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律廷
很多人都以為美國的家庭教育很寬松,家長跟孩子是朋友關(guān)系。其實,這種民主平等的關(guān)系是建立在“契約精神”的基礎之上的。美國家庭都有“家法”與“家規(guī)”,唯有孩子尊重這些時,才可能談自由與民主!
我的侄女Nancy就讀于馬薩諸塞州康諾利中學,她是個典型的“中國小留學生”。有段時間她迷上了Facebook,在房東和老師的幫助下,她從這種“網(wǎng)絡社交癡迷癥”中走了出來。我將她的經(jīng)歷記錄下來,這塊“他山之石”或許可以幫助許多中國家長。
侄女癡迷網(wǎng)絡社交
我們一家人當初在為Na n cy找寄宿家庭的時候,是通過小留學生家長們的朋友圈。聽說某房東太太很會管理孩子,她的丈夫是教會牧師,自己的3個孩子均在名牌大學讀碩士和博士?,F(xiàn)在,她家里雖然住了3個寄宿的青少年,卻管理得井井有條。在接洽過程中,對方提出很多“家法”與“家規(guī)”——比如:晚上9點之前必須回家、每周承擔多少家務、帶異性朋友來家里時要申請等待。這些“家法”與“家規(guī)”,讓我們感覺很安心!
Nancy在很多朋友的強烈邀請下注冊成了臉書(Facebook)的會員。注冊之后,Nancy漸漸被收件箱里擠破的“添加好友請求”和“捅你一下”這類曖昧的消息所吸引。Nancy很快就被這個虛擬友情網(wǎng)站“綁架”了,她開始和朋友“攀比”起“人氣”,然后越來越頻繁地刷新頁面。
N a n cy睡覺的時間越來越晚,老師發(fā)現(xiàn)她上課無精打采,房東太太也詢問她是否需要去看醫(yī)生。也許因為身處異國他鄉(xiāng),Nancy特別看重Facebook里的友情,她一心只想累計好友的數(shù)目,來滿足自己被關(guān)注的需要。那段時間,她很少給家人打電話,當我們問候她的時候,她張口閉口都離不開Facebook。
身隔茫茫大洋,她焦慮的父母聯(lián)系到了學校的老師、學校隸屬教會的青少年輔導老師和Nancy入住家庭的家長。他們一直在勸慰我們家長說:網(wǎng)癮并非毒品,父母不需要太緊張,更不要強行命令孩子斷開網(wǎng)癮,并許諾一定會努力引導Nancy發(fā)現(xiàn)生命中其他“新的興奮點”,并且讓孩子在這件事情上逐漸學會自律。
說實話,如果Nancy在國內(nèi)的話,她的爸爸媽媽肯定會用砸掉電腦和手機、帶她參加戒網(wǎng)夏令營、減少娛樂時間等這類強硬手段幫她戒除網(wǎng)癮。但是,既然把閨女送到了美國,咱們就應該尊重美國的教育方式吧?于是,我們揪心地等待著。
房東太太的幫助
機會終于來了,一天晚上Nancy玩Facebook徹夜未眠,第二天早晨她實在撐不住了,可憐兮兮地對房東太太說:“我今天可不可以不要上學?我頭痛需要休息。”
房東太太堅定而溫和地說:“不行。你今天必須去學校,如果你不去的話,我會把你所有的行李都丟出去。因為你住在我家,我有監(jiān)護你的責任。玩通宵是你的權(quán)利,去上學是你的義務?!?/p>
Nancy只得去上學,她不知道房東太太竟然打電話到了學校,讓老師今天對她“多加關(guān)照”。這個“關(guān)照”不是我們中國家長理解的“讓她多休息”,相反老師當天在課堂上不斷向她提問,讓她幫忙搬東西,放學前還讓她參加了例行的協(xié)調(diào)小組活動—— 幫助一對有糾紛的同學做思想工作。
一天下來,精力充沛的Nancy經(jīng)歷到人生第一次“崩潰”,她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給父母打電話大哭了一場??捱^之后,她還得做例行的家務,幫助房東太太檢查垃圾分類,并且清理狗窩。
晚上,Nancy九點不到就睡了。她給輔導老師發(fā)了一封郵件,請她擔任自己的“網(wǎng)絡督導”。“網(wǎng)絡督導”可以隨時隨地檢查她的上網(wǎng)記錄并且控制她的上網(wǎng)時間,這是教會幫助國外青少年在“提高網(wǎng)絡自制力”(特別是抵制黃色網(wǎng)絡)的過程中常常采用的一種方法。
得知這一切之后,我對美國的這位房東太太豎起了大拇指。自始至終她從沒有對Nancy說過一句“少玩一點Facebook?!比欢齾s一直在等待時機,一招就點到了孩子的要害。
如果故事僅僅到這里,還算不上精彩。房東太太接下來買了一架鋼琴,她們一家沒人會彈,也沒有學琴的打算。買這架琴就是專門給Nancy用的。她在與Nancy父母的溝通中得知Nancy曾經(jīng)學了5年鋼琴,后來半途而廢。于是,她想到了這么一個“新的興奮點”。
她開始付費給Nancy,讓Nancy在自己喝咖啡的時候彈琴伴奏。在經(jīng)濟刺激和語言鼓勵下,Nancy重新開始了練琴。房東太太給她報名參加了本州青少年鋼琴比賽,以一件晚禮服為獎勵,讓Nancy找到了拼命練琴的動力。她還帶Nancy去參加一些青少年的音樂沙龍,讓Nancy感受到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教會的兒童唱詩班也向Nancy發(fā)出了義工的邀請,請她在他們排練的時候做臨時的伴奏,如果Nancy的琴藝不斷進步的話,說不定哪天她還可以在哥特式宏偉的建筑里一展風采……
這些措施都點燃了Nancy的夢,曾經(jīng)因為枯燥而懈怠的練琴一下子變得很美好。至于Facebook,Nancy已經(jīng)很少有時間去刷新了。最重要的,是她學會了自我控制,并且有了深刻的感悟。
由于我一直在Nancy父母和美國方面之間擔任翻譯,所以我親眼見證了Nancy走出網(wǎng)癮的全過程。當Nancy破壞“家法”與“家規(guī)”時,房東太太并沒有立刻翻臉,也沒有變成母老虎。她理性而淡定地尋找最好的時機,讓孩子吃到苦頭。此外,她還積極尋找對策,化危機為轉(zhuǎn)機……
如今,孩子網(wǎng)癮是個全球性的問題。中國的老師和父母常??嗫谄判脑偌訌娪泊胧5沁@種真實理性地引導孩子嘗到苦果,并且煞費苦心為孩子尋找“新的興奮點”的做法,我覺得更為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