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暉
摘 要:現代科技館展教人員,要以“科技館需要什么樣的展教人員”為職業(yè)標準來定位。這就需要從科技館怎么開展教育活動、活動內容、工作人員的任務這三個關鍵問題入手。要針對科技館展教人員和展覽活動的現狀,確定科技館教育活動的功能定位、展教人員的職業(yè)定位,從而確定科技館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展覽教育人才。
關鍵詞:科技館;展覽教育活動;展覽教育人員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5C-0004-03
科技館雖非正規(guī)教育場所,卻是提高市民科學素養(yǎng)的平臺。展覽教育人才隊伍建設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科技館教育活動的能力與水平。對展教人員的選拔標準,根據中國科協有關機構研究編制的科技館展教人員的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標準,其核心內容是科技館展覽教育人員需要具備什么樣的專業(yè)素質和技能。
一、展覽教育人員職業(yè)定位
現代展覽教育人員通常承擔多個崗位的工作,主要負責科技展品的輔導、答疑解惑、團隊導覽、主題導覽、VIP全程講解、科普劇表演、趣味科學實驗等,有時還負責展品的維修、維護。
展覽教育人員的定位是根據科技館社會分工確定的,是政府投入科技館的所有建設以及服務,讓廣大群眾消費體驗。也就是政府向科技館購買服務,讓市民消費體驗,消費者與買單者分離,消費者不買單,買單者不消費。如果消費者來得少,那么買單者就不愿意買單,這樣科技館就存在危機。
二、我國科技館展教人員及其展教工作現狀
(一)展教人員存在的主要問題
1.能力不足。
據調查,我國有的科技館自建成開放以來,除了編寫展品講解詞和舉辦科普報告會,從未自主開展過任何教育活動。從近幾年參加的全國科技館科技教育活動項目展評的項目來看,眾多教育活動項目偏重于知識和技能傳播,缺乏對科學方法、科學情感和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教學方法雖然增加了一些趣味性和動手環(huán)節(jié),但還是以講授為主。
2.學歷低,且專業(yè)不對口。
70%的展教人員學歷偏低,而且大多數是文科生,學教育學和理工專業(yè)的非常少,比例不到10%。全國很多科技館編制少,大部分為合同制聘用人員,從事展覽教育工作的人員聘用的占90%,收入低,無法像在編人員一樣評定職稱,雖然其中不乏優(yōu)秀輔導員,卻連評職稱的資格都沒有。
3.流動性大,人才流失嚴重。
由于沒有編制,加上收入低,很多優(yōu)秀的展教人員認為沒有前途,無法安心工作,導致講解過程簡單、技術含量低,缺乏發(fā)揮專長才智、實現個人價值的成就感和鉆研業(yè)務的動力。另外,許多觀眾把展教人員看作是“展廳保姆”“展廳保安”,把孩子全權交給展教人員看管,自己像游客一樣自由自在,展教人員的社會地位較低。這些也是留不住優(yōu)秀人才的主要原因,部分科技館人才流失率高達60%。
(二)我國科技館展教人員隊伍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科技館要不要開展教育活動?
