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怡
在過渡班子的名義主導權和部分關鍵職位的任命上向建制派讓步,同時繼續(xù)以戲劇性的表演風格扶植爭議人物,正在成為特朗普組閣方案的特色。但巨大的財政壓力意味著新總統(tǒng)或許不得不向華爾街妥協(xié)。
勝負已決,但好戲尚未收場。
在出人意料地贏得美國總統(tǒng)大選之后的20天里,唐納德·特朗普的動態(tài)如下:他解除了選戰(zhàn)功臣、新澤西州州長克里斯蒂對最高權力過渡團隊的主導權,將這一重任授予候任副總統(tǒng)彭斯。他在視頻網站YouTube上發(fā)布了自己的百日施政綱領,對尚未正式啟動運作的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宣判死刑,但表示“很喜歡”TPP的最大推手奧巴馬。他與中俄兩國領導人通了電話,并在曼哈頓特朗普大廈接受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贈送的一支高爾夫球桿。他提名《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們極其厭惡的四位人士出任政府要職,隨后親自造訪這家報紙的總部,指責媒體對待他“態(tài)度粗暴,很不公平”。他承諾不會繼續(xù)調查選戰(zhàn)對手希拉里·克林頓的“郵件門”,并把另兩位曾在選戰(zhàn)中給他制造麻煩的共和黨人里克·佩里和羅姆尼列為潛在的閣僚人選。他在新澤西州自己名下的高爾夫度假村接受了華爾街代表的“面試”,同時也從投資界高管中物色到了財長人選。最后,鑒于第一夫人梅拉尼婭在明年夏天以前都將待在紐約,在新總統(tǒng)上任后的前半年,白宮將不會有女主人。
12月1日,當選美國新總統(tǒng)的特朗普和候任副總統(tǒng)彭斯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U.S. Bank室內運動場出席活動
看上去,這位史無前例的話題人物比幾個月前更“像”是一名正常的政治家了。然而有特朗普的地方從來不擔心缺少新聞:彭博社在11月16日爆出,克里斯蒂及其得力干將邁克·羅杰斯被邊緣化的主要原因是前者與特朗普的女婿賈雷德·庫什納素有芥蒂,宮斗戲色彩十足。將羅姆尼列為國務卿熱門候選人的決定,則令選戰(zhàn)功臣凱莉·康韋公開表示擔憂,質疑為換取共和黨表面上的團結而做此決定代價是否過大。由前勞工部長趙小蘭負責的1萬億美元基建振興計劃以及財長提名人斯蒂芬·姆欽(Steven Mnuchin)關于“拉動經濟增速翻番”的承諾遭到了廣泛質疑,最溫和的評價也是“無法確定多數美國人的收入是否會因此而有所增長”。曾任奧巴馬政府高級顧問的大衛(wèi)·阿克塞爾羅將已經公布的閣僚名單稱為“怪獸舞會”——其中充斥著史蒂夫·班農(Steve Bannon)、杰夫·塞申斯(Jeff Sessions)這類輿論形象不佳的“非主流右派”以及觀點雖不甚出格卻缺乏足夠行政經驗的國會老政客和商業(yè)精英。即便如此,新總統(tǒng)的組閣速度依然比以往歷屆政府來得遲緩:截止到12月第一周,包括國務卿、內政部長、農業(yè)部長在內的約半數閣僚職位仍未產生最終提名者,觀察家已經開始擔心明年1月20日的政府交接班無法如期實現。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特朗普已經毫不猶豫地放棄了選戰(zhàn)期間關于“遏制華爾街”的承諾,迅速與億萬富翁和投資銀行家們打得火熱。