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一星
(金壇市人民醫(yī)院 江蘇 常州 213200)
角膜炎是眼科的常見病。此病主要是由病毒、細菌及真菌感染所致。臨床上將此病分為潰瘍性角膜炎和非潰瘍性角膜炎兩種類型。此病患者如果沒有接受及時、有效的治療,其病情會進一步發(fā)展,其會出現(xiàn)眼內(nèi)炎、角膜穿孔、前房積膿等嚴重的并發(fā)癥[1]。近年來,臨床上對此病患者在進行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chǔ)上,多用VitC對其進行局部注射治療,效果不錯。為了進一步探討此治療方法的臨床效果,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F(xiàn)將研究結(jié)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間我院收治的76例角膜炎患者。我們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VitC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38例患者。在VitC組中,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5例。他們的年齡在18~6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0±2)歲。在這些患者中,發(fā)病部位為左眼角膜的患者有22例,為右眼角膜的患者有16例。發(fā)病原因為細菌感染的患者有16例,為病毒感染的患者有12例,為細菌及病毒混合感染的患者有10例。在對照組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6例。他們的年齡在19~6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1±2) 歲。在這些患者中,發(fā)病部位為左眼角膜的患者有21例,為右眼角膜的患者有17例。發(fā)病原因為細菌感染的患者有14例,為病毒感染的患者有15例,為細菌及病毒混合感染的患者有9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發(fā)病部位、發(fā)病原因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在這些患者入院后,我院對其均進行常規(guī)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是:對患者的患眼進行熱敷治療,使用濃度為1%的阿托品滴眼液對其患眼進行散瞳治療,使用洛美沙星滴眼液或阿昔洛韋滴眼液對其患眼進行抗感染治療。在此基礎(chǔ)上,為VitC組患者使用VitC進行局部注射治療。VitC的用法是:在患者患眼穹隆部的球結(jié)膜下注射0.3 ml 的VitC,每隔2天為其注射1次。對兩組患者均進行4周的治療。
①治愈:進行治療后,患者角膜充血、水腫的癥狀完全消失,其患眼角膜的浸潤灶完全愈合。對患者的患眼進行角膜熒光素鈉染色檢查,其患眼的角膜不存在缺損的表現(xiàn)。②有效:進行治療后,患者角膜充血、水腫的癥狀均有所改善,其患眼角膜浸潤的程度有所減輕,其患眼角膜浸潤灶的范圍縮小。對患者的患眼進行角膜熒光素鈉染色檢查,其患眼角膜缺損的程度減輕。④無效:進行治療后,患者的癥狀無改善或在加重??傆行?治愈率+有效率[2]。
我們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包對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進行治療后,VitC組患者進行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9.47%,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6.32%。VitC組患者進行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進行治療效果的比較(n,%)
角膜炎是臨床上常見的急性感染性眼病。此病患者的患眼會出現(xiàn)球結(jié)膜混合性充血的表現(xiàn),同時伴有刺痛感、異物感、畏光、流淚、分泌物增加等癥狀。臨床上對此病患者進行治療的原則為:控制感染、減輕炎癥反應(yīng)、促進潰瘍面愈合及減少潰瘍處瘢痕的形成。
VitC屬于水溶性抗氧化物。該物質(zhì)在生物還原、氧化及細胞呼吸的過程中均具有重要的作用。用VitC對角膜炎患者進行局部注射治療,可有效地降低其患眼毛細血管的通透性,進而改善其眼部的凝血功能,增強其眼部的抗感染能力。此外,VitC還具有較強的抗感染、抗病毒的功效,可確保此病患者眼部基底膜的完整性,提高其眼部白細胞的吞噬能力,進而促進其眼部病變組織的修復(fù)及抑制此處細菌素的毒性。因為角膜不存在血管,是通過淚液、房水及周圍的血管提供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加之此病患者的病變部位多為角膜中央,所以臨床上通常使用局部注射VitC的方法對此病患者進行治療。局部注射的給藥方式可有效地提高角膜炎患者病灶部位的給藥濃度,從而確保其臨床效果[3]。
本次研究的結(jié)果證實,用VitC對角膜炎患者進行局部注射治療的效果顯著。此治療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