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炳炎
林散之從小癡情于詩、書、畫,取號“三癡生”,終生未曾輟止。趙樸初、啟功稱其詩、書、畫為“當代三絕”。
林散之無時無地不在推敲詩作。病臥時、睡夢中、吃飯時、走路時,常不能自控地興起作詩。甚至在坐馬桶時也沉思,覓得佳句急起身提褲去桌上取紙筆記下,以免遺忘,一時傳為笑談。林散之一生寫詩2000多首,他自認為詩、書、畫中,在詩詞上耗費的心血最多,詩應排在第一位,趙樸初更是贊其詩作曰:“老辣文章見霸才”。
“大器晚成”的林散之被譽為“當代草圣”。正因出名很晚,幾十年寒燈苦學,其書法的氣、韻、意、趣,達到了超凡脫俗、深邃雋永的境界。他視書法為性情中物,七十歲時曾賦詩一首:“不隨世俗任孤行,自喜年來筆墨真。寫到靈魂最深處,不知有我更無人。”“寫到靈魂最深處”,是他追求書法至真至高的藝術寫照。多年前,國內一位自認水平很高的書法家,經朋友引薦拜訪林散之。他說“寫字不怕丑,只要抖三抖”,顛顫顫地寫就一幅長條,請教林散之。林老看后不說話,只是用食指在抖得最厲害的一個字上直敲,敲得書案篤篤響。這位書法家問朋友這是何意?朋友說:“林老的意思是你還沒有到抖的時候,不能抖?!?/p>
林散之自幼學工筆人物畫,后學山水畫。拜師黃賓虹,是其藝術生涯的重大轉折。他牢記黃賓虹“師古人,更要師造化”的教導,告別妻兒老母,孤身出游。歷經蘇、皖、魯、陜、川等九省,游華山、峨眉山、廬山、三峽等名山大川,行程一萬六千余里,歷盡艱難險阻,得畫稿八百余幅。在游歷名山大川中,林散之胸襟與眼界大開,尤對山川景色風云氣象變化之靈韻深得感情,其書畫漸入佳境。
林散之的“三癡”,是一種境界。他在那里發(fā)現了自己的世界,一片可以讓自己任意揮灑真性靈的世界。其“癡”達到了物我兩忘的程度,將全部能量凝聚在一個或幾個點上,長期的專注,繪就了藝術之美、人生之美。
(楓濤聽蟬摘自《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