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榮 李郁林
(廣東白云學院,廣東 廣州 510450)
基于培養(yǎng)軟件應用能力為目標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研究
張淑榮 李郁林
(廣東白云學院,廣東 廣州 510450)
本文對目前高校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方法進行了研究。結合作者的多年教學經驗,從課堂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方法兩方面對該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探索,提出了老師采用項目教學法進行授課,學生以分組討論學習法學習,不僅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而且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軟件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計算機應用基礎;項目教學法;分組討論學習法;軟件應用能力
目前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主要以Office系列應用軟件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內容作為該門課主要講授的內容。而這些軟件均為市面常用的辦公軟件,應用范圍較廣,操作性強,當今社會各行各業(yè)都要求其在崗人員不僅要熟悉本專業(yè)的知識技能,而且又要能夠利用計算機來解決一些常用的數據處理等實際問題。所以目前國內各大本科院校都將該課程作為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公共基礎課,也是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入門計算機課程。如何能使學生對該門課程感興趣,并能輕松掌握該門課程,課堂上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使學生能滿足社會發(fā)展對計算機操作技術的要求,是本課題研究的首要任務。
雖然該課程軟件的學習相對于其他計算機軟件來說比較簡單,但對于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大部分學生來說在學習過程中依然存在著很大的困難,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計算機基礎相對較差,對于軟件中的函數或復雜格式處理等問題理解能力較差,而且大部分同學在計算機動手操作上的能力也比較弱。
目前各大院校在該門課程教學過程中,上課的老師仍然有些遵循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講到每個章節(jié)時,老師們都會先介紹每個章節(jié)的主要內容,對于每個知識點都先進行概念等的介紹,然后再舉例演示講解,再給學生進行練習鞏固,最后進行總結,布置作業(yè)??此七@樣的教學比較合理,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的講解必然會出現(xiàn)講得過多、過細這樣的情況,學生們在較短的時間內只能是按部就班地去練習,完全沒有獨立思考的過程,學生們的創(chuàng)作思維能力、想象力等方面都得不到提高,同時學生在老師較長的講解過程中也會產生學習疲勞,從而導致學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學了什么,學習該課程的目的是什么等等都不清楚,整個教學過程中根本沒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亮點和動力。所以改變教學方法,迫在眉睫,應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自主學習。
具體改革方法如下:
課堂教學圍繞著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軟件應用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來展開,在機房采用理論實驗一體化的教學方式,項目化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采用現(xiàn)場演示和分組討論學習方法。
2.1 項目教學法
項目的選取:教學過程中的項目選定非常關鍵,需要老師根據學生的情況來定,應圍繞著與學生關系密切的事例,貼近學生生活、專業(yè)等,對學生有較大的吸引力和興趣的選題,并且要符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項目難度程度適中即可。例如針對物流專業(yè)的學生來說,課上可以設計一個跟該專業(yè)有關的項目,該項目中的數據是跟物流相關的信息,而對這些信息用戶可以提出很多問題,同時也可以
獲取很多所需的不同信息。圖2數據透視表是顯示從不同省份或直轄市出發(fā)不同時間非中轉“1T-3T”中價錢最高的情況。
圖1 某物流公司對各省線報價統(tǒng)計表
圖2 非中轉價錢最高數據透視表
項目在課堂中的實施:
圖3 課堂項目化教學實施過程
首先老師對該項目進行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讓學生參與并提出項目中所實現(xiàn)的功能,對項目中的任務進行分析,然后再對項目中所引用的知識點進行引入,引入過程中要注重對項目所用的知識點進行簡單提示,而涉及到難度較大的知識點時要恰當舉例,接下來學生以組為單位,討論學習,共同完成項目中所提出的任務要求。老師在學生做的過程中可以巡視指導,幫助學生解決有難度的問題,或啟發(fā)學生如何解決問題,最后對該次課學生完成的情況以組為單位進行驗收,并作出評價與總結。
2.2 教學內容改革
教學內容在改革過程中是重點要更新的問題,在教學案例的選擇上,應多選些與學生密切相關的內容,課上舉例也應該選擇學生比較熟悉的案例進行分析演示。老師可根據開設課程的班級專業(yè)來選取案例,而作為貫穿本課程的項目要以新穎的題材為基礎,并鼓勵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發(fā)揮創(chuàng)造能力,充分發(fā)揮團隊精神,讓學生培養(yǎng)“不怕做錯,就怕不做”的精神,共同解決每個項目安排的任務,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軟件應用能力和提高本門課程的教學效果。
2.3 分組教學法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根據班級人數情況,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分組管理,大約6個人左右為一組,每組選出一名組長,分組時應考慮學生們對計算機熟悉的程度,建議每組中學生水平有高有低,可以采取學生自愿組合的方式,這樣可以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比較輕松,方便討論,并能起到“由高帶低”的作用。而組長一定要起到帶頭的作用,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充分發(fā)揮團隊精神。
老師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主、合作、討論、探究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以組為單位,相互討論研究問題的解決辦法,可以輕松地完成課堂任務。對于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以組為單位匯總詢問老師,這樣避免老師在學生實踐過程中浪費過多時間回答相同問題。所以項目教學法在課程中的實施若結合分組討論的學習方法必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圖4所示,以運用模擬運算表在黃色單元格中求出對應的每期償還金額的問題為例,以往解決該問題時,學生提出的問題比較多,重復率也較高,而實施分組學習后,學生們之間相互討論,提出的問題較少,花的時間也相對較少了,并且也能較好地理解該問題。
圖4 貨車購買貸款計劃還款分析表
針對目前社會對大學生的需求,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改革勢在必行。通過項目化教學改革,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圍繞培養(yǎng)學生的軟件應用能力為目標,課上采用與學生專業(yè)、生活密切相關的信息作為題材,以項目化教學內容為驅動,學生充分發(fā)揮團隊精神,相互討論、研究,共同完成課上教學內容,極大地加強了不同專業(yè)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技能的培養(yǎng),激發(fā)了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和熱情,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的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最終提高了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志亮,林宏康,羅芳.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6(1):71-73.
[2]杜炫杰,葉惠文.廣東省高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項目探索[J].計算機教育,2010(18):12-16.
[3]賴利君.基于項目式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改革與實踐[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3,19(3):124-127.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is Based on Ability of Developing SoftwareApplication
Zhang Shurong Li Yulin
(Guangdong Baiyu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450,Guangdo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ethod of teaching reform in the cours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is for non computer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mbined with many years of author's teaching experience,this paper explores on the teaching methods from the content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 students'learning methods.Teachers use the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and students use the group discussion learning method,which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but als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and cultivate students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is;project teaching method;group discussion learning method;software application ability
TP3-4
A
1008-6609(2016)07-0119-02
張淑榮,女,吉林通化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人工智能與數據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