在大規(guī)模減稅、重訂貿易規(guī)則和遣返非法移民的基礎上推動龐大的基建計劃需要華爾街提供“彈藥”,僅靠承諾放松銀行法規(guī)尚不足以贏得后者的充分信任。11月20日在新澤西與多名投資界高管的會面因此成為一場雙向“面試”:以高盛、黑石、橋水為代表的投資銀行和基金公司管理者就經濟政策、資本市場和國債發(fā)行等問題與特朗普展開了對話,后者則以提名姆欽和威爾伯·羅斯(Wilbur Ross)為財政、商務兩部部長的形式表示了回應。加上已經確定入閣的德沃斯家族成員貝特西·德沃斯(候任教育部長)以及同為華爾街出身的羅姆尼,特朗普內閣正在成為美國歷史上億萬富翁集中率最高的一屆政府。而在11月9日大選結果揭曉后的一周內,高盛集團合伙人因股價上漲獲得的收益累計超過8億美元。對沖基金凱斯資本創(chuàng)始人惠特尼·蒂爾森一度對特朗普的當選感到擔憂,如今終于可以松一口氣:“他終究任命了(我們)圈內的人。”
從特朗普宣告獲勝的第一天起,關于他對前眾議院議長紐特·金里奇、前紐約市長魯迪·朱利安尼以及新澤西州州長克里斯·克里斯蒂的“酬賞”方案就成為組閣問題中最受關注的焦點。這三員大將是共和黨資深政客中第一批表態(tài)支持特朗普參選的,在選戰(zhàn)過程中亦曾竭盡所能提供宣傳和組織支持。但受過往的劣跡和個人形象拖累,這三人在建制派眼中相當不受歡迎:金里奇在宗教問題上的保守立場和他的兩度變更信仰以及婚外情艷史形成了鮮明反差,加上上世紀90年代的逃稅丑聞,幾乎使他成為共和黨歷史上最聲名狼藉的議長;朱利安尼同樣身背多樁婚外情劣跡,并有為業(yè)績不良企業(yè)和中東可疑資本提供游說的記錄;克里斯蒂則在2013年9月為泄私憤,違規(guī)下令關閉哈德遜河上一座主要橋梁2/3的車道,造成長達5天的交通堵塞,在事件敗露后成為眾矢之的,并被當地媒體要求辭職。在不得已接受特朗普這個“外援”作為共主的情況下,主流共和黨人無論如何也不希望內閣名單中再出現三個聲名狼藉的“特朗普幫”分子,更何況這三人都以個性強硬、好出風頭著稱。對這三員干將的安置,也被視為建制派能否最終“降伏”特朗普的重要標志。
11月21日,美國前眾議院議長金里奇和妻子卡莉絲塔與特朗普會面后,離開特朗普大廈
一開始,氣氛顯得劍拔弩張:克里斯蒂在勝選前夜就被指定為最高權力過渡團隊負責人,并被視為新任司法部長的熱門人選;他引入前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邁克·羅杰斯和前新澤西州參議員里奇·巴格爾作為自己的左右手,并放話稱在選擇內閣成員時愿考慮不同利益集團的呼聲。金里奇和朱利安尼則被視為可能性最大的新任國務卿提名者,媒體已經開始討論一個“鷹派內閣”的前景。但在短短幾天之內,形勢就發(fā)生了逆轉:11月11日,克里斯蒂突然被解除過渡團隊負責人一職,僅保留交接執(zhí)行委員會副主席(共有6人)的虛銜,緊接著巴格爾和羅杰斯也被掃地出門;建制派代表、候任副總統(tǒng)彭斯接過了交接事務主導權,地位凌駕于金里奇等“三人幫”之上。緊接著,11月17日,金里奇本人公開表態(tài)稱不會出任內閣長期職務,僅愿意擔任新總統(tǒng)的高級顧問或規(guī)劃助理。提名朱利安尼作為國家情報總監(jiān)的可能同樣沒能收獲后者的積極回應。
