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曉蕾(聊城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山東 聊城 252000)
?
傅以漸學術思想研究概述
翟曉蕾
(聊城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山東 聊城 252000)
摘要:21世紀以來,國內(nèi)學者對傅以漸的研究不斷開拓和深化,特別是山東聊城學者對其研究日漸深入,現(xiàn)就所能收集到的近十五年來有關傅以漸學術思想的研究成果逐一概述。
關鍵詞:開拓和深化;研究成果
本時期對傅以漸學術思想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儒學思想、政治思想、易學思想三個方面。傅以漸儒學思想方面的研究可以從陶陶所著《傅以漸生平學行述論》(《聊城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探之一二。作者從傅以漸人生經(jīng)歷和學術研究兩方面入手,通過對其品性德行、仕途經(jīng)歷、代表事跡的分析,凸顯其為官純誠樸慎,任職勤勉;通過對著述行為的研究,彰顯其學識淵博,治學嚴謹。文章著重介紹《內(nèi)則衍義》和《易經(jīng)通注》兩書,并由此總結(jié)出傅以漸的儒家理論:經(jīng)世致用思想和憂患意識。楊朝亮《〈內(nèi)則衍義〉孝思想探微》(《第三屆世界儒學大會論文集》,2010年)一文條理十分清晰,以傅以漸所作《內(nèi)則衍義》為研究對象,從《內(nèi)則衍義》成書時的背景與文化政策、《內(nèi)則衍義》中孝思想的體現(xiàn)以及《內(nèi)則衍義》孝思想在當時和現(xiàn)在所起到的效果三個方面展開論述。作者提到傅以漸在寫這部著作時更加注重日常行為規(guī)范,而對于一些相對極端的做法持否定或不認同的態(tài)度。文章中從在清初需從文化方面鞏固政權這樣一個大的政治背景入手,分析孝思想在當時所起到的思想凝聚作用,也肯定孝思想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重要地位。
于政治思想方面,王鳳剛《清朝第一位狀元傅以漸》(《山東檔案》2008年第4期)從傅以漸高中、為官、處事、品性、作風幾方面入手,分析其在科舉考試殿試中關于“王道之始”的回答,指出傅以漸認為處理滿漢關系時應當讓兩者相互學習借鑒,只要政治清明,自然滿漢融合,這一觀點深受順治帝重視。
于易學思想方面,汪學群所著的《清初易學》(商務印書館,2004年)一書中對傅以漸所著的《易經(jīng)通注》一書進行較為詳細的解讀,作者分四部分對《易經(jīng)通注》的內(nèi)容進行介紹,指出傅以漸易學體系中天人關系、治道思想以及對統(tǒng)治者自我修養(yǎng)的看法。這本書相對來說已經(jīng)是對傅以漸易學思想研究最為深入的資料。另外,他的《清初的官方易學》(《光明日報》2001年7月22日)一文也涉及到了《易經(jīng)通注》一書,但汪學群并非專門研究這一著作,而是將這本書和牛扭的《日講易經(jīng)解義》以及李光地的《周易折中》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分析,所以并不細致。
這一時期凡涉及到傅以漸學術思想方面的研究成果中,除楊朝亮《〈內(nèi)則衍義〉孝思想探微》一文直指其孝思想研究,其余論著及文章皆未單獨將傅以漸的學術思想自成一文,而是在介紹傅以漸生平學行中粗略帶過,簡要介紹其兩部代表著作,并未做深入研究。另外,在這一時期對傅以漸研究的一手資料運用并不徹底,傅以漸殿試卷及其現(xiàn)存著作《貞固齋易義》并未進入學者的視野與研究領域,是其不足。
這五年時間中的大部分研究成果中仍遵循之前十年的原則,將傅以漸的生平學行與學術思想放于一起進行研究。
學術思想方面,齊珊《〈內(nèi)則衍義〉女教思想探微》(聊城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從傅以漸《內(nèi)則衍義》中分析其女教思想方面的精髓并對此書進行了現(xiàn)代詮釋。作者指出,應弘揚書中“尊親、孝親”意識,同時批判其愚孝思想,對于傳統(tǒng)的貞潔觀和書中宣揚的母教應區(qū)別對待,在現(xiàn)代社會的應用應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合理利用。陶陶的《傅以漸〈易經(jīng)通注〉思想研究》(聊城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分別從《易經(jīng)通注》的研究動態(tài)、成書背景、書中架構、思想內(nèi)涵和歷史地位五個方面展開論述。文章以較多篇幅來分析《易經(jīng)通注》一書的思想內(nèi)涵,實際上是從側(cè)面分析傅以漸的易學思想,包括注重德行、親賢臣遠小人、憂患意識、戒懼警惕、時刻反省、經(jīng)世致用、法治思想、仁政思想八個方面。任海榮的《傅以漸易學思想研究》(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以《貞固齋易義》為主要參考資料,以《易經(jīng)通注》為輔助資料,分四部分對傅氏易學思想進行剖析。作者指出,傅以漸眼中的《易經(jīng)》并不僅是卜筮之書那么簡單,更多的認為它是“專為人事設”,其所言皆為修身之法、治國之策;另外,將傅以漸的易學思想概括為“德行論”和“工夫論”,指出傅以漸的易學思想中更加注重的是在日常人倫中踐行,主張內(nèi)外兼修。
文化方面,張秀麗在《蘭臺世界》上發(fā)表了《傅以漸與清初圖書修撰工作》(2011年第7期)一文中列舉并簡要評價了傅以漸為官期間參與的七項圖書修撰工作??隙ㄆ湓谇宄鯃D書修撰工作中做貢獻,并指出《內(nèi)則衍義》一書中的女教思想、孝思想等對后世的影響很大,值得借鑒和吸收。
李泉《清代聊城傅氏家族文化研究》(中華書局,2013年)一書約四十萬字,這部著作傅以漸部分不僅介紹其生平學行,其最大亮點在于通過民間傳說、小說和戲劇(引入《素云傳》和《三知己》兩部作品)等分析了后人對傅以漸的評價。作者認為,正是由于在傅以漸的影響下,形成了聊城傅氏家族“科舉入仕,廉潔為官”的家學家風。總的說來,這部著作中有關傅以漸的研究資料比以往任何一部著述中的都要全面,史料價值很高。這本書用較大篇幅探究傅以漸的學術思想,從《內(nèi)則衍義》、《易經(jīng)通注》和殿試卷中分析其政治思想、學術思想,傅以漸在著書過程中“博采正史,加以論斷”。作者認為其思想始終留有平民出身的印記,從其為《資政要覽》所作后序中可以看到,傅以漸認為天子在上制定政治準則,大臣在下宣傳執(zhí)行這個準則百姓遵循這個準則而安居樂業(yè),還指出在上者必須從下層民眾中汲取資用,這樣的政治才是“聰明”的政治,這在當時不失為一種進步的政治觀點。
這一時期在傅以漸學術思想研究方面更加全面和深入,尤其對其女教思想與易學思想方面的研究,短短五年時間傅以漸的研究水平便上了一個較高的臺階。另外,李泉的《清代聊城傅氏家族文化研究》是迄今為止介紹傅以漸生平學行、學術思想、后世評論等最為詳盡全面的論著,為后人所鑒。雖然近五年傅以漸研究已有很大突破,但仍沒有一本關于傅以漸的專著問世。所以說,現(xiàn)今對傅以漸的研究總體不夠系統(tǒng)和全面,從通過原典對傅以漸的思想進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也具有廣闊的研究空間。
中圖分類號:G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5-0062-01
作者簡介:翟曉蕾(1991-),女,漢,山東日照,碩士,聊城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中國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