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wèi)
那月,公司派我們一行四人到澳大利亞推銷,其中位于墨爾本市郊那家進口商是最重要的客戶,要與其進行為期一周的商務(wù)活動。為洽談方便,客戶就安排我們在公司附近的汽車旅館下榻,每天由他開車帶我們進城拜訪用戶,考察市場,看物流倉儲等。
入住旅館后,我們這才感到著實不方便。墨爾本并不是商業(yè)城市,店鋪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發(fā)達;我們又住在市郊,自己沒車。雖然旅館提供三餐,但盡是些面包牛奶三明治等,很不合口味,我們得補充一些吃喝和其他生活需用品。
第一天的商務(wù)活動結(jié)束后,見天色還早,我們出旅店,準(zhǔn)備找家小超市或便利店。沿著幾乎沒有行人的馬路緩緩前行,周圍迷人的天然景色沒勾起我們的興趣。同行的小浩眼尖,往左手高速公路出口處一指,果然有一家叫“斯密斯兄弟”的小便利店。我們加快步伐,奔了過去。
進了店鋪,雖然經(jīng)營面積小,但我們所想要的商品幾乎都有。店主是位身材高大、精神矍鑠、頭發(fā)花白的洋老爺子,操著帶有厚重愛爾蘭口音的英語,初把我們當(dāng)作是旅游觀光客,熱忱歡迎。在其他同事選貨時,作為貿(mào)易小組的翻譯,我與老爺子攀談起來。
同事老趙選購了十幾瓶不同口味塑料瓶裝的飲料,洋老爺子得知我們在此要小住一周后,他不停地搖著頭,推薦大容量玻璃瓶的芬達和可樂。我們不明就里。老爺子解釋道,價格上更劃算,而更重要的是玻璃瓶能回收。下次,把空玻璃瓶帶回來還有“獎勵”。附近的居民開車過來,玻璃瓶裝的飲料也是他們的首選。
小王拿過來的東西真不少,有盒裝方便面,幾管牙膏,還有與他的剃須刀配套的一次性刀片,一些罐裝啤酒、餅干和開胃小吃等。掃碼前,洋老爺子一一進行清點,笑容可掬地建言,既然諸位同住在一家旅店,只買一管大號的牙膏就夠了。輪流用,不至于造成浪費。據(jù)他所知,汽車旅館里可以燒開水,還備有碗具,就拿這種塑料袋裝的方便面完全能行,泡沫碗會產(chǎn)生更多的廢棄物。最后,老爺子認(rèn)真地囑咐,這種剃須刀片即使用過仍鋒利,不要往垃圾簍里一扔了之,要用紙包起來,交給旅店老板,由回收公司進行專業(yè)處理。
洋老爺子似乎不諳經(jīng)商之道,管得太多,他對售出的商品很謹(jǐn)慎,甚至還包含著惜售的意味。其實,他的本意是盡量為顧客省,選擇簡約包裝的商品,從細微處降低廢棄包裝物對環(huán)境造成的壓力。至此,我們對他樸素的物盡其用資源觀和體恤他人的善意,多了一層領(lǐng)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