] 束定芳.隱喻學(xué)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 Lakoff,G.& Johnson, M.Metaphor We Live By[M].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 黃蘭堞.英漢語食物隱喻比較[J].重慶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2014(3).

        [4] 凌立.康巴藏族民俗文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2.

        [5] 蘭冰.淺析西方茶文化及英語“茶”語[J].曲靖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11(1).

        [6] 殷莉,韓曉玲.英漢習語與民俗文化[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7.

        [7] 楊元剛.英漢習語中的宗教文化精神對比[J].湖北大學(xué)成人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10(5).

        [8] 劉俊哲.藏族道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王飛霞

        2016-08-20

        四川省教育廳重點項目“藏英隱喻文化跨域?qū)Ρ妊芯俊?項目編號:15SA0137)。

        韋孟芬(1976-),女,四川瀘定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應(yīng)用語言學(xué)。

        H034

        A

        1004-941(2016)06-0161-05

        猜你喜歡
        糌粑習語藏族
        The Light Inside
        黑糌粑營養(yǎng)成分和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
        藏族對茶葉情有獨鐘
        創(chuàng)造(2020年5期)2020-09-10 09:19:22
        《演變》《藏族少女》
        青年生活(2019年14期)2019-10-21 02:04:56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討
        糌粑中風味物質(zhì)研究
        有一種狂歡叫
        新少年(2016年10期)2016-05-30 10:48:04
        食用糌粑對家兔血糖和膽固醇的影響研究
        實用習語 話“鳥”
        海外英語(2013年9期)2013-12-11 09:03:36
        話“鳥”
        海外英語(2013年10期)2013-12-10 03:46:22
        欧美国产精品久久久乱码| 手机av在线播放网站| 国内自拍色第一页第二页| 久热re这里精品视频在线6|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无遮挡大片 | 亚洲激情视频在线观看a五月| 国产av激情舒服刺激| 朝鲜女人大白屁股ass| 欧美激情五月| 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av| 国产天堂av在线一二三四|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入口一区| 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蜜桃av| 国产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不卡| 久久久精品一区aaa片| 久久精品国波多野结衣| 日本熟女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少妇人妻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色蜜蜜麻豆| 国产一毛片| 日本一道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欧美老妇牲交videos|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二区|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久久l| 亚洲精品大全中文字幕|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 抽插丰满内射高潮视频| 久久久精品国产视频在线| 24小时免费在线观看av| 久久er99热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综合网| 亚洲精品熟女av影院|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色欲| 丰满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精品粉嫩av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人妻红杏ⅰ| 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欧美| 日本频道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中文有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