按照過渡團隊的幕僚向新聞界匿名透露的說法,克里斯蒂被邊緣化的主要原因,似乎是他“廣泛聽取各大集團呼聲”的動議過于興師動眾,可能影響閣僚名單的如期產生。但從彭斯接手之后的成效看,除去在第三周一口氣提名了5位部長候選人之外,總體動作依然遲滯,足見特朗普并不把效率視為首要考核指標。克里斯蒂出局的直接原因,仍是“大橋門”丑聞的繼續(xù)發(fā)酵,使特朗普在甫獲新勝之際不得不與其暫時劃清界限。另外,克里斯蒂與賈雷德·庫什納的宮斗傳聞,多少也有證據確鑿之處:2004年,賈雷德的父親、特朗普的親家查爾斯·庫什納因卷入非法競選獻金案被判處兩年監(jiān)禁,當時克里斯蒂是新澤西州聯邦檢察官,對起訴罪名成立發(fā)揮了關鍵作用;2009年克里斯蒂當選新澤西州州長后,賈雷德旗下的《紐約觀察家報》對其進行了措辭嚴厲的聲討。在特朗普表態(tài)“舉賢不避親”、希望小庫什納在新政府中扮演重要角色之后,克里斯蒂的處境就變得相當微妙,最終“靠邊站”也在情理之中。11月29日,他本人識趣地對新聞界發(fā)聲稱:只有在明年1月州長任期結束后,才會考慮加入聯邦政府,變相宣告了自己不會出現在第一批閣僚名單中。
至于金里奇和朱利安尼,他們雖然也都出現在交接執(zhí)委會副主席的名單中,但因為年齡過大、脫離政壇第一線的時間過長,在最初的喧囂過后競爭力已經縮水。繼金里奇主動表態(tài)讓賢之后,朱利安尼也在司法部長的提名之爭中不敵塞申斯,在國務卿候選人的優(yōu)先順位上則排在羅姆尼、約翰·凱利(退役海軍陸戰(zhàn)隊上將)以及約翰·博爾頓(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之后。羅姆尼的異軍突起尤其耐人尋味:特朗普從5年之前起就將他譏諷為“華爾街的小跟班”。與金里奇和朱利安尼相比,羅姆尼對新總統(tǒng)顯然沒有任何政治忠誠;從經驗上看,他的對外政策目標含糊不清,缺少在重大國際事務中發(fā)揮作用的履歷。但羅姆尼是建制派會歡迎的那種“主流”人物:僅此一項,便足以解釋近期他的利好行情。特朗普曾經通過煽動和動員大眾來擊敗希拉里,但他不可能依靠沒有大學文憑的白人藍領來為他運作內閣,這是整個交接工作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候任副總統(tǒng)邁克·彭斯地位的上升,被視為建制派“收復失地”的標志之一。這位經驗豐富的前眾議員和州長屬于傳統(tǒng)的小政府主義者,與共和黨主流的關系更為密切,對特朗普頻繁訴諸民粹主義的把戲不甚感冒。早在選戰(zhàn)開始之初,彭斯就被視為建制派為特朗普這匹烈馬套上的“籠頭”;而在他接手過渡團隊之后,分析家認為彭斯可能成為繼迪克·切尼之后美國又一位實權副總統(tǒng)。他的直接價值,在于敦促一大批公開與特朗普劃清界限的資深行政官員(主要是小布什任內的部長)與新政府握手言和,并參與填補目前還空缺的4000個聯邦職位。而在彭斯接手交接執(zhí)委會之后,前布什政府勞工部長趙小蘭已經在11月29日應允出任交通部長一職。這位華裔女部長的另一身份是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肯塔基州參議員米奇·麥康奈爾的妻子;她的入閣意味著新總統(tǒng)與國會之間達成默契,并將在結束“奧巴馬醫(yī)保”、推動減稅法案等問題上展開全面合作。
現任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萊恩斯·普里布斯(Reince Priebus)在白宮幕僚長提名之爭中的勝出,則是特朗普向建制派示好的又一標志;他擊敗了特朗普的競選經理史蒂夫·班農以及金里奇。作為籌款高手和公關大師,普里布斯是“全黨團結政府”這一理念的鼓吹者,并在選戰(zhàn)期間多次為特朗普的失言舉動提供補救。由他負責白宮的日常行政工作,意味著“大嘴”總統(tǒng)口不擇言的機會將會顯著減少。根據《紐約時報》透露的消息,普里布斯對特朗普在11月22日突然光臨《時報》總部的安排感到不滿,認為過于頻繁地在懷疑者面前“放炮”只會進一步破壞新政府的形象。