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佳
愛育論初探
李佳佳
現在許多學者和教育工作者都意識到了愛育的重要性,但卻很少進行系統(tǒng)的理論總結和研究,多數只是一些情感上的呼吁和一些經驗的總結,筆者嘗試將自己的實踐經驗與所掌握的理論相結合,以心理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哲學為基礎和指導,來探討愛育的內涵、愛育的特性、愛育的內容及愛育的價值追求等。
愛育 理論基礎 價值追求
關于愛育的概念,大部分學者通常理解為,愛的教育。而本文中的愛育指的是人類愛的教育與培養(yǎng),即對自身與周遭環(huán)境的普遍關懷的思想情感和相應行為的教育與培養(yǎng),具體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愛的健康情感教育和培育、愛的思想觀念教育和培育、愛的高尚行為教育和培育。[1]
(一)愛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和培育
情感的教育和培養(yǎng),是愛育的主要內容。情感的教育與培養(yǎng)的性質的內容方面是不斷地發(fā)展與完善的。知識教育與行為引導是情感教育的主要方式。
(二)愛育是一種思想觀念教育和培養(yǎng)
愛育是一種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2]愛育會影響人們的精神世界,可完善人格、崇高精神。愛育的目的在于人們對加強愛的價值的感受。愛的價值體現為人們對生命與生活的熱愛。愛育的過程即人們對于愛的思想觀念教育的過程。
(三)愛育是一種理論,更是一種教育和培養(yǎng)人的行動
愛的付出與感知并不是一個絕對的過程,在一定情況下愛的給予者同時也是愛的感知者。愛育即人們對愛的付出、獲得、創(chuàng)造的教育。實際情況中,許多人們只是單方面的索取愛,而忽視了愛的感受的相對性,因此在行動中容易忽視別人的感受。
(一)理論性
(1)愛育有助于我們主動掌握愛的話語權。
愛是一個感性的認知與概念。對于愛育學者來說,愛的感受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認知。因此,愛育研究的重要任務在于,澄清愛的本源,明確愛的科學含義與價值意義。只有這樣才掌握愛的話語權。
(2)開展愛育工作有助于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德育、體育、美育、智育、勞育是目前大學素質教育的五個方面。筆者認為,就素質教育而言,愛育也應當成為素質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愛育對于人格的形成與完善、知識的吸收具有重要的意義。
(3)愛育有助于構建愛的科學理論體系。就目前的學科體系而言,愛育的理論包含于思想政治教育或德育中,作為其中的組成部分。這種研究現狀導致愛的理論在教育過程中地位下降,以至于沒有形成科學系統(tǒng)的理論體系。因此,愛育的研究將會構建愛的科學理論體系。
(二)實踐性
(1)愛育有利于教育的成功進行。教育效果能否充分實現,愛是重要的因素。愛是一種傳染力,貫穿于教育過程中。愛育是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提升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2)愛育促進了個體的全面健康和諧發(fā)展。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自由、全面、健康、和諧發(fā)展是個體自身發(fā)展的高級形態(tài),同時也是符合歷史發(fā)展方向的。這與愛育的思想觀價值觀的塑造理念相契合。
愛育的價值追求在于充分考慮人及人所處的客觀世界。愛是一種積極的能量,人們在付出愛的同時也會收獲愛,人與人之間將會建立更多的精神聯(lián)系。
所以愛育應該致力于:一是把愛內化于人以關注人性。二是完善教育體系。三是人與世界的和諧發(fā)展。[3]
(一)把愛內化于人以關注人性
通過愛的教育和培育,從而激發(fā)人的情感共鳴,將愛內化于心。
首先,通過愛育,使愛成為人的一種信念。信念作為人的精神支柱,對人的行為起著指導與支撐的作用。其次,通過愛育,使愛成為人的一種責任。社會關系是由愛交織的一層大網,人類只有將“愛人之心”作為一種責任感,才能使自身與社會的發(fā)展更加可持續(xù)。最后,通過愛育,使愛成為人的一種習慣。習慣與個人的性格與行為息息相關。習慣是人的一種穩(wěn)定的、自動化的行為。
(二)完善教育體系
教育體系的建立目的在于推動人的全面發(fā)展。愛育作為人類精神教育的重要內容,沒有愛育的教育體系是不全面的,因此教育是愛的事業(yè)。因此,將愛的理念根植于教育體系之中,才能更好的推動教育體系的完善與發(fā)展。
(三)人與世界的和諧發(fā)展
首先指出這里的世界,包括自然和社會,是二者的統(tǒng)一。人與世界的和諧發(fā)展指的是指人與人之賴以生存的世界的各個構成要素配合得適當和勻稱地發(fā)展,主要表現為人的身心和諧發(fā)展、人與人的和諧相處、人與自然的和諧和人與社會的和諧等方面。
人與世界的和諧發(fā)展需要以良好的人倫道德環(huán)境為前提。人與世界的和諧發(fā)展需要全體人類的共同努力。人的精神與力量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其中愛的力量是美化心靈、優(yōu)化行為的動力源泉。
因此,只有通過愛育的實施,以期達到人與人的相互包容、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人與社會的文明進步,從而形成良好的人倫道德環(huán)境,促進人與世界的和諧發(fā)展。
[1]崔德華.愛育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2]崔德華,張澍軍.愛育與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7(5):22.
(作者單位:海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