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剛 Wang Chaogang
路徑與表達——作為過程的藝術
王朝剛 Wang Chaogang
1龐茂琨華之韻紙本色粉102×102cm2014
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當代藝術迅猛發(fā)展,傳統(tǒng)的學院教育備受沖擊。在新藝術樣式不斷嶄露頭角,裝置藝術、觀念藝術成為主體的大背景下,傳統(tǒng)的藝術基礎訓練模式受到質疑。素描作為一門主要的基本功訓練和造型能力訓練方式也逐漸被忽視?!?016中國素描大展”在當今藝術創(chuàng)作發(fā)展的多元背景下,重新把眼光拉回到我們的基礎認知,回到樸素的手繪能力,回到素描的再現(xiàn)和表達。
素描,學院教育
2016中國素描藝術大展
2016.9.23—2016.10.8
主辦單位:中國美術館
今年9月23日,以全國九大美術學院為構成的“2016中國素描大展”在中國最高級別的官方美術館——中國美術館隆重開幕。這是近些年最為正式和最高層次的素描作品展覽,從展覽計劃開始到成功舉辦,無不受到各藝術院校的高度重視和全國藝術界的普遍關注。眾所周知,進入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當代藝術迅猛發(fā)展,傳統(tǒng)的學院教育備受沖擊。在新藝術樣式不斷嶄露頭角,裝置藝術、觀念藝術成為主體的大背景下,傳統(tǒng)的藝術基礎訓練模式受到質疑。素描作為一門主要的基本功訓練和造型能力訓練方式也逐漸被忽視。這個素描大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在當今藝術創(chuàng)作發(fā)展的多元背景下,重新把眼光拉回到我們的基礎認知,回到樸素的手繪能力,回到素描的再現(xiàn)和表達,其價值彌足珍貴。
中文《辭?!防镞@樣解釋“素描”:單以黑色描寫,不加色彩之畫也,如黑筆畫、鋼筆畫、木炭畫等,統(tǒng)稱素描。
現(xiàn)代意義上的素描是一種西方概念?!八孛枋抢L畫藝術的基礎”這是一種建立在客觀模仿主義之上的造型體系,是去除了色彩關系的表現(xiàn)方法。中國傳統(tǒng)繪畫從來沒有注重色彩的探究,但也難以歸入素描的范疇。古人以墨帶線,勾勒點畫,即使隨類賦彩,也是簡潔和諧。在黑白中構建山川丘壑,在線條里表達人生和理想。樸素的顏色體系并不限制豐富的表達語系,符號化的線條用筆、自由隨心的透視構圖創(chuàng)造出主觀和意象化的圖像。傳統(tǒng)國畫中的線描最接近素描的概念,具備收集素材,練習線條和塑造形體的功能,也演變?yōu)殡S類賦彩的工筆畫,但西方傳統(tǒng)素描在方式方法上更注重對客觀世界的寫實性塑造。
盡管世界各國的古代巖畫已經具備素描的雛形,但素描作為一種西方繪畫方式,用一種樸素的方式來研究形體、結構、比例、空間和質感,來訓練敏捷的觀察和造型能力卻是從西方文藝復興時期開始的。西方古典大師的許多素描作品都是作為一種研究手稿和創(chuàng)作草圖而存在的。法國繪畫大師安格爾說過:“素描是可以使藝術作品取得真正的美和正確形式的唯一基礎”。
素描作為一種繪畫創(chuàng)作的路徑,它一度被看成是提高造型能力、建立審美意識和磨練藝術風格的“煉金術”。對于繪畫來說,它的基礎作用尤為突出?!袄L畫拒絕素描的體驗,就意味著它拒絕開始”(德加語)。在歷史的演變中,素描也成為一種媒介方式獨立出來,它獨特的審美材質以及和版畫的結合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經典的作品。今天看來素描不僅只是造型藝術基礎訓練的方法,隨著藝術表達媒介的拓展和藝術的多元化,我們可以更加認識到素描在造型藝術中的獨特語言魅力。
2趙青女子人體紙本鉛筆半開2016
3趙文悅庫爾貝先生,你好紙本鋼筆60×45cm2015
所以,“素描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盡管沒有色彩的作用,但它仍然能相當充分、相當深入地表達藝術家的思想,顯露出作品的精神內涵。正因為沒有了色彩等因素的干擾,素描才顯出了它那種單純而樸素的魅力,使觀者更能明確而直接地感受到藝術家的視角和意圖。因此,素描并非僅僅只是繪畫的基礎技能和手段,它完全可以成為獨立的、完整的藝術作品,同樣能表現(xiàn)出藝術家的藝術個性以及適應藝術家所選擇的各類題材對象?!保嬅骸端孛枳鳛橐环N藝術》)
素描的概念和表現(xiàn)方式,最早于公元18世紀由意大利畫家郎世寧傳入中國。他把西畫中的明暗、光影和透視法則運用于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中。在1724年為雍正祝壽所繪的《禽獻英芝圖》中,郎世寧充分展示了他的西畫功底和中國畫能力。這幅作品造型準確、表現(xiàn)精細,運用素描的明暗和光影效果使圖中物象顯現(xiàn)出傳統(tǒng)中國畫沒有的凹凸立體感。20世紀初,最早一批留洋藝術家遠赴歐洲學習,開始系統(tǒng)地學習西方繪畫技法。無論從文化理念還是表現(xiàn)方法上,素描都成為了學習西洋美術的開始與重點。歸國之后,以徐悲鴻為代表的藝術家開始在中國藝術教育中引入西方學院教學模式。西方的素描語言也成為不可或缺的課程,或獨立、或融入中國文化的意蘊,為上世紀的中國美術融入西方美學觀和探索新藝術表現(xiàn)形式開辟了路徑。
素描作為一種藝術,它有既定的表達范式,也有不斷拓展的邊界。在藝術的學習和探索中,它也是一個過程,一個過渡的橋梁。因此在今天的藝術院校,面臨復雜多元的當代藝術發(fā)展背景,素描教學更加充滿變化和挑戰(zhàn)。
1梁益君人體寫生紙本鉛筆半開1982
