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香
(江蘇省高郵市人民醫(yī)院, 江蘇 高郵, 225600)
?
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的價值研究
劉永香
(江蘇省高郵市人民醫(yī)院, 江蘇 高郵, 225600)
2型糖尿病; 肥胖; 健康教育; 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
在中國,年齡超過20歲的人群中,糖尿病發(fā)病率已達9.7%, 2型糖尿病(T2DM)占糖尿病的90%以上。T2DM的發(fā)病機制已比較清楚,其中肥胖是引起T2DM的獨立危險因素。肥胖者糖尿病發(fā)病率是非肥胖者的4倍,合并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不僅預后不如單發(fā)患者,而且病死率也高出2.5倍。中國T2DM防治指南指出,治療糖尿病時應重視肥胖和超重等心血管危險因素的調控。全面有效地控制DM單靠藥物難以達到[1], 健康教育是糖尿病綜合治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糖尿病防治工作的保證與核心。本研究對T2DM伴肥胖患者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旨在探討其在臨床應用中的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10日本院收治的100例T2DM伴肥胖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和體質量指數(shù)(BMI)≥25 kg/m2, 將其隨機分為2組[2]。實驗組行72 h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CGMS),采用個性化健康教育,其中男33例、女17例,平均病程(3.4±1.2)年,平均年齡(53.2±8.6)歲,體質量指數(shù)(BMI)(28.3±2.7) kg/m2, 空腹血糖(FBG)(9.4±2.5) mmol/L, 餐后2 h血糖(2hPG)(16.2±4.3) mmol/L, 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IRI)(2.12±0.72), 收縮壓(SBP)(141.2±12.7) mmHg, 舒張壓(DBP)(90.5±9.8) mmHg, 糖化血紅蛋白(HbA1c)(8.6±2.1)%。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健康教育,其中男31例、女19例,平均病程(3.3±1.4)年,平均年齡(54.3±9.1)歲,BMI(28.1±2.9) kg/m2, FBG(9.1±2.7) mmol/L, 2hPG(14.9±3.5) mmol/L, IRI(1.97±0.69), SBP(139.7±11.8) mmHg, DBP(91.4±9.6) mmHg, HbA1c(8.3±1.9)%。2組皆排除孕婦、精神異常、藥物過敏、其他重要臟器(肝腎心等)疾患,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個性化健康教育
1.2.1 建立患者健康檔案[3]: 包括患者的基本情況、實驗室檢查指標、治療情況和自我管理教育情況[4], 針對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實際情況進行護理評估,確定初步護理要點,制定短期和長遠目標,可通過多種聯(lián)系手段(電話、微信、QQ等)進行針對性健康教育,保證專科治療和健康教育的延續(xù)[5]。
1.2.2 糖尿病基礎知識宣教[6]: 動態(tài)監(jiān)測血糖波動曲線,可達到可視化教育效果。讓患者對糖尿病的概念、發(fā)生和發(fā)展有清楚認識,認真宣講肥胖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罪魁禍首,與單發(fā)病比較,糖尿病伴肥胖有嚴重后果。鼓勵患者和家屬積極主動配合醫(yī)護人員實施健康管理,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達到最優(yōu)化的臨床效果。
1.2.3 制定減重計劃:T2DM伴肥胖患者健康教育的首要問題是控制體質量,護理人員應評估患者對體質量管理的意愿及信心,確定理想體質量,共同制定短期、長期體質量管理目標[7]: ①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與患者溝通,了解其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及不良嗜好,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② 制定減重目標,為患者制定安全、有效、可行的減重計劃,并囑患者持之以恒,一般以每周減重0.5 kg作為短期目標,以實測體征與標準體質量比較,不超過±10%為長期目標[8]。
1.2.4 飲食指導:制定個體飲食方案,限制總熱量攝入,合理分配;限制鈉鹽攝入;鼓勵進食富含抗氧化物的食品[9]。CGMS可分析各時段血糖水平,尤其能夠反映出飲食對血糖的影響情況,在飲食治療中,可防止高血糖、低血糖、黎明、蘇木杰現(xiàn)象的發(fā)生。消除誤區(qū): ① 因服用降糖藥過量飲食; ② 過度控制飲食,不能保證機體基本需要等。
