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天門中學高三(25)班 郭子穎
少點粗暴,多點喚醒
●湖北天門中學高三(25)班 郭子穎
前不久,安徽師范大學推出 “文明用語特價菜”活動,學生使用文明用語如“阿姨您好”,就可享受特價菜。此舉旨在引導學生尊重食堂工作人員,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問題是,它真的會有實效嗎?
我承認,學校的出發(fā)點是極好的,可是它采用的方式卻是粗暴的,以為砸錢就可達到目的。它已然忘記了,教育是靠喚醒起作用的。
問個小朋友為什么說“謝謝”,他會告訴你這是父母的要求。問個安徽師范大學的學生,他有可能說是為了得到一份特價菜。這不讓人感到滑稽嗎?一個人之所以真誠主動地說文明用語,是因為他有素養(yǎng),是因為他尊重對方,而不是受脅迫或受誘惑。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行為是不可能真誠也不可能長久的。
為什么 “講文明、樹新風”的道德引領(lǐng)需要金錢與物質(zhì)來誘惑?由此事,我悲哀地發(fā)現(xiàn),在當今物欲橫流的時代,教育亦難獨善其身,它逐漸趨向粗暴化了,竟以為花錢就可做好道德精神的引領(lǐng)工作。很多家長對孩子說,你考多少分我就給你買啥,分數(shù)越高獎勵越多,結(jié)果導致“為物質(zhì)而學”的觀念深入人心。某些大學老師竟用發(fā)紅包的方式來吸引學生按時出勤上課,為求知而學變成了“為金錢而學”。某些學校用獎勵學分來鼓動學生為家人洗腳,讓“為學分而孝”的思想充斥頭腦……這是我們心目中理想的教育嗎?教育是事關(guān)靈魂的工作,它要求教育者親近學生的心靈,以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影響學生的靈魂,如此才能達到“樹人”的目的,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格??扇缃?,本該從精神上引領(lǐng)學生,卻成了用金錢的誘惑來吸引學生,難道不應(yīng)當反思這種教育方式嗎?
物質(zhì)獎勵確實能發(fā)揮作用,但不容否認的是,其作用是有限的,起作用的時間也是短暫的,一旦獎勵沒有了,它之前所起的作用就煙消云散了。而且,難免有學生只是沖著獎勵而改變自己的言行,這種不走心的行為有什么意義呢?如一個學生打心眼里不尊重食堂工作人員,他說“阿姨,你辛苦了”的目的只是為了得到一份特價菜,那么他即使把文明用語說上一百遍,依然不能轉(zhuǎn)變其思想。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苯逃且豁楅L期而艱巨的工作,它沒有捷徑,來不得半點馬虎。安徽師范大學要想出實效,還需靜下心來,摒棄金錢誘導的方式,注重用道德熏陶、引導學生。要通過細致的教育,讓學生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性,體會到食堂工作人員的辛苦和服務(wù)精神的可貴,從而使學生打心眼里尊重勞動,尊重為他們服務(wù)的勞動者。同時也可讓食堂工作人員使用文明用語,讓學生也感受到尊重,產(chǎn)生良性互動?!皩W高為師、身正為范”,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身體力行,自覺使用文明用語,當可產(chǎn)生良好的感染、引領(lǐng)作用。
卡爾·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zhì)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弊鳛椤办`魂的塑造師”的老師和“棟梁的孕育者”的學校,請少點粗暴,多點喚醒,千萬不能走偏方向。
【簡評】作者以“粗暴”一詞給安徽師范大學的教育方式定性,態(tài)度鮮明地予以了批評。理由有二,一是此方式不走心,二是其作用不恒久,而根源皆在教育者不靜心、求捷徑,忽視了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喚醒學生靈魂的工作。作者還由此看到了如今在教育中較為普遍的物質(zhì)獎勵模式,并因此而失望憂慮,可見作者平時對教育有著一定的觀察和思考。在批評的同時,作者指出了正道所在:少點粗暴,多點喚醒。本文層次清晰,語言平實而可見理性思考的力量,析理中肯則透露思辨的深邃。(指導老師:劉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