與普里布斯的提名性質類似的還包括衛(wèi)生與公共服務部部長湯姆·普萊斯(現任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主席)以及駐聯合國大使尼基·黑利(現任南卡羅萊納州州長),后者的上位尤其值得一提:作為印度移民后裔和女性政治家,黑利差不多具備了特朗普最愛譏諷的那種“政治正確型人士”的一切特征;盡管她在減稅和限制非法移民等問題上與新總統(tǒng)的觀點一致,但在選戰(zhàn)期間一直支持形象更為穩(wěn)健的卡西奇。選擇這樣一位較討建制派喜歡但毫無國際事務經驗的女性出任駐聯合國大使,暗示了特朗普同樣無法規(guī)避“政治正確”的需求,從而使其內閣成員的構成更偏主流和多元化。
但特朗普畢竟不是能夠循規(guī)蹈矩的角色。當他不得不在國務卿、幕僚長等職位的選擇上向建制派妥協(xié)的同時,迅速以提名“非主流”人士出任其他要職的方式找回了自己的場子。在司法部長、國家安全事務顧問、中央情報局局長、國防部長以及白宮首席策略長的提名上,特朗普選擇了5名與他的公開政綱風格完全一致的偏執(zhí)狂。并且看上去“大嘴”已經找到了制衡建制派的有效方法:效仿“狡猾的迪克”尼克松總統(tǒng),在名號較為顯赫的部長職位上屈從于黨內主流的意見,同時在白宮內部構建完全聽命于自己的真正核心領導圈。
4屆參議員、前亞拉巴馬州總檢察長塞申斯在司法部長提名之爭中擊敗了曾經的總統(tǒng)候選人泰德·克魯茲、佛羅里達州總檢察長帕姆·邦迪以及克里斯蒂。沒人懷疑塞申斯的法律素養(yǎng)以及經驗——特朗普在提名聲明中宣稱“他獲得了整個法學界以及每一個認識他的人的極大尊重”——但也幾乎沒有人信任他的公正性。30年前,當他在里根政府任內角逐阿拉巴馬南區(qū)聯邦地區(qū)法院的法官提名時,以8票對10票的劣勢被參議院司法委員會否決。委員會認為,塞申斯在種族問題和非法移民事務上發(fā)表過大量不當言論,并且在公開場合大開“3K黨的最大罪過是他們吸大麻”之類拙劣玩笑。特朗普當然會喜歡塞申斯:后者在貿易政策和移民問題上持極端保守立場,與特朗普的一貫意見不謀而合;在“大嘴”宣布參選之后,塞申斯是第一位公開表態(tài)支持他的國會議員,并且公開為特朗普攻訐穆斯林移民的言論辯護。11年前,當小布什政府爆出“黑牢”丑聞之后,身為參議院司法委員會成員的塞申斯公開反對取消逼供許可,并將伊拉克戰(zhàn)爭的批評者稱為“反美分子”。國會中的民主黨人已經表態(tài)他們會嚴格審核對塞申斯的提名,伊利諾伊州眾議員路易斯·古鐵雷斯更是直截了當地表示:“如果你懷念黑人不敢發(fā)聲、同性戀者不敢示人、移民銷聲匿跡、女性只能待在廚房的歲月,那就選塞申斯參議員吧。畢竟他在打擊拉美裔、移民以及有色族裔方面能力卓越。”
新任國家安全事務顧問、退役陸軍中將邁克爾·弗林(Michael T. Flynn)同樣是一位口不擇言之人。當他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擔任駐軍情報總監(jiān)之時,曾經展現過高超的執(zhí)行力。但當他在2012年被任命為國防情報局(DIA)局長之后,事情開始起變化了:在一線勤務中被視為優(yōu)點的獨斷專行和扁平化管理,被證明和政府機構的日常行事風格完全格格不入。在“維基解密”網站流出的前國務卿鮑威爾的郵件中,弗林被指責為“隨意辱罵工作人員,不聽忠言,與政府政策背道而馳,完全不善于管理”。他更樂意按照自己的個人想法隨意變更政策——有時是基于自鳴得意的經驗,有時完全是出自主觀想象。2014年春天,弗林被奧巴馬勒令提前一年退役并結束任職,理由是他在中東問題上的立場與政府背道而馳。公允論之,這多少有些矯枉過正:弗林在“伊斯蘭國”和敘利亞問題上的強硬立場被證明更接近真相。但他隨后就成了一個被迫害妄想癥患者,縱容自己的兒子在社交網絡上指責奧巴馬是“共產主義者和法西斯黨”,并傳播關于“伊斯蘭大陰謀”的說法。
