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為
言語活動中的聽是主動的解釋而不是被動的感知;是積極的認知構建而不是單純的聲學事實。積極、有針對性地訓練聽的認知技巧,能夠使學生的聽力得到有效的改善與提高。聽力訓練同時還是思維訓練,可以鍛煉專一的注意力,瞬間的強記能力,聽話時的聯(lián)想力、想象力等。通過實踐,我研究出以下幾種提高聽力的策略:
1.注重訓練聽的技巧
一是心中有數(shù),有目的地捕捉信息。學生聽前應瀏覽題干與所供選項,預計聽力材料的可能內容和體裁,根據問題與所供選項的有關內容,有的放矢地去捕捉需要的信息。二是對照題目,有方法地辨認信息。應指導學生在聽第一遍時對聽力內容作簡要的勾畫摘錄,邊聽邊將自己聽到的正確的內容用一種符號畫在選項的下面。在聽第二遍的時候,注意核查鉛筆圈畫的內容是否準確,檢查自己體會的主要內容是否正確。在聽第三遍的時候,仔細辨別其他錯誤的選項,畫出它到底錯在哪。三是總體把握,準確地反饋信息。人腦對外界信息的記憶是有限度的,想完完全全地記住所有信息反而可能會影響到對聽力材料中的主要內容、重要信息的記憶、理解和反饋。我們應訓練學生著眼于整篇內容的基本理解,從總體上去把握材料,進行準確的總結概括。
2.形成聽力訓練的梯度
聽力訓練梯度安排如圖。
3.重視常態(tài)教學中的聽力訓練
常態(tài)教學中的聽力訓練有4大類。1.句子類:聽出句子中生字新詞的讀音,如聽同學讀書能指出讀音問題等;搜集句子中的優(yōu)美詞語;聽出句子的重音及其表意重心;聽出句子的語氣、修辭。2.語段類:簡要歸納所聽語段的大意;聽出語段的中心句;搜集語段的有關信息;根據所聽語段,表明自己的觀點或收獲。3.文章類:記敘類文章把握記敘的要素、記敘的順序、記敘的結構等;說明類文章把握說明事物的特征、主要的說明方法、說明的順序、說明的語言等;議論類文章,聽出作者的觀點,歸納論據和簡單的論證方法。4.口語交際類: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意圖和觀點;注意聽出話語中的言外之意;聽出對方話語中的錯誤;根據所聽內容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幾種形式互相融合,互相彌補,交錯進行。
4.豐富聽力訓練的方式和內容
聽力訓練的方式是可以多變的,如利用課前三分鐘圍繞單元主題交流隨感,進行評價。訓練的內容來源可以是文字材料、磁帶、光碟材料,也可以是社會生活中的現(xiàn)實場面和情景,還可以是學生的對話和課堂模擬情景。訓練的場地既可以是校內,也可以是校外。訓練的方式既可以是課堂集中訓練或穿插訓練,也可以是學生課后的分散交流。我還將名著閱讀與聽力訓練結合起來,設計了聽評書段子訓練聽力的實施方案。例如,課上由評書段子引入開展閱讀教學,課堂中欣賞、品評;查找評書內容與課文內容有什么不同;課下泛讀古典名著相關情節(jié)進行交流等。
編輯 肖佳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