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仕芬
河北省武安市康城煤礦子弟學校
?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
李仕芬
河北省武安市康城煤礦子弟學校
“語文學科是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它集思想性、文學性、工具性于一身,對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珍惜生命、趨善避惡的道德品質(zhì)及科學文化素養(yǎng)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那么,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如何以情教人,以文教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呢?
課堂教育氣氛,是指在課堂情境中,各個成員的共同情緒狀態(tài),它是由班級社會體系中各個成員之間的互動產(chǎn)生的,他反映了課堂教學情境與學生集體之間的關系。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那么,應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呢?
1.必須創(chuàng)設友愛、融洽的人際關系。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的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接觸?!爆F(xiàn)代教學論指出:中小學的課堂教學是以情感過程為核心和主線,伴隨認識和意志的控制。否則學生的心里體驗是痛苦的。課堂教學中做到“師生和諧”才能激發(fā)、喚起學生情感的投入,使情感活動貫穿始終,使師生始終有一種愉悅的心理,處于一種積極的自由和諧狀態(tài)。愛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它能引發(fā)內(nèi)心珍藏的天真和優(yōu)良品質(zhì)。老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熱愛、信任。學生只有對老師產(chǎn)生了熱愛和信任,才能消除各種心理障礙,從而“親其師,信其道”并“敬而受教”。
2.課堂要善于激趣。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我沒有特別的天賦,我只有強烈的好奇心?!蔽艺J為,對于中學生來說,調(diào)動他們學習欲望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趣。有道是“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一個人求知的起點,是學習的原動力。學生在有興趣的情況下對學習的注意力最為集中,同時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的狀態(tài),思維活躍敏捷,最容易接受新的知識,也最有助于能力的提高。我國一項語文實驗研究表明,課堂教學在積極主動,高興愉快的情緒中進行,與一般情緒下的效果相比,最高能提高18.6分。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生的能動性,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3.要重視課堂設計。
教師必須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實施互動教學,才能活躍課堂氛圍,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一節(jié)課,講授要有緊有松,緊送適當;語言要有快有慢,快慢合拍。這一方面可以照顧中下層的學生,使之跟上老師講課的進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生的大腦有節(jié)奏地得到恢復,使學生聽起來有愉快的節(jié)奏感,讓學生在緊張又愉快的氣氛中,輕松地學習。
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還應注意知識難度要適中,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積極的內(nèi)心體驗,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也就易于形成良好的學習氣氛。
1.教給學生處理知識的原則。
對不同的知識點和學習內(nèi)容,或了解或一般掌握或重點掌握,在學習要求上應該按層次有所側(cè)重。對那些最基本的內(nèi)容、語言知識、文化知識等基礎知識要求摘錄,深入理解,反復識記,準確掌握;而對于一般內(nèi)容,要求能理解就行;對那些有關闡明內(nèi)容的文字,能理解類推即可。
2.要交給學生認真學習語文的一般方法,培養(yǎng)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指導學生學習時,不僅強調(diào)動腦,而且強調(diào)動手,要求堅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邊讀邊思,用筆在自己的課本上圈點出重點,歸納知識內(nèi)容,為形成學生自己獨特的知識網(w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在布置學生預習新的學習內(nèi)容時,我一般要求學生邊看書便找出生字詞,找出每段的重點句或重點詞,先試著歸納小節(jié)大意,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記號……這樣,學生在課堂學習時就有了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學習效果自然就會很好。
3.根據(jù)不同文體的不同特點,教給學生閱讀與寫作不同體裁的文章的要領和方法。
如觀察法、比較法、提綱法等,幫助學生掌握各類文章的基本閱讀和寫作方法,對典型問題進行重點指導。例如:在議論文教學中,我會引導學生針對具體內(nèi)容,通過比較分析,讓學生弄清記敘文中的“敘”和議論文中的“敘”不同的作用及寫作要求,把閱讀和寫作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使學生通過課內(nèi)文本閱讀提高同類文體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實踐證明,誰學會了讀書治學的方法,誰就掌握了點石成金的本領,就能在書海中隨意攀登,在學海里自由翱翔,達到不教而明的目的。
古人云:學高為師。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重要條件還在于教師本身是否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教師學識淵博、知識豐富,教學才能得心應手、引人入勝。否則,如果一個教師大腦空空,帶著陳腐的觀念,對所教知識一知半解,照本宣科地講解就難以點燃學生活躍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他精通他所教的科目據(jù)以建立的那門科學,熱愛那門科學,并了解它的發(fā)展情況——最新的發(fā)現(xiàn)、正在進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币粋€教師要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一定要有終身學習的精神。特別是在全面推行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教師必須終身孜孜不倦,敏而好學,對自己所教的學科應不斷深入地學習鉆研,積極地了解新要求、新觀念,學習新教法,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yǎng)符合社會需要的高素質(zhì)人才。
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就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提高教師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這是筆者在語文教學工作中總結(jié)出來的一點小小的經(jīng)驗,猶如滄海之一粟,難以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