特朗普感激弗林在選戰(zhàn)過程中的鼎力相助:后者在中東問題和打擊“伊斯蘭國”的政策上與“大嘴”的立場如出一轍。當希拉里與特朗普的纏斗進入收官階段時,弗林父子幾乎是夜以繼日地在推特上轉發(fā)關于民主黨陣營的不利信息——包括迄今為止查無實據的波德斯塔“邪教祭祀”以及比爾·克林頓的“戀童航班”傳聞??瓷先?,他的主觀臆斷和疑神疑鬼不僅沒有改善的跡象,反而因為特朗普的需要,變成了某種值得贊賞的特質。退役后的弗林同樣成為游說集團和政商網絡的一員,區(qū)別僅僅在于,克林頓基金會收受來自中東的可疑獻金,弗林則飛往莫斯科和伊斯坦布爾,與普京、埃爾多安打得火熱。對他的任命,凸顯出特朗普在閣僚人選上注重立場甚于能力的特點:盡管弗林已經被證明在協(xié)調官僚機構的經驗和約束個人言行方面表現糟糕,但他的政策傾向依然足以為他贏得提名。哪怕國家安全顧問這份工作需要的是深謀遠慮和游說才能。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中央情報局局長人選的提名中,邁克·蓬佩奧(Mike Pompeo)的勝出首先因為他是堅定的茶黨分子和大規(guī)模監(jiān)控計劃的支持者,反對與伊朗達成核協(xié)議,并且堅持要把斯諾登弄回國并判處死刑。缺乏掌控情報機構的閱歷似乎并不成問題,因為情報政策的傾向已經包含在了傾向明確的立場當中。
對弗林的任命還暴露出特朗普的另一項特殊喜好:作為一名一無服役經歷、二無軍事學常識的純粹民間人士,“大嘴”對具備真正戰(zhàn)場經驗的前線軍人有一種淺薄的狂熱崇拜。在選戰(zhàn)期間,他曾經以孩子氣的姿態(tài)炫耀過有多少位“披掛榮譽勛章”的退役將領支持他成為最高領導人——在自視甚高的特朗普看來,那些“坐辦公室”的資深參謀和軍事智囊比他這個門外漢高明不了多少,只有親身經歷過戰(zhàn)火洗禮的戰(zhàn)士才能算真正的軍人。換言之,他喜歡簡潔直白到可以概括成幾個單詞的軍事政策——這也是前線軍人的至愛——而不是“靈活反應”或者“確保相互摧毀”這類語意含混,由蘭德公司專家和研究人員在密室里構想出來的方案。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特朗普的國防部長人選會是詹姆斯·馬蒂斯(James Mattis):一位退役不到3年、需要國會特別豁免才能如愿任職的前海軍陸戰(zhàn)隊上將。個子不高、留著寸頭的馬蒂斯以博覽群書著稱,但他之所以爆得大名,主要是因為在伊拉克戰(zhàn)爭期間奉行冷酷血腥的進攻政策,并以在費盧杰之戰(zhàn)中的表現獲得了“瘋狗”(Mad Dog)這一綽號。馬蒂斯直白粗魯的語言風格,和在中東問題上的強硬立場,令特朗普近乎諂媚地吹捧其為“將軍中的將軍”??雌饋?,新任總統(tǒng)還不太明白國防部長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這兩項任命的區(qū)別:作為軍工復合體(MIC)的指引者和軍事預算的主要管理人,國防部長的日常工作更多側重于游說國會撥付更多款項、規(guī)劃未來裝備發(fā)展和復雜的行政運行,對管理和計劃能力的要求較高,卻較少涉及具體的軍事戰(zhàn)略和作戰(zhàn)指揮。故而企業(yè)家和律師及學者出任國防部長的情形較為常見,退役將領出掌五角大樓的情形則少之又少。自1947年設立國防部長這一職位以來,只有1950年時的喬治·馬歇爾曾以前陸軍上將的身份入主五角大樓。所幸馬蒂斯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的幾位資深成員眼中形象不錯,包括約翰·麥凱恩在內的共和黨大佬在他的提名問題上都持肯定態(tài)度,這才削弱了這一別出心裁的安排包含的反常色彩。
