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波
意大利前總理,2016年9月16日逝世,享年95歲
卡洛·阿澤利奧·錢皮(Carlo Azeglio Ciampi)于1920年12月9日出生在意大利西海岸城市里窩那,意大利政治家和經濟學家。1943年,年僅22歲的錢皮投身到反法西斯的隊伍中。他于1979年至1993年擔任意大利中央銀行行長,1993年至1994年出任意大利政府總理,1996年出任國庫部長,1999年5月13日當選意大利共和國第10任總統(tǒng),2006年5月卸任。
意大利實行議會制,總統(tǒng)只是“虛位”的國家元首。意大利的總統(tǒng)雖由選舉產生,但并無真正實權,多數(shù)情況下只是國家的代表,似乎是個可有可無的角色。不過,錢皮的頭銜和標簽很多,除了當過總統(tǒng)外,還擔任過意大利中央銀行行長、總理、內政部長、國庫部長等實權職務,在意大利乃至歐盟的歷史上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錢皮在當代歐洲算得上是個“奇人”政治家。政黨通常是現(xiàn)代政治家參與政治的重要工具和后盾,然而錢皮在“二戰(zhàn)”后就再未參加過任何政黨,他對政客們搞政治游戲不感興趣,總是說“不想接受規(guī)則和受約束”。
錢皮還是戰(zhàn)后世界范圍內少有的長期管錢卻不“貪錢”的政治家。他1946年進入意大利央行后,從最基層做起,直到1973年當上意大利央行秘書長,1979年被任命為意大利央行行長,并在行長的位置上干了14年。錢皮對錢財顯得比較淡泊,西方輿論認為他是個重實際、講實效的“大管家”。
1993年,意大利正進行著肅貪反腐的“凈手運動”,包括當時的意大利總理、部長在內的一大批政界要員卷入形形色色的經濟丑聞而落馬。時任意大利總統(tǒng)斯卡爾法羅不得已,任命了有威望但并不參與任何黨派的錢皮作為總理,組建過渡政府。
錢皮不負眾望,在各黨派間、政商兩界、勞資關系等方面居間斡旋調停,成效顯著。1993年7月,他召集代表勞動者利益的工會、代表資本家利益的雇主聯(lián)合會,同政府三方簽署了歷史性的勞資協(xié)議,符合各方利益,深得人心。根據(jù)協(xié)議,意大利“二戰(zhàn)”后一直實行的浮動工資制被取消,職工可以得到額外補貼,有效遏制了國家的通貨膨脹。不過,作為非議會選舉產生的過渡性總理,錢皮非常清楚他的職責。在議會通過了新的《選舉法》后,他認為國家已經步入了正常的軌道,隨即于1994年5月辭職。八個月的過渡政府時間很短,但錢皮的作為卻讓意大利和歐洲為之矚目。
1994年之后,錢皮在中左政府中一直出任主管財政、預算、國庫的“大經濟部長”。在治理國家財政赤字、控制債務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其間,錢皮值得一提的貢獻就是在歐盟建立歐元區(qū)之時,他的努力保證了意大利在1999年按時推出歐元。
和大多數(shù)經歷過“二戰(zhàn)”的老一代歐洲領導人相似,錢皮對歐洲聯(lián)合有著強烈的信念。他積極推動歐洲一體化,是意大利“挺歐派”的重要政治人物,是歐盟和歐元的推動者和親歷者。在歐元推出之時,法德之外的意大利作用非常關鍵,而錢皮作為意大利金融政策的掌舵者,利用緊縮的財政政策全力降低國債水平,以便意大利順利進入歐元區(qū)。關于錢皮對歐元的貢獻,意大利總統(tǒng)馬塔雷拉發(fā)布聲明表達哀思時稱“錢皮的名字與歐元的誕生相關聯(lián)”。
錢皮主張“大歐洲”,但他同時也是“愛國者”。自1999年就職總統(tǒng)后,就一直號召民眾唱國歌、掛國旗,并以身作則。他足跡遍布亞平寧半島的各個角落,極盡所能提升這個國家的凝聚力。
終其一生,錢皮都是國際主義、大歐洲主義和愛國主義三種不同角色或價值的實踐者,他的成功之處在于將這三種某種程度上存在矛盾的理念有序地結合在了一起。而這正是當下意大利和歐洲所缺乏的智慧和精神。越來越多的人將“愛國”與“大歐洲”對立起來,民粹主義大行其道。
錢皮逝世正值意大利國內醞釀“脫歐公投”,眼下意大利經濟增長乏力、銀行系統(tǒng)瀕臨崩潰,歐元懷疑論和民粹主義政黨崛起,一旦倫齊政府12月4日的“憲法改革公投”失敗,反對黨“五星運動黨”很可能掌控意大利下一步政治走向,而該黨一直主張要就脫離歐元區(qū)舉行公投。果如此,意大利即便在形式上不脫歐,在事實上也會成為 “隱形脫歐”,即意大利的金融政策很可能將自行其是,脫離歐洲央行的監(jiān)管。
這樣的意大利顯然不是錢皮希望看到的。早在2010年,他就出版著作《這不是我夢想中的國家》,對意大利的政治、社會進行了罕見的批評,他指出,“現(xiàn)在的意大利變成了毫無理想、道德與原則的國家,陷于利益糾纏、分裂主義與各種丑聞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p>
毫無疑問,處于迷茫和動蕩中的意大利、歐洲乃至世界都理應從這位逝去的謙和之士身上學到更多的執(zhí)著和智慧。
作者為北京大學中國戰(zhàn)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