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軍
在一次中美校長教學方式變革論壇上有這樣一個案例:一位有經(jīng)驗的校長新調(diào)到一所學校,他想在新學校進行一項課程改革,但是沒想到,在征求學校領導班子、骨干教師的意見時卻遭到了大家的強烈反對。
如果你是校長,你如何決策?有四個選項:①積極做好各方面的思想工作,努力說服大家支持課程改革;②充分尊重教師們的意見,維持原有的課程體系不變;③選擇幾個有創(chuàng)新意愿的教師,鼓勵他們小范圍嘗試課程改革;④保持原有的課程體系不變,利用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開設多種促進綜合素養(yǎng)的課程,慢慢向原有的課程體系中滲透有利于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有關內(nèi)容。這四個選項也是代表著目前學校管理者的幾種常見的決策方式。
在四項選擇中,中美校長的選擇趨同性很高,選擇②的均為0%,選擇③的占到了65%和73%。這說明大家都認同采用小范圍實驗,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大家的認識,待時機成熟再全面推進。也就是變革是必須的、但是需要科學穩(wěn)妥地推進。
我們無法要求教師在行動初期就達到思想統(tǒng)一、步調(diào)一致,往往越是有自己獨特教學經(jīng)驗的教師,初期的抵觸情況越嚴重。這個時候,行政命令的強制干預可能僅限于形式,未必能直達思想深處。所以,初期有部分教師不理解,甚至不作為,我們雖然著急,但并未強迫過。
例如,為了能夠更好適應當前的教育形勢,推進課堂教與學方式的變革,學校自2015年3月起引入了“小組合作教學方式改進”項目。項目的進行過程并非一帆風順,雖然前期做了相關理論知識的培訓,但是讓習慣了傳統(tǒng)課堂的教師一下子轉變思想,從課堂的主導者變成學生合作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多少還是有些不適應,短時間難以轉變。項目開展初期,教師不熟悉模式,學生沒有經(jīng)過訓練,課堂上磕磕絆絆,經(jīng)常出現(xiàn)教學內(nèi)容完不成、課堂秩序混亂的現(xiàn)象。還有很多來自項目內(nèi)的教師的自我不認可以及項目外的教學干部的質疑:學生組成小組會不會隨便說話?上課進度無法控制怎么辦?教師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要改變教師的傳統(tǒng)觀念。
首先,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相結合,解決問題。我們根據(jù)教師實踐深入探究以下四個內(nèi)容:合作小組的組織與管理;小組合作學習氛圍的創(chuàng)設;小組合作學習任務的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策略。小組合作技能上去了,一部分教師的問題便迎刃而解了。通過不同類型課程設計提高課堂教學實效,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學科教師共同合作設計和實施不同課型,如示范課、接力課、同課異構、單元整合課。在這些課程設計中,教師聚焦問題、共同教研,課堂教學實效得到了大幅提高,教師們開始對這個項目有了一定的信心。
其次,自我反思和外出學習相結合,堅定信心。在項目推進遇到阻力的時候,我們召開項目的反思總結會,讓大家看到我們?nèi)〉玫某尚В宰龅煤玫慕處熀桶嗉墳榉独?;同時,走出去,到小組合作學習比較成功的學校學習聽課交流,看到項目的未來前景;結合學校的實際,補充教學主管深入項目,為學科教學的本質把脈,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第三,用學生的變化帶動教師的變化。小組合作學習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不僅充分促進了師生間、生生間的相互交流,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在這樣的學習方式下,學生的自主學習、獨立學習、合作學習、自信表達等都有明顯改進。教師也慢慢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改變,從教學觀念到課堂角色及教學方式,更多的教師被項目吸引,也慢慢開始嘗試。正如一位教師的感悟:“如果我們堅持總是扶著學生過河,那學生永遠也學不會過河的方法,逐漸變得越來越依賴教師的引導,而不會學習、不會思考,只有把實踐和思維過程還給學生,才能真正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使學生走得更遠?!?/p>
項目實施和探索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問題、有困惑,這都是發(fā)展的必經(jīng)階段。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只是諸多有效教學方式中的一種,沒有哪一種教學方式在所有情況下都優(yōu)于另一種,很多教學方法都是合理的,選擇哪一種特定的模式依賴于教師的教學目標、學生特點以及社會認可的教育目標。
教學的任何一項變革,只有真正自覺自愿、自下而上地推行起來,才能真正產(chǎn)生實效。在項目推進的過程中,管理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關注項目進展情況,及時通過積極的教學實踐解決項目實施中的問題;其次是注重思想引領,通過反思和培訓讓教師認清教育潮流與趨勢,堅定前行的信念。
編輯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