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王普密蓬執(zhí)政70年擺平20個“鰲拜”
有一位國王,他愛民如子,被民視為“皇上”、“大帝”、“父親”;他執(zhí)政70年間,擺平了20次軍事政變;他與中國情緣深厚,有個中文名叫“鄭固”……他就是泰國國王普密蓬,于2016年10月13日病逝,享年88歲。
對泰國人而言,普密蓬國王是“父親”,是支柱,是“天”
國王駕崩,對泰國人而言,舉國悲慟,因為,普密蓬國王對他們,有因、有緣、有情、有恩。國王全名普密蓬·阿杜德,“普密蓬”,即“擁有土地力量”的意思,“阿杜德”,即“無與倫比的能力”。而泰國老百姓,則簡單地稱呼他為“頭頂之君”或“皇上”。
普密蓬1927年12月5日生于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坎布里奇。1933年,普密蓬隨母移居瑞士洛桑,曾在洛桑大學攻讀理科,1945年回國。1946年6月9日,阿南塔國王在曼谷王宮內突遭槍擊身亡,年少的普密蓬登基,由攝政王輔政,次年加冕,由此開始了他統(tǒng)領泰國的一生。
幾十年歷經(jīng)政治風云,普密蓬國王用勤政愛民為自己博得了“大帝”的稱號和“慈父”的形象,甚至被老百姓半神化地尊奉與膜拜。
在官方表述中,普密蓬國王的治國理念70年來沒有變:為了泰國人民的幸福,以正法治國。這里的“法”,并不單指法律,更包含佛教里公平、正義、平等的“法度”。
幾十年來,普密蓬國王在國內推進了大約3000個項目,幫助很多地區(qū)的老百姓改進生產(chǎn)方式、優(yōu)化生產(chǎn)模式、引入創(chuàng)新方法。
在位期間,國王很少出訪,但他的足跡遍及泰國的每一個角落。在國王的資料照片中,很多場景中,國王脖子上掛著一臺膠片相機,手持一張地圖。據(jù)泰國人介紹,國王手中的地圖是最細致的泰國地圖,那臺機械相機也用了幾十年。
多年勤政,讓普密蓬國王威信越來越高,他逐漸成為泰國社會穩(wěn)定的主基調,更在混亂時期發(fā)揮“定音”作用。
1992年5月18日,通過政變上臺的素金達軍人政府武力鎮(zhèn)壓占隆領導的人民運動集會者。第二天,60多歲的普密蓬國王把素金達和占隆兩人叫到王宮,跪在他的膝下,聽他“講故事”,讓兩人“交流心得”,各自談談自己“有什么可驕傲的”。這一場景還被全國電視直播。
出宮后,兩人各自宣布偃旗息鼓,占隆和他的示威者一夜間消失得無影無蹤,而素金達則退出政界,還政于文官政府。泰國隨后進入近現(xiàn)代史中經(jīng)濟發(fā)展最快、也最讓泰國人留戀和驕傲的一個階段。
普密蓬執(zhí)政時長可與路易十四比肩,在執(zhí)政的70年間他擺平了20次軍事政變。
中國人特別熟悉清朝康熙皇帝斗鰲拜的故事,當時的形勢很讓人擔心:康熙太年輕,鰲拜獨攬大權,軍政大事都是鰲拜說了算。這種形勢,就和普密蓬剛回國時的情形很像。
那一年,普密蓬24歲,是歐洲回來的時髦青年,戴著眼鏡,穿著西裝,聽著西洋爵士流行音樂,開著汽車,玩著照相機。而這與泰國這個國家是多么地格格不入。普密蓬曾經(jīng)回憶說:“我一開口,他們(將軍們,以陸軍元帥頌堪為首)就說:‘國王陛下,你什么都不懂!’我就住嘴,我懂,可是我住嘴?!?/p>
國王這一招果然奏效,不久,與“鰲拜”對戰(zhàn)的“蘇克薩哈”就出現(xiàn)了!他也是一位軍政大臣,本來就對頌堪不滿,看他欺負國王,終于找到了理由,于是向頌堪發(fā)難。兩伙人相斗,必有一傷,頌堪向國王尋求支持,普密蓬直接說:你還是下野吧。頌堪當然不肯下臺,和鰲拜一樣,于是,全國人民都知道了,頌堪欺負國王,還不肯下臺。就在天時、地利、人和都在自己一邊時,普密蓬支持反對頌堪的軍人發(fā)動了政變,把他趕下臺了。這是他的第一次勝利。
不過與康熙皇帝擒一次鰲拜不同的是,普密蓬在位70年,幾乎一直都在與層出不窮的“鰲拜”作斗爭,大大小小經(jīng)歷了20次政變。泰國的歷史就像是一個陀螺,不停在轉動,每個面看,都是一樣的,每一次政變也大同小異,更驚人相似的是,普密蓬國王的生存智慧和處理辦法,也是非常相同。
1973年,軍人總理他儂獨攬大權,而且和左派的學生爆發(fā)了激烈的沖突,他儂不聽國王普密蓬的良言勸告,對游行抗議軍人政府的學生,進行了血腥的鎮(zhèn)壓。
