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文至 陸凌云
1966年周恩來親令福州空軍追殺逃臺叛匪始末
□ 陸文至陸凌云
50年前的1966年1月8日,駐福建沿海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州軍區(qū)守備7師,發(fā)生一起前所未有、駭人聽聞的事件。吳文獻、吳珍加和吳春富3人借向駐島官兵運送補給的機會,開槍殺害戰(zhàn)友并叛逃臺灣當局控制的馬祖島。事件驚動了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周恩來總理親自下令空軍展開“懲處叛徒”行動。
軍中血案發(fā)生后,福州軍區(qū)密切關(guān)注臺灣當局和馬祖島上守軍的動靜。當獲悉臺空軍將在9日派飛機前往馬祖島迎接叛匪返臺的情報后,決定派出空軍戰(zhàn)斗機在臺灣海峽上空殲滅叛匪座機。該方案隨即遂上報中央軍委。
1月9日凌晨,中央軍委批準了福州軍區(qū)的作戰(zhàn)方案。上午,周恩來總理親自給空軍司令員打電話,指示空軍“有把握、有利就打掉它”。隨后,軍委空軍和福州軍區(qū)首長,分別對福州軍區(qū)空軍領(lǐng)導(dǎo)做了具體指示和部署。??罩朴喠酥苊艿淖鲬?zhàn)計劃方案,將任務(wù)交給當時駐福州機場的空軍航空兵第24師的兩對雙機來完成。
“懲叛”行動以殲5雙機為主,由副大隊長李純光和副中隊長胡英法駕駛;殲6雙機為輔,由副中隊長沈?qū)W禮、飛行員楊才興駕駛。兩對雙機拉開間隔,平行前進,以擴大搜索范圍,盡早發(fā)現(xiàn)敵機。為保障兩對雙機在海上低空作戰(zhàn)的空地聯(lián)絡(luò)暢通,福州基地還派出殲6雙機,在閩江口上空,高度6000米,擔任“架橋”(中繼機)和掩護任務(wù)。再從漳州機場起飛4架殲6在龍?zhí)锷峡?,高?1000米,擔任高空巡邏、掩護任務(wù),吸引臺灣當局的注意力,麻痹對方。
1月9日上午8時許,臺灣當局空軍派出1架C-47運輸機從臺灣島起飛到馬祖接運叛徒,8時37分飛抵馬祖機楊。該機場是鋼板鋪設(shè)的跑道,長度只有1200米,寬只有50米,起降大型運輸機的條件比較差。飛C-47的駕駛員雖號稱是“克難英雄”,但執(zhí)行這一特殊任務(wù)時仍心有余悸。畢竟這里距大陸僅20多千米,距福州機場也只有60多千米。心情十分緊張的飛行員,不太熟悉鋼板跑道,加上機場上有較大側(cè)風,飛機在降落時操縱不當,機身傾斜,機翼與鋼板跑道硬碰硬地摩擦,使飛機滑出跑道,最終停在草坪上。這次嚴重失誤雖未傷人,但導(dǎo)致機翼嚴重變形,無法完成接運“叛匪”回臺灣的任務(wù)。由于臺灣方面已經(jīng)在臺北機場做好了歡迎“反共義士”的準備,無奈之下當即派出1架PBY海上巡邏機,運送C-47的維修器材和人員,部分新聞記者也隨機一同去馬祖,搶得第一手消息。降落馬祖后,維修人員立即對C-47運輸機進行檢查,確認C-47機翼部分受損嚴重,短時間內(nèi)難以修復(fù),而PBY僅為8人的載荷量,無法完成接運叛徒、情報署官員和新聞記者等一大群人員的任務(wù),這下給臺灣當局出了個難題。臺灣當局高層經(jīng)過商議做出最后決定:從駐嘉義的救護機中隊派出1架HU-16(SA-16)“信天翁”水陸兩棲飛機,去執(zhí)行接送任務(wù),這也是無奈之下的權(quán)宜之計。
9日中午12時11分,“信天翁”終于降落在馬祖機場。此時馬祖機場有3架不同種類的飛機,用哪架飛機接運,接運多少人,什么時間飛,飛哪條航線,是否需要護航,均需要得到臺灣當局空軍的最終確認。最后認為從低空貼近海面偷偷將“叛匪”接運回臺灣是最佳方案,再派2架F-100A“超佩刀”戰(zhàn)斗機在高空策應(yīng),不與解放軍空軍殲擊機硬拼。
臺灣當局與馬祖機場經(jīng)過兩個多小時的無線電靜默,也熬不住了,開始實施無線電佯動,企圖試探解放軍空軍的反應(yīng)。
馬祖問臺北:“我們已經(jīng)準備好了,何時起飛?”
