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燕,許麗芳,方舜貞,佘學敏
(莆田學院附屬醫(yī)院,福建 莆田 351100)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與家屬延續(xù)性護理需求的調查研究
宋美燕,許麗芳,方舜貞,佘學敏
(莆田學院附屬醫(yī)院,福建 莆田 351100)
目的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及家屬延續(xù)性護理需求進行調查,為實施延續(xù)性護理提供可靠依據。方法采用自制PCI術后延續(xù)性護理需求調查問卷對168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患者及198名家屬在出院前1 d進行問卷調查,并對結果進行分析。結果患者延續(xù)性護理需求得分為(3.74±1.01)分,延續(xù)性護理需求排名前5位分別為用藥指導、飲食指導、術后并發(fā)癥知識、休息與活動指導、培養(yǎng)健康生活方式方面;家屬延續(xù)性護理需求得分為(3.73±0.94)分,延續(xù)性護理需求排名前5位分別為心臟不良事件應對、休息與活動指導、術后并發(fā)癥知識、病情監(jiān)測、疾病復發(fā)急救知識。結論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及家屬延續(xù)性護理需求較高,護士應注重健康知識的宣教及急救技能的培訓,提供有針對性隨訪內容及形式,滿足患者及家屬需要,促進患者康復。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延續(xù)性護理;護理需求
《中國護理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1-2015)》中指出:“增強醫(yī)療機構長期護理服務能力。醫(yī)療機構充分發(fā)揮專業(yè)技術和人才優(yōu)勢,將護理服務延續(xù)到家庭和社區(qū),更加注重患者的延續(xù)性護理和康復,拓展護理服務領域”[1]。延續(xù)性護理是指為保證患者及家屬在醫(yī)院和出院后回歸家庭與社區(qū)后能獲得有針對性與連續(xù)性的照護,而采取的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包括出院指導、轉診和回到家庭或社區(qū)后的持續(xù)性隨訪與指導[2]。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治療冠心病的一種有效方法,可以直接快速改善和解除粥樣硬化導致的血管狹窄和堵塞[3]。但患者在完成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還需要長期的后續(xù)治療,患者術后自我護理能力的提高、健康行為的形成、應對心臟不良事件的能力等都需要醫(yī)護人員的持續(xù)關注及家庭的共同參與。本研究探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與家屬出院后需求的主要內容及需求程度,為臨床醫(yī)護人員有針對性實施延續(xù)性護理提供依據,促進患者的康復及家庭的有效應對。
1.1 調查對象
1.1.1 患者 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168例。納入標準:符合WHO冠心病診斷標準[4];第1次進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擇期手術,且手術成功,無嚴重并發(fā)癥;無語言溝通障礙;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精神障礙或無法溝通者;手術失敗或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者。其中:男 128 例(76.2%),女 40 例(23.8%);年齡:<31歲 1例(0.6%),30~49 歲 12 例(7.1%),50~64歲 65 例(38.7%),≥65 歲 90 例(53.6%);文化程度:小學 79 例(47.0%),初中 69 例(41.1%),高中及中專 15例(8.9%),大學及以上 5 例(3.0%);報銷方式:公費醫(yī)療 41 例(24.4%),農村/城鎮(zhèn)保險 104 例(61.9%),自費 12例(7.2%),其他 11例(6.5%);個人月收入:1 000元以下 79例 (47.0%),1 000~2 999元 42例(25.0%),3 000~5 000 元 35 例 (20.9%),5 000 元以上 12例(7.1%)。
1.1.2 患者家屬 上述住院患者的家屬 (主要照顧者)198名為調查對象。家屬納入標準:主要照顧者,與患者長期(>1個月)共同生活;無語言溝通障礙;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無法溝通者;有精神障礙史者;拒絕參與本研究者。其中:男86例(43.4%),女 112例(56.6%);年齡:<30 歲 45 例(22.7%),30~49 歲 87 例 (44.0%),50~64 歲 46 例(23.2%),65 歲及以上 20 例(10.1%);文化程度:小學 30 例(15.2%),初中 56 例(28.3%),高中及中專89例(44.9%),大學及以上 23例(11.6%)。
