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潤生
①馬是人類的傳統(tǒng)交通工具。不過你可能不知道,在巴基斯坦,駱駝可以當(dāng)“車”用;而在印度,大象可以當(dāng)“的士”用。
②如果說我們乘坐出租車為“打的”,那么在印度,乘大象出行也就是打“象的”了。在齋浦爾,很多人,特別是從山下前往山上的琥珀堡游覽的外國游客,基本都打“象的”。
③與站在路邊隨便就可以攔到出租車不同,打“象的”需要到“象的”車站。“象的”站與大象一般高,乘客需要爬到高高的“象的”站排隊。輪到的乘客,就直接盤起右腿,從站臺坐到象背上。
④“駕駛”大象的人被稱為“象夫”。象夫叉開雙腿坐在大象頭顱上的方形坐墊上。一個“象的”一般可以搭乘兩名乘客(不包括象夫)。乘客的座位是一個長方形的藤椅,用繩索緊綁在大象背上,其中3面有安全護欄,前面是一根可以自由活動的鏈條,在乘客上下“象的”時拉上或解開。座位外側(cè)有一塊牌子,上面有編號,這就是“象的”的“車牌”了。
⑤“象的”走得慢,但走得很穩(wěn)重,這剛好符合游客們休閑觀光的目的。正因如此,“象的”也從來沒有超速的問題。另一方面,如果“象的”司機喝酒,也不會因“酒后駕駛”造成交通事故,畢竟大象是活的。
⑥實際上,除了“象的”之外,要到山頂琥珀堡的游客也可以選擇游覽轎車,這就快得多了。只不過,也就沒有機會領(lǐng)略“象的”上特別視角下的“象背風(fēng)光”了。與街上印度的紅男綠女相對應(yīng),大象身上也是披紅戴綠,裝飾十分艷麗。
⑦那么,一路上既有機動轎車,又有大象,會不會很容易造成大象的傷亡事故呢?這種情況基本不會發(fā)生。要知道,大象在印度可是令人敬仰的“國寶”。所以,轎車一旦在公路上遇到“象的”,只能乖乖地給大象讓路。更何況,“象的”還有象夫“駕駛”,一路上更加通暢無阻。
⑧不過,并不是隨便一頭大象就能勝任“象的”的。專門訓(xùn)練大象的象夫才能把野生象馴化為“工作象”。大象是一種記憶力很強的動物,一頭被象夫馴化的“工作象”,至少能夠牢牢記住40個來自象夫的指令,這種超強的記憶力也保證了“象的”行駛的安全。
⑨據(jù)統(tǒng)計,印度大象的平均壽命一般為75歲,也有高達100歲的“老壽星”。因而被象夫訓(xùn)練后的“工作象”,都可以為主人賺取幾十年的收入。成年的大象身高往往高達3米,重量達到四五噸,力氣巨大,馱3個人對它們來說只是小菜一碟??墒?,和食肉性的獅子、老虎等不同,擁有如此龐大肉身的大象卻以素食為生,只吃嫩葉、嫩竹、野果、野草、野菜等。
⑩印度大象溫順而耐勞的形象,給外國旅客留下深刻的印象。難怪一位德國旅客在乘完“象的”后說“印度象比印度人給我留下更美好的回憶?!?/p>
(選自《新一代· 上半月》2012 年第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