臺北方面答:“按原計劃行動?!?/p>
然后繼續(xù)靜默。一段時間之后,馬祖繼續(xù)向臺北發(fā)話:“剛才飛機故障,無法按時起飛,現(xiàn)故障已排除,準備起飛?!?/p>
臺北方面又答:“知道了,可以起飛?!比缓笥质且欢螘r間的靜默。
就這樣,馬祖與臺北方面反復(fù)多次的無線電佯動,停在馬祖機場的飛機始終沒有任何動靜,福州地區(qū)解放軍空軍沒有被所謂佯動所干擾,依舊是按兵不動。
至15時30分,心存僥幸的臺灣當局空軍,一直沒有偵測到解放軍空軍的無線電信號,認為“危險期”已經(jīng)過去,便命令馬祖機場“可以起飛”。15時35分,HU-16載著“叛匪”、臺情報署官員和新聞記者等一行人開始出動。其實這一行動早在解放軍空軍的嚴密監(jiān)控之下,可以說這架飛機已經(jīng)“在劫難逃”了。
就在“信天翁”起飛之前的15時33分,指揮所即令駐福州機場空24師的殲5雙機和殲6雙機進入一等戰(zhàn)斗準備。15時39分40秒,殲5雙機起飛;一分鐘后,殲6雙機起飛,兩組飛機間隔5-15千米,向“信天翁”追去。51分15秒,殲5僚機飛行員胡英法報告:“右前方4000米發(fā)現(xiàn)敵機?!?/p>
長機李純光立即命令:“你攻擊,我掩護!”同時他也發(fā)現(xiàn)了敵機。
??罩笓]所聽到飛行員的報告和通話后命令:“沒有發(fā)現(xiàn)新情況,堅決打!”
依據(jù)“誰先目視敵機,誰就有優(yōu)先交戰(zhàn)權(quán)”的規(guī)則,胡英法迅速占位,用400千米的時速向“信天翁”靠近至800米時首次開炮,因距離遠沒有擊中。繼續(xù)接近至560米時,胡英法二次開炮,擊中敵機尾部,距敵140米脫離,隨后掩護長機攻擊。李純光見僚機脫離,便伺機進入,并降低高度至200米,在敵機左后方抵近,連臺灣當局空軍的軍徽都清晰可見。此時的李純光用瞄準具光環(huán)將敵機套住,在距“信天翁”300米時以小角度進入果斷開炮,擊中敵機左側(cè)發(fā)動機,冒出白煙,隨即停轉(zhuǎn)。李純光在距敵機140米時向右拉起脫離,敵機只能靠右側(cè)發(fā)動機飛行,速度越來越慢,高度越來越低。
單發(fā)飛行的“信天翁”在最后關(guān)頭拼命向臺灣呼叫:“遭解放軍數(shù)架飛機攻擊,情況危急,請求緊急援助!”而臺北的指揮中心的官員也在緊張的叫嚷:“不要管它,怕死鬼,又在虛張聲勢!”此時的官員們也如夢初醒,沒想到解放軍的飛機來得如此之快,但此時已無回天之力,只有聽天由命了。
見負傷的敵機依然在飛行,李純光拉起之后反扣第二次進入,高度150米,時速減至300千米以下,冒著座機可能失速的危險,距敵機500米時開炮,再次擊中敵機尾部?!靶盘煳獭币再N近海面的高度向臺灣方向垂死飛行,李純光第三次進入,高度距海平面只有40-50米,距敵機310米,握緊駕駛桿的手指猛然扣動扳機,座艙下的火舌舔中“信天翁”右側(cè)機翼與機身的連接部,敵機上碎片頓時撒向海面。打紅眼的李純光見敵機負傷三處仍然堅挺不落,在距海平面僅20-30米高度上第四次進入,距敵機320米處開炮。這樣的距離按照殲擊機的速度來說就是一瞬間的事,李純光居然沒有看到是否再次擊中敵機,便沖了過去。僚機飛行員連忙呼叫長機:“拉起來!拉起來!”當他第五次準備進入時已貼近海面,眼見“信天翁”一頭扎入海里,沖起巨大的水柱。
沈?qū)W禮、楊才興駕駛的殲6雙機,途中沒有遇到敵戰(zhàn)斗機,安全返航。HU-16型飛機上,包括3名叛匪在內(nèi)的所有人員全部喪命。1月13日,福州軍區(qū)空軍召開隆重而熱烈的祝捷慶功大會。之后,周恩來、鄧小平、羅瑞卿等同志,在北京接見了李純光、胡英法等人,對這次戰(zhàn)斗的勝利給予了高度評價。
(摘自《航空知識》2016年第10期)
1943年2月至1944年8月,蔣介石擔任重慶中央大學校長。當時學校要求“見到蔣校長時,要立正敬禮”。某日,蔣路過學校操場,一群學生正在打籃球,沒注意到他的到來,沒立正敬禮。只見蔣介石用手杖狠狠地搗了幾下地面,大喝一聲:“校長來了!”學生們都被這冷不防的叫聲嚇蒙了,對著蔣介石呆呆地發(fā)愣。而蔣介石則以為學生向他行“注目禮”,滿意地笑了,轉(zhuǎn)身離去時邊走邊講:“玩去吧,玩去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