中國美術院校的素描訓練體系中,很長一段時間由徐悲鴻從法國學院派素描和蘇俄素描模式占據絕對權威并影響至今。在四川美術學院漫長的發(fā)展道路中,也同樣如此。老一輩藝術家劉藝斯、葉正昌、劉國樞、魏傳義、張方震、馬一平等是其中杰出的代表。60年代,師從蘇聯(lián)馬克西莫夫教授的魏傳義在川美開設的“蘇派班”和參加羅馬尼亞博巴教授培訓班的夏培耀在川美開設的“羅派班”同時教學,并行不悖地進行教學試點,使川美的素描教學建立了更為明確的特色體系。70年代末到80年代,這種大一統(tǒng)模式被變革的思想打破。首先是以馮星平為代表的“馮氏素描”,在蘇俄模式的基礎上,采取大刀闊斧式的頗具水墨感的木炭條用筆,加強了節(jié)奏和虛實對比,在寫實素描中強調主觀表現(xiàn)性。“馮氏素描”正是以堅定的表現(xiàn)性和風格趣味對當時四川美術學院的素描體系影響頗大。與此同時,古典主義語言伴隨照相寫實以及各種西方流派風格樣式都開始嘗試和生長。90年代中期之后,四川美院的教學逐漸開始進行全面改革和試驗,同樣,素描的教學改革也勢在必行。
首先,在課時量上做了調整,素描課從原先的58%減少到40%。這個調整減少了不必要的重復訓練,為創(chuàng)作型的課程留下空間。不再是四年單一的寫實訓練課程,而是把素描課程從“造型能力”,到“語言體驗”,到“素描的表現(xiàn)性”再到“素描的主觀表達(即創(chuàng)作性素描)”作為不同的邏輯單元進行有機的編排,逐步提高學生的綜合基礎能力和思維架構,由此輕松過渡,成為創(chuàng)作的橋梁。
在“創(chuàng)作帶動教學”的理念下,素描基礎課不是目的,它更是一個路徑,不過它自身也有一定的“成長”規(guī)律。因此,素描課的開展必須圍繞創(chuàng)作進行。今天中國絕大多數(shù)專業(yè)藝術院校都成立了基礎教學部,統(tǒng)一為各專業(yè)方向的學生進行基礎教學,素描也就成了類似的一種通識課。四川美術學院是全國專業(yè)美術院校中為數(shù)不多的沒有成立統(tǒng)一基礎部教學的院校。油畫系的基礎教學由本系科自行設定和編排?;A課程包括素描和基礎色彩兩部分。素描課從一年級到三年級包含五個課程:肖像寫生、人體解剖和全身肖像寫生、人體寫生、向大師學素描和素描的深入表達,綜合性素描和視覺表達。這五個遞進關系的基礎訓練課程分別對應“造型能力”、“語言體驗”、“素描的表現(xiàn)性”和 “素描的主觀表達”。從基本的造型訓練到素描的語言體驗再到視覺表達,達到從基礎認知到創(chuàng)作表達的轉換。
素描訓練對于藝術學子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是一個建構的過程,是一個表達的過程,它為創(chuàng)作提供基礎和動力,本身也可以構成一個完整意義上的創(chuàng)作表達。
在當代國際國內藝術語境和全球藝術資訊同步的時代背景中,在架上繪畫與寫實繪畫日趨邊緣化的今天,已有的傳統(tǒng)素描教學不斷受到新藝術樣式和思想的沖擊。學院教學在堅守和試驗中不斷尋找和建立自己的邊界。四川美術學院如何在今天的學院素描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更多元的傳統(tǒng)與當代素描視野,提供更為豐富的審美資源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即使在具象寫實素描訓練中,除了已有的成熟的蘇俄素描模式以及西方傳統(tǒng)意義上的以客觀理性探究模仿客觀物象的再現(xiàn)式造型審美觀,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以心觀象,方得其理”的造型審美觀也值得更多地挖掘。通過不同維度的素描訓練,讓學生感受文化,表達觀念,覺悟個性,塑造精神,提高審美。
2邵常毅人體寫生紙本鉛筆半開1993
學院素描教學體系的存在意義就在于增強學生的造型審美能力和藝術感知。面對未來可能選擇不同藝術方式的學生來說,注重教學方式方法的不斷調整和改進,為學生提供更加寬泛深厚的基礎儲備尤為重要。面對不同個性氣質的學生,面對紛繁復雜的藝術樣式和潮流,既因材施教,又挖掘共性,從而緩解藝術判斷上的差異性而造成的文化焦慮。
近些年來,川美油畫系不斷出現(xiàn)運用素描方法進行創(chuàng)作的青年藝術家,他們在這樣樸素的材料體系中,卻能夠建立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作語言,表達觀念,獲得藝術界的認可。這正好印證了我們的初衷:素描是一個路徑,更是一種表達。
Method and Expression ——Art as the Process
Since 1980s,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has developed rapidly, exerting strong impact on traditional college education. With various forms of new art emerging, and installation art, conceptual art becoming the subject, traditional basic training form of art is doubted. As a major form of basic training and practice of modeling ability, drawing is gradually ignored. “2016 The National Art Exhibition of Drawing” takes people back to the basic recognition, austere hand drawing, reappearance and expression of drawing.
Drawing, College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