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云 白滿靈
介入化療聯(lián)合胃鏡下粒子植入治療中晚期胃癌的療效觀察
馬小云 白滿靈
目的:本研究旨在觀察兩種方法聯(lián)合治療中晚期胃癌患者的療效,通過對患者生存時間、生活質量改善等情況的隨訪明確聯(lián)合治療優(yōu)勢,為臨床推廣提供理論依據(jù)。方法:按照自愿選擇的原則,將接受治療的患者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20例單純行選擇性腹腔動脈灌注化療,選擇一支或多支灌注化療藥物奧沙利鉑、羥基喜樹堿、亞葉酸鈣;觀察組18例除給予對照組治療外聯(lián)合經(jīng)胃鏡下植入5-Fu緩釋粒子治療。結果:觀察組共18例,(CR+PR)16例,總有效率達89.99%,對照組共20例,(CR+PR)11例,總有效率55%;同時觀察組生存率及生活質量較對照組均有明顯提高。結論:對中晚期胃癌患者,選擇性腹腔動脈灌注化療聯(lián)合胃鏡下粒子植入化療較單純行選擇性腹腔動脈灌注化療療效有明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質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中晚期胃癌;聯(lián)合化療;動脈介入化療;胃鏡下粒子植入;5-Fu化療緩釋粒子
甘肅省是全國的胃癌高發(fā)區(qū),尤其以河西走廊地區(qū)最為顯著,近年來,對于胃癌高發(fā)因素的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使得胃癌發(fā)病率逐年下降,但中晚期胃癌患者數(shù)量仍然較多,雖可選擇手術、化療等方法,但療效不能令人滿意。選擇性腹腔動脈灌注化療術臨床應用時間較長,對減輕腫瘤浸潤深度,減小瘤體療效確切,技術相對成熟;經(jīng)內(nèi)鏡下化療粒子植入治療進展期胃癌是近年來開展的一種新興的治療技術,靶向治療優(yōu)勢明顯。我們通過觀察兩種方法聯(lián)合治療進展期胃癌患者的療效,與單純腹腔動脈灌注化療比較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生存時間,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中晚期胃癌患者38例,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齡42~76歲,平均年齡61.5歲。均經(jīng)胃鏡和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且TNM分期均為Ⅲ期以上。按照自愿選擇的原則將全部患者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單純動脈介入化療組)20例,平均年齡(61.3±10.6)歲,其中中分化腺癌8例,低分化腺癌12例;觀察組(聯(lián)合治療組)18例,其中中分化腺癌7例,低分化腺癌11例,平均年齡(61.60±9.56)歲,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Seldinger技術,經(jīng)股動脈插管,先行腹腔干動脈造影,根據(jù)病變部位及腹腔動脈造影,選擇性插管胃左動脈、胃右動脈、胃十二指腸動脈和胃網(wǎng)膜右動脈,根據(jù)胃癌的部位及組織血供情況選擇1支或多支動脈灌注化療藥物。經(jīng)動脈灌注奧沙利150mg/m2、羥基喜樹堿20mg/m2、氟尿嘧啶750mg/m2、亞葉酸鈣200mg/m2,后用明膠海綿栓塞每4周為1個療程,用藥2個療程評價療效。
觀察組患者除對照組治療外聯(lián)合使用粒子植入化療,具體方法為術前常規(guī)檢查,根據(jù)病變范圍和大小選擇合適的緩釋化療粒子劑量,常規(guī)進鏡達病變部位,準確定位穿刺部位,沖洗表面污苔,充分暴露腫瘤,然后將粒子植入器通過內(nèi)鏡管道到達腫瘤部位,將植入器針芯推出對準腫瘤瘤體穿刺點將化療粒子種植到瘤體內(nèi),根據(jù)瘤體的大小選擇多個穿刺點種植化療粒子,植入器針尖角度與瘤體所在平面保持45~60°為最佳,若瘤體組織松軟,每次同時植入3~5?;熈W?植入順序由遠到近,線性排列,術中若出血可用凝血酶,8%冰鹽水去甲腎上腺素溶液噴灑。
1.3 療效觀察 采用Muller標準評價療效(原發(fā)病灶大小改變、局部淋巴結改變、轉移灶的控制情況、生存期等)。①完全緩解(CR):病灶完全消失;②部分緩解(PR)部分反應:縮小率大于或等于50%;③穩(wěn)定(SD):縮小率小于50%;④進展(PD):病灶大于25%以上或出現(xiàn)新病灶。臨床療效(CBR)根據(jù)FDA標準進行評價,觀察指標:疼痛程度,止痛藥消耗量,行為狀態(tài)評分,體質量改變等,有效者為至少1項改進持續(xù)4周以上而其他幾項均無變化。首次治療后30天評價療效,此后進行無病生存(DFS)和總生存(OS)隨訪評估(半年、1年、2年)。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分析。