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敬
河北省深澤縣橋頭鄉(xiāng)耿莊村小學
?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藝術(shù)
韓 敬
河北省深澤縣橋頭鄉(xiāng)耿莊村小學
有人認為,一名教師只要有了豐富的知識,懂得了一定的教學方法,就不需要去刻意地在語言表達上下工夫了。也有人認為如果教師掌握了一般口語的交際技巧,教育教學中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教師語言。事實上,這樣的說法并不準確。荀子早就說過:“誦說不陵不犯,可以為師”洞察精微的道理并能表述出來,才可以為師。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yǎng)是合理利用教學時間的重要條件”,教師的語言是“一條紐帶”,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所以教師的語言就成為了一種藝術(shù)。
從小學語文課來看,課堂中教師的語言更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認為語文老師在教學中特別要注意語言的修養(yǎng),讓教師的語言成為孩子們心目中一種美的藝術(shù)。
也許粗一看,這一點似乎很容易做到。實際不然,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不難發(fā)現(xiàn),有些老師在上課時敘述混亂,語脈不暢;說明不準確,層次不清,越想表達得清楚卻越是表達不清。比如,有一位老師力圖使用啟發(fā)式教學法,故多用提問語,但是事先卻沒有經(jīng)過仔細地安排,于是提出的問題難易不當,數(shù)量失控,頻繁地使用“為什么”“怎么”之類提問,學生根本來不及思考;又過多地使用“對不對”“是不是”等選擇性問句,因為太容易,學生根本不用思考。有人調(diào)查過一些教師使用提問語的情況,發(fā)現(xiàn)一教師一節(jié)課竟提了多達117個問題,毫無意義的提問浪費了寶貴的教學時間,但結(jié)果確是學生暈頭轉(zhuǎn)向,學無所獲。
人們常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做到上課時語言的簡明精練實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能夠考慮到每一個細節(jié),需要對所說的每一句話進行仔細地推敲,但是這一點,卻又是上好一堂課的關(guān)鍵。從課堂教學的效率來說,教師語言的簡明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我們常說要減負,向40分鐘的課堂要效率。在這40分鐘里只有用簡明的語句擴大課堂的信息量,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才能真正提高效率。從學生本身的注意力特點來說,簡潔的語言更容易讓學生接受。通常來說,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總是很短,而且容易被無意注意所左右。教師的語言如果用許多的修飾語,冗長的句式,我懷疑這些句子中的重點、關(guān)鍵意思早就被拋擲腦后了,也就難怪課堂的效率不高了。而簡明的語言排除了注意對象以外的干擾,給出即時環(huán)境的主詞,學生一聽就明白了,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教師有的時候也象是一個演員,只有演員入戲了,才能使觀眾被戲所吸引,不自覺地跟著演員投入自己的感情。教師只有在教學中把自己的真情實感融入其中,才能感染學生。這種真情實感除了通過教師的肢體語言加以體現(xiàn)外,更主要的途徑當然還是靠教師的嘴巴。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情感性的話語比單純的理論性話語,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學生自身就具有一種情感潛勢,這種潛勢在外界刺激下就會引發(fā)出來。優(yōu)秀教師的高明之處就在于,用滿面春風的語態(tài),帶有濃郁情味的話語,飽含激情的語氣來引發(fā)學生的情感潛勢,產(chǎn)生一種情感共鳴的語境,使學生為之所感,為之所動,從而轉(zhuǎn)化為良好的學習動機,獲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我在教第三冊第2課《夕陽真美》時,自己就有很深刻的感受。因為自己對夕陽的熱愛,所以在講課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就加入了很多喜愛之情,我講得眉飛色舞,學生們更是聽得津津有味,課堂氣憤融洽,取得了令人比較滿意的教學效果。甚至于在以后的日子里,有許多學生只要發(fā)現(xiàn)有夕陽,就常常在操場上駐足,還拉著我一起欣賞呢!
語文教學無論是從其認知語情感相結(jié)合的教學目標來看,還是從60%以上的文學作品的教學內(nèi)容來看,語言的表現(xiàn)功能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抓住它,語文教學就會顯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反之則會枯燥乏味,空洞無物。教學中運用語言的表現(xiàn)功能,最直接的目的就是通過渲染環(huán)境,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使之進入課文所烘托的氛圍,更容易地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意境。入我在教學第三冊《兩個朋友》的時候,學生一開始對當時的危險情況沒有切身體驗,所以對中心的理解也就發(fā)生了困難。這時候,我對熊的吃人本質(zhì)進行了描述,對當時胖子所處的境況進行了詳細的講解,運用語言的表現(xiàn)功能,讓學生馬上有了危險的感受,為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這篇課文,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氛圍。
可見,教師的語言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是接通師生心靈的橋梁,是激發(fā)學生愛學語文的基本手段。課堂教學語言是否清晰、準確、簡練、生動,是否有藝術(shù)感染力,直接關(guān)系到課堂教學的成敗。每篇課文的感情色彩不同,或歡樂,或悲傷;或熱愛,或憎惡;或抑揚,或低沉……這就要求教師的語言有時像戰(zhàn)鼓催征,雄兵開拔;有時如綿綿春雨,滋潤心田;有時像江河奔流,一瀉千里。教師的語言是比投影儀、錄像機、電腦等硬件更重要的軟件。因此,作為語文教師一定要提高自身的語文修養(yǎng),讓生動優(yōu)美的教學語言,讓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語言成為語文教學中超越時代具有永恒價值的藝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