一直以來,科技界認為科技館推行的是自主學習,輔導員的講解會干擾觀眾的自主參觀學習,不需要講解和輔導,只需回答觀眾的詢問或為其答疑解惑即可。科技展品已具備科普功能,只要能正常展出就行。因此,一些科技館基本不開展教育活動,甚至沒有專職輔導員,大多數科技館以保障正常運行、保證安全、維護秩序為主要責任和工作任務,很少甚至沒有關于教育活動的規(guī)定,更沒有數量、種類、水平的明確要求。正因為這些認識一直停在許多人的大腦中,才導致我國科技館在很長時間內存在“重展覽輕教育”“以展覽代教育”“有展覽沒教育”的現象。
2.科技館開展什么樣的教育活動。
科技館業(yè)內人士認為:現在的科技館展品輔導就是近似于博物館講解,像課堂上課、演講,只是將原理生搬硬套介紹給觀眾,簡單枯燥,觀眾則像參加開卷考試,把展品說明抄一遍,有多少觀眾理解了展品的工作原理不得而知。小實驗、小制作也基本上是固定套路,觀眾被動完成規(guī)定動作,沒有創(chuàng)新和挑戰(zhàn)。
3.目前科技館展覽教育人員的工作內容。
由于許多人甚至上級部門和部分領導認為展教人員也就是相貌端正、口齒清楚的講解員,只要識文斷字,能夠保障科技館正常運行,維護好秩序,做好觀眾接待就可以了,所以現代展教人員就變成了接待員、服務員、安全保障人員、講解員。
三、現代科技館及其展教人員的職責
科技館不同于游樂場和學校的原因在于:科技館有各種各樣奇特有趣的展品,不僅可以吸引觀眾的眼球,還可以使觀眾在參觀過程中學到知識,通過接觸展品、閱讀展品說明牌以及展教人員的介紹,了解隱藏在展品背后的科學原理,從而將展品負載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擴充知識積累,從而不斷拓寬知識面。這是一個體現好奇、興趣、探究、建構的科學素養(yǎng)的獲取過程。為觀眾營造從實踐中進行探究學習的情境,是觀眾獲得知識的過程。
因此,科技館需要一支高素質的展教人員隊伍。要想建立一支素質優(yōu)良、穩(wěn)定的展教人員隊伍,文化至關重要!只有文化導向、制度匹配與績效配套三者合力才能打造出一支“積極作為、勇于擔當、充滿愛心、公平競爭、勤奮學習、以人為本、素質優(yōu)良”的展教人員隊伍。
展教人員的成長需要一個好的平臺、空間、環(huán)境,全方位地支持采納大家提出的合理化建議,最大限度地調動展教人員的積極性。
在文化上塑造展教人員想做事、能做事、做好事的環(huán)境。要引導大家認識到科技館事業(yè)是高尚的事、體面的事。展教人員應該有廣闊的發(fā)展空間,要讓大家知道科技館事業(yè)的發(fā)展離不開他們的辛苦付出,“員工成長一小步、科技館事業(yè)發(fā)展一大步”,要讓展教人員有信心、有干勁,有強烈的主人翁責任感意識。使其明白認真做事是提高自己素質、能力成長的需要,是在為自己做事,同時也是在為社會做貢獻。在這方面就要求科技館領導層為展教人員提供應該做什么事的導向,提供能夠做好事情的平臺、做好事的氛圍,特別是領導積極鼓勵、帶領、幫助大家做事,個別人因做事而犯錯能夠得到足夠的包容和理解,工作做好做壞能夠給予及時評價,這樣有利于展教人員及時改正不足,提高工作效率。
四、科技館教育活動的功能和特征
(一)科技館教育活動的功能
科技館教育功能的載體主要包括:
(1)科普展覽作品(包括展品);
(2)科普網絡作品;
(3)科普影視作品;
(4)基于上述作品開展的科普教育活動;
(5)其他科普教育活動。
其中(4)和(5)可統(tǒng)稱為“教育活動”。上述教育活動中,展覽展品和教育活動是科技館最主要的教育功能載體。據調查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科技館只開展2.1種教育活動,15%的科技館沒有開展任何教育活動。全國科技館接待參觀總人數中,只有7.4%的觀眾參加了教育活動。那么有沒有必要開展教育活動,特別是基于展品的教育活動呢?
凡是在科技館工作的同仁都有這樣的感受,那就是觀眾來到科技館(特別是青少年),如同來到游樂園,只是在玩,有的甚至走馬觀花,能從展品中獲得多少科學知識、得到多大的收益不得而知。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如果將展品或專題展品只是展出,不進行必要的輔導、講解和教育活動,那么展品是否會失去展示教育的功能?