率的比較應用χ2檢驗,生存率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兩組間生存曲線的比較用Log-rank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療效分析 對照組1例達到CR,10例達到PR,總有效率為55%。觀察組3例達到CR、13例達到PR。總有效率為88.9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2.2 生存情況 應用Kaplan-Meier法計算6個月、1、2年的累積生存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Log-rank檢驗顯示兩組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累計生存率比較[例(%)]
2.3 生活質量 對于中晚期胃癌患者的吞咽困難、體重、食欲、疼痛等生活質量的改善,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癥狀及一般狀況改善情況[例(%)]
2.4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均有惡心、嘔吐、腹痛、白細胞下降,程度均為I~Ⅱ度,轉氨酶輕度升高,經(jīng)保肝及應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對癥治療后能恢復正常。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結構及環(huán)境因素的改變以及對早期胃癌診斷的重視程度逐年增加,診斷手段愈加完善,胃癌的發(fā)病率較前略有下降,但因胃癌早期癥狀不典型,多數(shù)患者發(fā)現(xiàn)時已屬中晚期胃癌,失去了手術的機會。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為全身化療,靜脈化療時病灶藥量僅占全部給藥量的4.0%,為在病灶局部取得有效的治療濃度,須加重藥量或聯(lián)合用藥,但會加重毒副反應,毒副作用增加而有效率僅為20%~50%[1,2]。所以尋找一種更適合中晚期胃癌的治療手段成為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選擇性動脈介入化療能明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同時也有學者從組織學證實,動脈介入一次性灌注大劑量化療藥物后,病理組織學改變有效率達100%。動脈介入化療經(jīng)肝腎破壞、排泄少、局部血藥濃度高、靶向治療作用明顯而靶器官以外組織化療藥物濃度低、能減輕化療全身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有研究表明,動脈介入化療栓塞總有效率81.67%[3]。5-氟尿嘧啶緩釋粒子植入劑具有緩釋和靶點的雙重性,內(nèi)鏡下粒子注射能夠精準定位,有效加強治療效果,充分發(fā)揮選擇性區(qū)域化療作用,使腫瘤細胞受到持續(xù)、高濃度、恒定的攻擊[2]。其植入胃癌組織后藥物維持時間為l5~30 d,藥物緩釋滲透半徑為3~5cm,緩慢釋放出的5-FU,在細胞內(nèi)轉變生成5-FU脫氧核苷酸(5F-dUMP),抑制脫氧胸苷酸合成酶,從而影響DNA合成;其又以偽代謝產(chǎn)物形式摻人RNA中干擾蛋白質合成,對胃癌各期細胞均有殺傷作用,有報道近期總有效率64.7%,平均有效率79%[4,5]。
本研究通過使用兩種不同局部化療方式聯(lián)合進行靶向治療,汲取了兩種方法的優(yōu)點,可顯著促進晚期胃癌患者病變緩解,總有效率達89.99%,顯著降低了靜脈化療的全身不良反應,不增加化療毒副作用,對改善胃癌晚期患者生存狀態(tài)有顯著作用。
[1]張?zhí)鞚?徐光煒.腫瘤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421.
[2]肖興國.內(nèi)鏡下5-FU緩釋化療粒子注射治療晚期消化道腫瘤療效觀察[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5,36(4):108-109.
[3]陳瑞紅,于紅剛.中晚期胃癌介入化療的臨床研究[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5,32(3):481-482.
[4]王建寧,翟啟智,朱祖明.內(nèi)鏡下植入緩釋化療粒子治療食管、胃癌的近期療效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19(33):4284-4285.
[5]趙鵬.內(nèi)鏡下緩釋化療粒子植入治療進展期胃癌的療效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1,32(5):950-951.
A
1004-2725(2016)11-0833-03
733000甘肅 武威,武威市人民醫(yī)院消化科(馬小云),肝病科(白滿靈)
馬小云,E-mail:579916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