或許,對班農的任命才是整個組閣方案中最具備“特朗普化”色彩的安排。這位前高盛銀行家、右翼新聞網站總裁和特朗普競選團隊CEO被提名為白宮首席策略長兼總統(tǒng)高級顧問;與普里布斯擔任的幕僚長(即辦公廳主任)這一正式政府職務相比,用詞曖昧的“策略長”“顧問”等頭銜似乎不那么強勢。但這位胡子拉碴、不修邊幅的奇人才是特朗普內閣“非主流右派”氣質的最完美化身:出身白人勞工階層家庭,鼓吹本土至上,歧視黑人、女性和猶太人,對LGBT團體、伊斯蘭教以及全球化懷抱敵意。班農是安德魯·杰克遜總統(tǒng)時代白人民粹主義的信徒,也是知識精英眼中“多數人的暴政”的最佳寫照;特朗普選戰(zhàn)過程中的多項出位言論和進攻性的宣傳策略,皆是出自班農的策劃?;蛟S是由于班農的公眾形象實在糟糕,特朗普在最后時刻放棄了提名他進入內閣或出任正式幕僚長的企圖,但“策略長”這一曖昧的身份,或許意味著班農將繼續(xù)以近臣的身份左右新總統(tǒng)真正的關鍵決策——在尼克松擔任總統(tǒng)期間,這位對國會和國務院心懷敵意的總統(tǒng)就曾在白宮內部組建以少數近臣為核心的決策班子,繞過政府直接遂行總統(tǒng)的個人意志,“乒乓外交”、從越南撤軍以及水門事件的決策皆是由這個“國王班底”在不透明的環(huán)境下做出。而班農激烈直白的政策立場,以及他與特朗普表演型人格的氣味相投,或許還意味著他對未來總統(tǒng)的影響,將比尼克松那些親信更大。
組閣進程的慢條斯理,與特朗普在會見華爾街代表時的急不可耐,構成了微妙的反差。11月20日,候任總統(tǒng)偕副手彭斯在新澤西州自己名下的高爾夫度假村舉行了為期一天的閉門會談,與會者包括破產重組專家威爾伯·羅斯、黑石集團不動產項目主管喬納森·格雷、競選團隊財務主管斯蒂芬·姆欽以及橋水基金總裁大衛(wèi)·麥考密克,僅這4人的總身家就在50億美元以上。傍晚時分,羅姆尼這位貝恩資本聯合創(chuàng)始人同樣來到度假村,與特朗普會面約半小時。最后,正副總統(tǒng)選擇與華裔億萬富豪黃馨祥共進晚餐。接下來的幾天里,包括高盛集團總裁加里·科恩在內的其他華爾街要人也在曼哈頓特朗普大廈與新總統(tǒng)進行了時長不等的會面。緊接著,11月30日,羅斯和姆欽兩人的部長提名被正式公布。
這是一次特殊的雙向“面試”:特朗普依靠那些對現實喪失信心的白人藍領勞工贏得了大選,但這些人無法為他籌集變更政策所需的資金。布魯金斯學會在11月4日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由于特朗普承諾在不觸動大部分現行社會保障體系和醫(yī)療保健福利的基礎上大規(guī)模減稅,預計在他的第一任期內,新增開支的規(guī)模將達到新增稅收進賬的10倍以上,而最大一項新增開支將是國債利息。沒有云集著大多數債券投資人的華爾街的認可,新政府將寸步難行。另外,包括減少銀行監(jiān)管、制訂新貿易規(guī)則、擴大本土頁巖油氣勘探范圍、廢除奧巴馬醫(yī)改等百日政綱納入的項目都須贏得商界的支持。尤其耐人尋味的是,特朗普需要向投資界證明自己并非毫無邏輯——在大眾動員中行之有效的表演,在銀行家眼中卻可能是高風險和不值得信賴的同義詞。