1.2 調查工具
1.2.1 一般資料問卷 內容包括被調查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患者醫(yī)療費用報銷方式等。
1.2.2 延續(xù)性護理服務需求調查問卷 參考文獻資料,結合梁寶鳳等[5]制定的量表的基礎上設計而成。量表包括??浦R、健康教育、緊急救護知識、心理社會支持4大部分共16個條目,邀請2名高校副教授、2名心內科主任醫(yī)師及2名副主任護師進行咨詢, 測得問卷 Cronbach’s α 系數為 0.891。 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按照非常需要、需要、不確定、不太需要、不需要,依次得分為 5、4、3、2、1 分,得分越高,表明對該條目的需求越高。
1.3 問卷收集方法 培訓人員,采用統(tǒng)一指導語,于出院前1 d,對入選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文化程度高者自行填寫,意思理解困難者,由研究人員解釋;文化程度低者,由研究人員進行詢問、填寫。當場填寫并回收問卷,共發(fā)放患者問卷168份,收回有效問卷168份,有效回收率100%,家屬問卷198份,收回有效問卷198份,有效回收率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對資料進行分析。對一般資料及需求采用均數、標準差、頻數等進行描述。
2.1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出院后延續(xù)性護理需求狀況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出院后對延續(xù)性護理需求前5名分別為:用藥指導、飲食指導、術后并發(fā)癥知識、休息與活動指導、培養(yǎng)健康生活方式,遠高于社會心理支持方面,這與梁寶鳳等[5]的研究結果相似。見表1。
表1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出院后延續(xù)性護理需求狀況(n=168)
2.2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家屬對出院后延續(xù)性護理需求狀況 患者家屬對延續(xù)性護理需求前5名分別為:心臟不良事件應對、休息與活動指導、術后并發(fā)癥知識、病情監(jiān)測、疾病復發(fā)急救知識,而同樣心理社會支持方面較低。見表2。
表2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家屬對出院后延續(xù)性護理需求狀況(n=198)
3.1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對維持健康、預防疾病復發(fā)的知識需求大 本調查發(fā)現(xiàn),16個調查條目中,得分在3.5分以上者占10個,其中排名前5名為:用藥指導、飲食指導、術后并發(fā)癥知識、休息與活動指導、培養(yǎng)健康生活方式,可見,出院后患者對疾病的康復有多方面的需求,尤其是對維持健康、預防疾病復發(fā)的知識需求特別大。這可能是由于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提高,從而對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的需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出院后延續(xù)性護理的需求。其次,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是目前治療冠心病的一種快速、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越來越多高?;颊吆蛷碗s冠狀動脈病變,使患者接受介入治療后,血管再狹窄發(fā)生率仍高達5%~20%,且與糖尿病、吸煙等高危因素密切相關[6]?;颊咂惹行枰私馊绾晤A防血管再狹窄,如何從飲食、用藥、生活方式等方面來維護健康。另外,本次調查中患者年齡≥65歲占53.6%,初中、小學文化及以下者占88.1%,年齡大,文化程度低,冠心病知識了解較少,預防與應對能力差,這些都需護理人員在醫(yī)院及延續(xù)性護理中給予指導。
3.2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家屬對緊急救護知識及技能需求大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的恢復及預防疾病的再發(fā),不僅需要患者的大力配合,更需要家屬的共同參與。有研究顯示,當照顧者出院前沒有接受足夠的訓練時,出院后的居家康復過程中常試著學習照顧技巧,常有錯誤發(fā)生[7]。本研究發(fā)現(xiàn),家屬的護理需求得分在3.5分以上的為13個,其中排名前5名為:心臟不良事件應對、休息與活動指導、術后并發(fā)癥知識、病情監(jiān)測、疾病復發(fā)急救知識。這可能與家屬在患者住院治療期間,通過醫(yī)護人員了解心肌梗死及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相關知識,意識到病情康復及預防,不僅在醫(yī)院治療期間,更需要回歸家庭后一系列的相關注意事項。本研究中男性患者較多,存在吸煙等不良行為,而抽煙是冠心病的一個重要的危險因素,且戒煙是一個漫長且艱難的過程,需要家屬的幫助及支持。另外,作為親人,家屬也希望能學習必要的技術及知識,參與到患者疾病康復中,并在緊急時刻,如心肌梗死再發(fā)、心臟驟停等,能盡己所能,挽救患者生命。