在這個危急關頭,普密蓬再一次挺身而出。他完全不顧軍人總理的獨裁作風,也不顧自己安危,見到自己無法阻止,就只好打開宮門,讓學生進來避難。那次共有75人在沖突中喪生,如果普密蓬沒有大開宮門,可能傷亡人數(shù)會更多。
在普密蓬執(zhí)政期間,泰國王室與中國一直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而二者最早的淵源可追溯到中國明朝。據(jù)史料記載,明朝潮州人鄭信統(tǒng)一泰國各部,奠定了泰國的現(xiàn)代版圖。泰國國王普密蓬是鄭信的后代,按照傳統(tǒng),普密蓬有一個中文名字:鄭固。
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中泰重新建交之后,泰王普密蓬曾與大部分中國領導人會面。1978年11月,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對泰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鄧小平在泰國集叻達王宮會見泰國國王普密蓬。
1980年2月,普密蓬國王在泰國清邁的普平王宮會見了時任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鄧穎超和全國人大代表團全體成員。
2000年7月19日,正在泰國進行正式訪問的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胡錦濤在華欣行宮拜會泰國國王普密蓬。
2000年10月6日,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會見來訪的泰國王后詩麗吉陛下。
2011年12月23日,正在泰國訪問的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泰王宮會見泰國國王代表詩琳通公主。
泰國歷史上曾禁止和馬來人、印度人、西方人通婚,但唯一允許和中國人通婚。泰國的華裔,占泰國總人口的14%左右,和在其他東南亞國家一樣,掌控了所在地主國的大部分上層經(jīng)濟和權力。
泰國在東南亞,可是文化更像中國。在中國的云南,生活著上百萬傣族,傣族血緣和文化上,和泰國是一脈的,都是東南亞小乘佛教文化。某種程度上說,無論民族還是文化,泰國是東南亞和中國具有血緣關系的國家之一。
由于預定即位的泰國王儲瑪哈·哇集拉隆功民間聲譽問題,以及泰國政局幾年前的動蕩,外界對泰王去世后泰國政局是否會發(fā)生動蕩有諸多猜測。
新加坡媒體報道稱,泰國王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他父親的聲望已經(jīng)達到“半神”層次,而他除了繼承普密蓬國王的王位,更重要的是要證明自己成為新君主的資格。
王儲現(xiàn)年64歲,他在英國接受教育,也曾在澳大利亞皇家軍事學院深造。他在1972年被父親普密蓬國王指定為王儲。據(jù)報道,他曾在上世紀70年代領導泰軍打擊左翼游擊隊的戰(zhàn)爭。他還獲得了戰(zhàn)斗機飛行員資格,并經(jīng)常駕駛大型噴氣式飛機。作為王儲,有6個營的精銳部隊直接聽從他的命令。然而,該報道指出,王儲的問題在于私生活方面聲望不高。
目前尚無泰國官方聲明談及繼承問題。但現(xiàn)任總理巴育將軍表示王儲已經(jīng)表達了不愿立刻即位的意愿,他在即位前,“需要時間和泰國人民一起哀悼”。
不過,美國媒體分析稱,泰國在過去70年中形成了一種特別的政治模式。泰國的民主政治一直都是一團糟,長期在競選和軍方隨時可能掌權之間搖擺,當將軍們覺得合適的時候,就會回來控制局勢,而泰王則一直待在幕后。這個模式反復上演。最終,將軍們會回到軍營,讓政客們再次經(jīng)營國家。于是,經(jīng)濟開始增長,外國公司回來投資,游客涌入泰國大街小巷。
(《環(huán)球時報》2016.10.13、新華網(wǎng)2016.10.1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