最終,69歲高齡的不良債權投資者羅斯和出身“高盛系”的姆欽成為華爾街與新總統(tǒng)合作的具體執(zhí)行者。對云集于華盛頓的技術官僚和資深國會議員來說,這又是兩個“野蠻人”——務實、有經驗,但對政府公職一無所知。類似的評價也可以應用在被提名為商務部副部長的托德·里基茨頭上,他是線上證券交易公司TD Ameritrade的創(chuàng)始人喬·里基茨的兒子,家族資產超過10億美元,此前與政界的關系并不密切。看上去,特朗普并不打算把精力放在游說眾議院議長保羅·瑞安之類的建制派大佬身上:他確信盡管瑞安依舊對他持批評態(tài)度,但共和黨主流在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減稅、放松銀行業(yè)監(jiān)管等問題上與他的立場基本一致,并不需要大費周章地形成正式陣線。而在貿易政策和本土振興問題上,國會和官僚系統(tǒng)能提供的幫助,遠不及企業(yè)利益集團的直接代言人來得顯著。通過提名羅斯、姆欽、里基茨和趙小蘭,他為雄心勃勃的“令美國再次偉大”口號選擇了直接操盤手,這符合他本人商業(yè)生涯的信條:只提供理念,讓手下人負責具體的操作。
11月30日當天,姆欽和羅斯在CNBC的電視節(jié)目上宣布了他們的總體政策:針對企業(yè)和中產階級減稅,放松監(jiān)管,通過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投資以及制訂新的雙邊貿易協(xié)定,將美國經濟的年均增長率由目前的2%左右逐步提升到4%。具體方案包括將公司稅率由目前的35%降低至15%(維持10年左右),對企業(yè)匯回本土的海外留存收入一次性征收10%的稅,并發(fā)行期限在30年以上的國債以沖抵加息的影響。羅斯同時也強調,發(fā)動對中國的貿易戰(zhàn)并不是他的政策方向,“我們應當把自己視為全球最大的客戶,把那些向我們銷售商品的國家視為我們的供應商”。預期大規(guī)模減稅政策將帶來額度超過1400億美元的稅收優(yōu)惠,造成的利好足以支撐總額高達1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復興計劃。該項計劃將由新任交通部長趙小蘭牽頭負責,目前已現雛形的內容包括由政府投資5500億美元重建高速公路、橋梁、隧道、機場、醫(yī)院和學校,以拉動就業(yè)并改善本土市場條件。而趙小蘭在富國銀行董事會中的任職,意味著這一任命背后同樣有華爾街的影子存在。
在商界縱橫捭闔的經歷和對傳統(tǒng)政府運行機制的蔑視使特朗普相信他可以“抽干沼澤”——排除國會、技術官僚和傳統(tǒng)政界精英的理想,通過復制商界的通行模式來推動經濟復蘇計劃的進行?;I建一個“億萬富翁內閣”,只是其中的第一步。不過在繼續(xù)遴選國務卿,內政、農業(yè)、勞工、住房建設和城市開發(fā)、能源、國土安全以及退伍軍人事務各部部長的同時,特朗普也需要解決自己的身份沖突問題:在明年1月20日正式就職之前,他需要對自己名下龐大產業(yè)的管理權做出剝離,以避免利益輸送。而倘若他堅持要讓長女伊萬卡或者女婿小庫什納在政府中扮演某種角色,這兩人同樣無法成為特朗普集團的托管者。在著手以商業(yè)原則運行美國政府之前,總統(tǒng)本人必須在形式上脫去商人的外衣,這一行為的意義絕對不容小覷。而特朗普的商人作風與他作為美國頭號政治家的身份之間的張力,預計在未來4年內將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