1.2.5 運動指導:研究表明,運動在調節(jié)糖代謝、增加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血脂水平、延緩糖尿病并發(fā)癥發(fā)生與發(fā)展中有積極作用。制定個性化運動方案時,要根據(jù)患者年齡、性別、職業(yè)、體質和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反映的運動對血糖影響的情況綜合評估,選擇合理的運動方式、時間、強度和頻率[10]。臨床人員應特別提醒患者,不要錯誤認為降糖越快越好,而要循序漸進。
1.2.6 藥物治療與自我血糖監(jiān)測的依從性:糖尿病的治療目的是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改變其不良生活方式,指導合理用藥,使其真正了解糖尿病的危害、治療過程、正確的活方式以及定期復查的重要性,從而最大程度提高治療依從性,提升糖尿病的控制率[11]。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要對患者認真解析藥物治療和定期監(jiān)測對病情的作用,讓患者自愿積極配合,同時正確掌握治療技術和服藥劑量,不能隨意增減劑量。
1.3 觀察指標
比較2組患者5周后IRI、平均血糖值(MBG)、日均血糖波動幅度(MAGE)、最大波動幅度(LAGE)、高血糖次數(shù)、低血糖次數(shù)以及住院期間FBG達標時間。
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后,實驗組各項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相關指標比較
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控制血糖和體質量是關鍵,而治療過程是長期甚至終身的,因此對糖尿病患者開展健康教育以指導行為改變顯得尤其重要,可有效減少糖尿病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通過個性化健康教育與常規(guī)健康教育的比較,發(fā)現(xiàn)常規(guī)健康教育患者對疾病認識、飲食、運動、治療與自我監(jiān)測重視不夠,并且隨著離院時間的延長,部分糖尿病患者的遵醫(yī)囑行為有所減弱。定期來院復查分析結果顯示,常規(guī)健康教育患者組相關指標與個性化健康教育患者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一方面說明患者認識不深,另一方面說明健康教育溝通方式過于簡單,效果不佳,患者不能認真進行自我管理。此外,常規(guī)健康教育組雖然平均血糖控制相對平穩(wěn),但血糖波動未能較好控制。由此提示,糖尿病的健康教育要有針對性,只有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才能因人而異、有效地解決患者現(xiàn)存或潛在的健康問題,以滿足患者需求,提高健康教育的質量。
[1] Brown S A. Studies of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and outcomes in diabetic adults: a meta-analysis revisited[J]. Patient Educ Couns, 1990, 16(3): 189-215.
[2] 石永革, 趙擁軍, 仲小莉. 102例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代謝狀態(tài)及臨床特點[J]. 臨床醫(yī)學, 2006, 3(26): 65-66.
[3] 司漣, 萬兵花, 閔洪妹. 門診糖尿病患者管理檔案的建立與使用[J]. 醫(yī)學信息, 2011, 2(24): 832-833.
[4] 董玉梅, 梁麗, 劉國良. 肥胖糖尿病及臨床處理策略[J]. 實用糖尿病雜志, 2011, 8(3): 4-6.
[5] 王麗娟, 高俊香, 張興, 等. 健康檔案管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中的應用[J]. 護理研究, 2014, 10(28): 3549-3651.
[6] 李彬, 湯素瓊, 劉敬輝, 等. 糖尿病知識宣傳教育在糖尿病防治中的重要性[J].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1, 11(9): 1757-1759.
[7] 彭剛藝, 劉雪琴. 臨床護理技術規(guī)范(基礎篇)[M]. 第2版. 廣州: 廣東科技出版社, 2013: 190-192.
[8] 劉笑蘭. 120例2型糖尿病伴肥胖的減重體會[J]. 實用糖尿病雜志, 2007, 3(3): 63-63.
[9] 唐大寒. 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減重飲食治療[J]. 糖尿病天地, 2008(1): 54-55.
[10] 陶小紅, 時維東. 2型糖尿病運動療法新進展[J]. 東南國防醫(yī)學, 2009, 5(11): 429-431.
[11] 許樟榮. 護士在糖尿病教育和管理中承擔著重大責任[J]. 中華護理雜志, 2004, 39: 727-729.
2016-06-27
R 473.5
A
1672-2353(2016)22-150-02
10.7619/jcmp.20162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