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俊玲
摘要:部分初中學生學習英語有一定的困難,這就要求教師耐心引導,激發(fā)學習興趣,讓他們滿懷信心,認真學習。
關鍵詞:英語;障礙;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168-01
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我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其他成績優(yōu)秀,唯獨英語很差。經(jīng)過深人的思想交流和細致觀察,我發(fā)現(xiàn)他們之所以英語學得不好,是因為學習上有障礙,學習障礙又使他們產(chǎn)生不良心理,最終導致學習效果不好,考試分數(shù)不高,逐步淪為所謂的"后進生"。
1.問題的提出
學校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人的發(fā)展過程中由于受先天遺傳因素和后天環(huán)境教育等因素的影響,構成人的素質(zhì)差異性和不平衡性。在課堂教學中,由于同一班級內(nèi)學生的個別差異與統(tǒng)一的教學要求之間的矛盾,總有一部分學習比較落后的學生感到學習困難。特別在我國現(xiàn)行教育制度下,以升學為唯一目標的應試教育影響根深蒂固,這不僅使原有的學習困難學生改善不了學業(yè),而且在不斷制造新的學習困難學生。就學校而言,可以這樣說,只要學校教育繼續(xù)存在,就必然會有相對而言的落后生或后進生存在。
2.英語學習中后進生的心理障礙分析
后進生在英語學習中的心理障礙主要是受非智力因素的影響。所謂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如動機、意志、性格、情感、注意、興趣、信念等,主要是:
2.1外語學習動機不端正。認為學習外語無用,學不學都可以,反正自己也不準備考大學、考研究生,有的則認為自己將來不準備從事與外語有關的工作,認為學英語是家長、學校的安排,因而其學習狀態(tài)是"要我學"而非"我要學"。
2.2成就動機和志向水平低。他們在學習上缺乏信心,總是處于落后消極狀態(tài),學習中很少得到成功的愉快體驗,所以形成了較低的成就動機水平。
2.3對英語不感興趣。大部分后進生初學英語時還有好奇、新奇感,但隨著內(nèi)容的增多,難度的增大,興趣逐漸地下降,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出現(xiàn)厭煩心理,放棄英語學習。
2.4外語學習注意力不集中。
2.5性格內(nèi)向,怕出錯受人恥笑,不敢和別人用外語對話,不敢多提問題。
2.6缺乏英語學習的自信心,自卑心理嚴重。認為自己天生不是學習外語的料,覺得自己很笨,有的則覺得反正老師、同學都瞧不起自己,因而滿不在乎,不求上進,采取消極態(tài)度。
2.7在外語學習上缺乏毅力,認為難學,自動放棄。
3.幫助后進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大多數(shù)后進生是"笨鳥后飛",甚至是"笨鳥不飛"。我們教師就只能帶著他們先預習,利用自習課幫助他們預習單詞。教會他們溫習音標、嘗試單詞的拼讀規(guī)律,試讀發(fā)音,了解詞性并理解詞義,瀏覽課文大意。和后進生一起學習實際上是幫助他們?nèi)绾稳W習英語,不要讓他們看到英語就頭疼。"教"是為了教給方法,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并且要少花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后進生的作業(yè)應經(jīng)常面批,這樣可以幫助他們查找產(chǎn)生錯誤的原因并及時訂正,而且養(yǎng)成他們早交作業(yè)的習慣。每天早讀課,后進生到老師面前朗讀前一天學過的單詞、句型、課文。幫他們歸納重點難點知識及有用的句型,每一章節(jié)結束后及時檢查做出反饋,叮嚀后進生萬萬不要把太多的遺漏留到下一章節(jié)又造成新的差距。
4.贊美學生,給學生以成功感
教師傳授知識的橋梁和潤滑劑是融洽的師生關系。事實證明,如果教師不熱愛學生,或者學生對老師有反感,那學生一定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因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消除逆反心理的有效手段。其實,后進生的逆反心理并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后天的種種原因造成的。其中有不少學生是因為基礎差,學習方法不科學,屢考失敗,以致逐漸產(chǎn)生厭倦情緒。糾正這種逆反心理的有效方法之一是使后進生體驗到自己學習上的進步。學習的成功,尤其是后進生經(jīng)過一定的意志努力之后取得的成績,足以使他們感到愉快,成為后進生愿意繼續(xù)學習的一種動力。因此,布置作業(yè)和考試命題,都應從后進生實際出發(fā),注重量力性和可接受性原則。教師應隨時關心后進生的進步,多加表揚,在課堂中多使用"very good", "excellent","congratulations"等贊美語。經(jīng)常讓后進生體驗成功,有意識地找出他們的積極因素加以肯定和鼓勵,這樣就會在潛移默化中使后進生對老師產(chǎn)生好感和信賴,兩者交融貫通,互為作用,使他們學習成績不斷提高。
5.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5.1學生之間的關系。教育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 一個學習集體中,同學之間友好的或敵視的態(tài)度,對他們的 學習效果有重大的影響:能從友好的相互關懷的同學那里得 到支持的學生比被同學排斥的在學習上更能夠發(fā)揮潛力。因此作為班主任,我努力地建立了團結、互助、和睦的同學之 間的關系,讓全體學生心情愉快,情緒飽滿的投入到英語學 習中去。
5.2師生之間的關系。一般說來,學生都能很重視老師 對他們的態(tài)度,視此為集體乃至社會對他們的一種評價。自 古就有"親其師而信其道"之說。要想讓學生學好英語,作為英語老師就得有強大的親和力。因此我時刻提醒自己要通 過學習來增強自己的人格魅力,同時要求自己公平公正的處 理學生問題,熱愛每位學生。因為愛能生情,情能生信任, 信任就能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激發(fā)無窮的學習力量和信心。這就是讓學生內(nèi)心獲得學習動力,而不僅僅靠外部壓力去強 迫他們學習。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也為后進生營造了良好 的學習氛圍。
總之,我們要用平等的眼光對待后進生,使他們找回自信,找回快樂。我們要用和藹的態(tài)度去接納后進生,使他們的轉(zhuǎn)化與發(fā)展成為可能。通過一段時間的指導,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有了顯著 地提高,能夠主動地參與到各種活動中去,正滿懷信心的面對新的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