4.1 構建醫(yī)院-家庭為一體的延續(xù)性護理服務,充分發(fā)揮家庭的支持作用 由于醫(yī)院床位緊張,住院時間短,患者在醫(yī)院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病情相對穩(wěn)定后即回歸家庭。護理人員應在患者住院整個過程中循序漸進、有計劃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冠心病??浦R、健康教育、緊急救護知識等培訓;但也要注意在介紹術后可能存在的血管再狹窄及心臟驟停等知識時注意患者及家屬的接受能力,在心肺復蘇培訓中考慮其感受。另外,應為每例患者建立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手冊及隨訪計劃,有針對性為患者及家屬提供專業(yè)的知識及技能培訓。
4.2 開展多種形式的隨訪方式,滿足患者及家屬需求 楊倩蓉等[8]指出,目前國內出院后干預有家庭訪視、電話隨訪、基于網絡平臺的健康教育、開設專家門診等,其中家庭訪視和電話隨訪最常見。應針對不同年齡、文化層次者采取不同的隨訪方式。對于年紀大、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宜制作內容通熟易懂、圖文并茂的宣傳材料,反復解說直到其能掌握關鍵點為止。對于文化程度較高者,可減少講解,多提供相關手冊及宣傳材料等,也可借助電腦、手機建立QQ群、微信群[9]、微博等進行直觀、快速、便捷溝通。4.3 完善現(xiàn)行醫(yī)療保險制度、付費方式 現(xiàn)行的醫(yī)療收費,不能體現(xiàn)醫(yī)務工作者的勞動報酬,雖然政府正在提高技術性服務的價格,但仍有許多服務不能收費,從長遠看,這必將阻礙相關服務的深化和發(fā)展。因此,應盡快將電話隨訪、家庭訪視等服務項目的具體收費標準納入 《全國醫(yī)療服務價格項目規(guī)范》,建立有效合理的延續(xù)護理收費制度,以促進延續(xù)護理事業(yè)的長效健康發(fā)展。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國護理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1-2015 年)[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2):5-8.
[2]Van Walraven C,Oake N,Jennings A,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ntinuity of Care and Outcomes Systematic and Critical Review[J].JECP,2010(16):947-956.
[3]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301.
[4]江一清,劉朝中,朱國英.現(xiàn)代冠心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1:345-571.
[5]梁寶鳳,和 霞,林 美.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延續(xù)性護理需求調查分析[J].天津護理,2016,24(1):17-19.DOI:10.3969/j.issn.1006-9143.2016.01.007.
[6]潘春仰,邱建平,陸 林,等.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支架內再狹窄相關因素[J].介入放射學,2015,24(6):467-470.
[7]Brereton L,Nolan M.Seeking:A Key Activity for New Family Carers of Stroke Surivers[J].JCN,2002,11(1):22-31.
[8]楊倩蓉,楊明瑩,王劍松,等.我國延續(xù)護理的應用研究現(xiàn)狀[J].護理學報,2014,21(9):17-19.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4.09.009.
[9]周 琦,沈彩琴,匡曉紅.支氣管哮喘患兒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xù)護理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4,21(18):49-51.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4.18.021.
R472.9 [文獻標識碼]B [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6.17.063
2016-05-12
莆田學院校級科研基金項目(2014037)
宋美燕(1977-),女,福建莆田人,本科學歷,副主任護師。
吳艷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