對此,上海師范大學教授鮑賢清得出結論:展品是場館學習發(fā)生的基礎,但并不能保證學習能自然地發(fā)生。美國博物館專家Leinhardt和Knutson主張:博物館中的學習是通過解釋性的對話作用于最后學習結果的。
那么,我們怎樣理解“解釋性的對話”呢?我認為,“解釋性的對話”就是展覽、展品的輔導、講解和其他幫助觀眾理解展覽、展品的教育活動;沒有“解釋性的對話”就沒有科技館中的學習,至少是難以達到學習效果。如果我們只是認為展品正常展出就可以了,放棄了教育活動,那么就將科技館降格為“科技展覽館”,甚至是“兒童游樂場”。
十多年前,業(yè)內人士就發(fā)現新建科技館普遍開館“門庭若市”,可是一年以后有的甚至半年不到就“門可羅雀”。科技館存在的問題讓政府對科技館的科普功能和社會效益產生質疑,認為沒有必要對科技館的運行繼續(xù)投入大量資金。于是科技館正常運行、更新改造、技術開發(fā)和實施教育活動的經費難以保證。經費少,就更難以開展教育活動;而教育活動少,則使科技館的社會效益更差,這樣科技館就陷入了難以自拔的惡性循環(huán)。
綜上所述,產生以上現象的原因大多是很少開展甚至不開展教育活動的科技館;而那些常年堅持開發(fā)并開展大量教育活動的科技館并沒有出現這種尷尬的局面。
原因一:教育活動的趣味性和教育效果激發(fā)了觀眾享受科學趣味的欲望,是吸引觀眾前來參觀的動力。
原因二:教育活動可以有連續(xù)性,延長觀眾參觀的時間,使觀眾難以一次參觀完全部展覽,而觀眾再次來到科技館時,又會看到不一樣的教育活動,有新的驚喜。
原因三:教育活動增強了科技館的科普功能,使政府和公眾看到了科技館的社會效益,政府便會繼續(xù)投入科普經費。
因此,事實證明:科技館不僅需要開展展覽教育活動,而且需要大量能夠開展高水平教育活動的展教人才。
(二)科技館教育活動的特征定位
教育活動是實現科技館教育功能的重要載體,是科技館運行的核心工作。展品是科技館最大的教育資源,基于展品的教育活動是科技館的基本活動。因此,分析展覽教育活動特征應從展品的特征進入。首先,模擬再現科技實踐過程。為觀眾營造在實踐中學習的情境,使觀眾直接得到學習的機會,和平時積累的知識相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其次,通過展品的輔導引導觀眾像參與科學實驗一樣觀察體驗展品。再次,通過引導觀眾參與模擬式的科學實踐,進行探究式學習,從中獲得更多的知識。這幾種展覽教育活動方式代表著當代先進教育學思想,表明了科技館的生存價值。所以,基于展品的教育活動理應和展品特征直接相關,并應通過教育活動使展品的教育功能和價值實現最大化。
五、科技館展教人員的定位和專業(yè)要求
(一)科技館展教人員職業(yè)的定位
科技館需要一支素質優(yōu)良、穩(wěn)定的展教人員隊伍?,F代社會環(huán)境對科技館展教人員提出非常高的要求,除了要擔負保障運行安全、維護秩序、導覽接待等工作,一個優(yōu)秀的展教人員還需要做到: ( 下轉12頁) (上接5頁)如何面對不同年齡、不同文化層次的人群;如何承擔天、地、生、數、理、化、能源、材料、機械、信息、環(huán)保等等各學科的教學任務;如何運用輔導、講解、授課、實驗、表演、游戲等形式進行教學。
為此,我們總結出科技館展教人員的定位:需要較高科學文化素質與教育活動相關專業(yè)技能,首要職責是開發(fā)和實施教育活動。
(二)科技館展教人員的專業(yè)素質與技能要求
依據上述工作任務和職業(yè)定位,科技館展教人員應該具備以下專業(yè)素質及基本技能:
1.要對歷史文化知識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多學科領域科學知識。能夠將教育學、傳播學、心理學運用于教育活動的策劃、實施之中。
2.了解并掌握探究式學習和啟發(fā)式教學方法,具備一定的寫作能力,能夠根據不同的觀眾特點,進行策劃編寫教案。
3.熟悉多種教育手段,熟練掌握語言表達、溝通、交流表演、互動技巧,以及科學實驗的操作過程,將教育活動方案付諸實踐。
4.熟悉科技館應急安全知識,具有處理突發(fā)事件的能力等。
本文只是對科技館展教人員人才隊伍建設的粗淺認識,不僅有待深化而且需要實踐檢驗。提升展教人員教育活動的能力和水平,是今后我國科技館事業(yè)的重中之重,是個艱巨的任務,希望和全國科技館同仁一起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龔劍. 新媒體與科技館的科學傳播[J]. 科學大眾,2015,(8).
[2]邱也. 科技館教育活動的開發(fā)思路和教學設計探究. 全球科學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館校結合——第七屆館校結合科學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1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