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平平
一、問題式教學的概念
問題式教學并不是指教材的課后習題,更不是傳統(tǒng)教育中采用的題海戰(zhàn)術。所謂的問題式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啟發(fā)式提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進而實現(xiàn)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教師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針對性提出問題,使學生產生發(fā)散性思維,進而完成教學任務。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教師主要充當知識傳輸的角色,將已經成型的知識體系通過板書、課件等形式直接呈現(xiàn)給學生,同時也更為重視知識的應用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課后大量的習題訓練。應試教育模式的背景下,傳統(tǒng)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得分水平,但缺點也十分明顯。長期以來的被動學習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甚至對學習產生抵觸心理,不利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育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實現(xiàn)傳統(tǒng)教育模式向現(xiàn)代教育模式的轉變,因此以問題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越發(fā)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二、基于問題為中心的物理教學現(xiàn)狀
教改以來,國內教育工作者逐漸學習并引進問題教育模式,受限于應試教育的背景和學生被動學習習慣等原因,基于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國內的發(fā)展磕磕絆絆。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問題設置不當。設置合理的問題是問題式教學的核心,問題決定了該教學方法的有效性,重點體現(xiàn)在教師對問題難度的把握上。問題設置過難,學生完全無法入手思考,學生心理壓力過大,不但沒有啟發(fā)教育的效果,甚至還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問題設置過于簡單,學生可以輕易解答,沒有疑問就沒有思考,反而又回到了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中。
2.學生參與不積極。長期以來的“填鴨式”灌輸教育使得學生在高中階段已經養(yǎng)成了被動接受的習慣,因此課堂發(fā)言不踴躍是高中課堂的常態(tài)。從本質上看,問題式教學模式是一種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這恰恰需要學生進行積極的反饋。國內的問題式教學試點課堂中,往往出現(xiàn)教師提問后沒有同學應答或者應答者寥寥無幾的情況,最普遍的情況是回答問題的學生通常為固定的幾個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形成了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不良循環(huán),很多教師的“自問自答”現(xiàn)象又違背了問題式教學的初衷。
3.題目代替問題情況較為普遍。高中階段,升學壓力與傳統(tǒng)思維迫使教師和學生不敢、也不善于嘗試新的教育模式。因此問題式課堂常常變?yōu)榱曨}式課堂,最顯著的體現(xiàn)就是學生預習學案上的大量習題設置,題海戰(zhàn)術不但加大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也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問題式教學課堂教學方案設計案例
1.確定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主要包括:了解勻速圓周運動的特點;掌握角速度、線速度、周期、頻率等物理量的計算關系;重難點是各物理量之間復雜的計算關系。
2.教學導入。教學導入作為開始環(huán)節(jié)決定了課堂氛圍的走向。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問題進行引導:“在比較步行、自行車、公交車三者之間的速度快慢的時候,我們指的是什么速度?”“大家說說生活中最常見的圓周運動?(主要是輪子)”
3.新課教學。在完成教學導入后,新課教學階段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階段,這時教師應該設置更多和課程結合較為緊密的知識,并可適當穿插一些較為簡單的題目幫助學生形成隨堂練習的效果。如 “如何區(qū)別和度量物體做圓周運動時的線速度和角速度?”在學生發(fā)言后,可以通過旋轉圓規(guī)進行圓周運動的模擬,通過觀察圓規(guī)繞過的角度和劃過的弧長引導學生區(qū)別線速度和角速度的概念。
4.課堂總結。課堂總結主要用于了解和鞏固課堂教學成果。在進行課堂總結時,教師可以讓同學針對自己不清楚的地方自由提問,也可以在學生之間發(fā)起問答討論,最后由教師做補充和總結,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永久記憶。該階段要求教師把握時間安排,充足的討論時間是形成總結效果的必要條件。
教學設計是實現(xiàn)課堂教育科學化的需要,基于問題為中心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對教學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必要轉變教學觀念,逐步引導和鼓勵學生接受新的學習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qū)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