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雪冬
(廊坊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河北廊坊 065700)
?
·經(jīng)驗交流·
輸血前患者4項感染指標檢測結果與流行趨勢
宋雪冬
(廊坊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河北廊坊 065700)
目的 分析輸血前患者4項感染指標檢測結果與流行趨勢。方法 選擇該院2010~2012年輸血前患者25 068例,采用ELISA法進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抗-HC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抗-HIV)和梅毒螺旋體抗體(抗-TP)檢測。結果 2010~2012年輸血前患者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陽性率分別為12.78%、1.06%、0.05%和0.95%,其中抗-HIV和抗-TP陽性率具有逐年上升趨勢,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性別和年齡HBsAg陽性率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男性抗-HIV陽性率高于女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抗-TP陽性率具有隨年齡增長而增高的趨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 輸血前患者具有一定的感染率并有增高的趨勢。進行輸血前檢查,對于了解輸血前患者感染狀況、減少醫(yī)療糾紛和提高輸血安全性具有重要意義。
輸血; 病人; 感染; 實驗室技術和方法; 趨勢
輸血作為治療和搶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在臨床上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但由于目前的檢測水平的限制,還不能對血液進行準確、無誤的檢測,輸血仍可導致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和梅毒等傳染病的發(fā)生。近年來受血者輸血后罹患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醫(yī)療糾紛日益增多[1-3],為了解輸血前患者感染狀況、減少醫(yī)療糾紛和提高輸血安全性,本院對臨床科室有輸血可能的住院及門診患者進行了輸血前檢查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抗-HCV)、梅毒螺旋體抗體(抗-TP)、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 (抗-HIV)4項輸血相關傳染性疾病檢測指標并進行了分析,旨在探討輸血前檢查的意義和必要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0~2012年輸血前患者25 068例,其中男12 960例,女12 108例;年齡6~87歲。輸血前采集患者靜脈血5 mL,3 5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2~8 ℃冰箱保存,1~2 d 內(nèi)檢測。
1.2 儀器與試劑 HBsAg試劑盒由月亮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北京金豪制藥有限公司提供,抗-HCV試劑盒由北京萬泰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和北京金豪制藥有限公司提供,抗-HIV試劑盒由上海榮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和荷蘭梅里埃生物有限公司提供,抗-TP試劑盒由北京現(xiàn)代高達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和北京萬泰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提供,所用試劑均為國家批檢定合格試劑并在有效期內(nèi)使用。從冰箱中取出的試驗用試劑應待溫度與室溫平衡后使用。試劑盒中暫時不需用的部分應及時放回冰箱保存。室內(nèi)質控品由國家衛(wèi)計委臨床檢驗中心提供。主要儀器有RT-6100 型酶標儀(河南鄭州南北儀器設備有限公司)、ZMX-988B 型全自動洗板機(南昌高騰科技有限公司)、TDZ4-WS型低速自動平衡離心機(杭州匯爾儀器設備有限公司)等。
1.3 方法 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檢測采用ELISA法測定。檢測人員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操作和判定結果。所有標本分別采用2個廠家雙試劑檢測并由不同人員操作。雙試劑均有反應性即判定為陽性或1個廠家試劑有反應性,進入復檢程序(2種不同廠家試劑雙孔復試)后只要有一孔有反應性即判定為陽性???HIV檢測為陽性或可疑者均送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確診實驗室進行免疫印跡法(Western Blot)確認。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9.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010~2012年輸血前患者4項指標檢測結果比較 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陽性率分別為12.78%、1.06%、0.05% 和0.95%。其中抗-HIV和抗-TP 陽性率具有逐年上升趨勢,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010~2012年輸血前患者4項指標檢測結果比較[n(%)]
-:無數(shù)據(jù)。
2.2 不同性別、年齡輸血前患者4項指標陽性率比較 不同性別、年齡HBsAg陽性率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男性抗-HIV陽性率高于女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抗-TP陽性率具有隨年齡增長而增高的趨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不同性別、年齡輸血前患者4項指標陽性率比較[n(%)]
輸血作為治病救人的重要手段已有百余年的歷史,對于很多大出血、貧血或血液病患者來說,有效的輸血能夠提高患者免疫力、傷口康復能力等,甚至挽救患者生命??梢哉f輸血在臨床治療和急癥搶救中的意義重大,但由于輸血的同時有可能感染相關疾病,所以不得不說輸血是把“雙刃劍”。近年來隨著《獻血法》、《血站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實施和獻血員篩查水平的提高,血液質量不斷提高,但由于“窗口期”、檢測試劑靈敏度等客觀因素的影響,血源性感染仍難以避免。
我國人群中有一定的肝炎病毒感染率,輸血也并非是艾滋病、梅毒等感染的唯一途徑,因此,對輸血前患者進行輸血前相關感染性疾病檢查,以明確在輸血前是否已感染相關疾病,避免輸血后引起醫(yī)療糾紛顯得非常重要。為此,衛(wèi)計委要求臨床各科對有輸血可能的門診和住院患者進行血液傳播疾病的病原體檢查。本研究結果顯示,2010~2012年輸血前患者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檢測陽性率分別為12.78%、1.06%、0.05% 和0.95%,說明患者輸血前就具有一定的感染率。如果沒有輸血前檢查就難以判別患者是輸血前感染還是輸血后感染,造成醫(yī)療糾紛的隱患,醫(yī)患雙方的利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證[4]。
本研究結果顯示,抗-HIV和抗-TP 陽性率具有逐年上升趨勢,與王友新等[5]和丁海明等[6]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說明我國艾滋病、梅毒等性病流行趨勢嚴峻,危險擴散已進入了快速增長的階段。在性別分布方面,男性HBsAg和抗-HIV陽性率高于女性,與有關調查結果相符,可能與男性社會、經(jīng)濟活躍程度較高等因素有關[7],值得進一步研究。本研究結果還顯示,HBsAg和抗-TP陽性率具有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高的趨勢,與李見紅等[8]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可能與隨著年齡增長感染機會增加有關,尚有待于流行病學的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輸血前進行輸血傳播疾病標志物篩查有助于經(jīng)血感染疾病的責任認定,減少醫(yī)療糾紛;其次,可以了解患者身體感染狀況,對感染者采取積極措施進行治療;再次,可以提醒醫(yī)務人員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注意規(guī)范操作,防止醫(yī)源性感染。
[1]唐滿玲,李見紅,吳瑩,等.輸血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標的檢測與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3):259-260.
[2]曲惠青.受血者輸血前進行血清指標檢查的臨床意義[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0,37(9):1784-1785.
[3]彭文.輸血前及術前4項檢查必要性的探討[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32(16):1890-1891.
[4]孫媛媛,劉建忠,陳方祥,等.輸血前檢查結果分析及其臨床意義[J].重慶醫(yī)學,2010,39(2):233-235.
[5]王友新,鐘瑜,黃玉香.輸血前四項感染性指標檢測的臨床價值[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1,10(5):373.
[6]丁海明,柯培鋒,周華友.患者輸血前感染性指標的檢測結果及其意義[J].廣東醫(yī)學,2012,33(12):1772-1774.
[7]陳德娟.輸血和手術前患者血清5項感染性指標調查結果分析[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3,8(4):355-357.
[8]李見紅,熊志高.株洲地區(qū)11907名次患者輸血前傳染性指標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1,24(6):508.
10.3969/j.issn.1673-4130.2016.02.061
B
1673-4130(2016)02-0272-03
2015-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