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志濤
2013年散文年會,與林非老師的接觸給了我刻骨銘心的記憶。林非老師是我國德高望重的著名學者、作家,原中國散文學會會長,魯迅研究會會長。會議第一天,看著來來往往的人流見縫插針地找林老簽字、留影,我內(nèi)心也十分渴盼得到林老的題詞,與林老合影,多次欲鼓起勇氣上前,但總見林老桌前的人流不斷,始終不敢冒昧行動,只得遠遠地觀察著林老身邊的情況。
為了把握這稍縱即逝的機會,每次會議我都提前到場。12月1日上午,幸運終于降臨了!那天,林老早早地來到會場,會場內(nèi)還沒有幾個人,林老踱著步來到我們幾個人身旁,笑容可掬地與大家打招呼:“來得早呀!”看著仰慕已久的名家就這么突然地降臨身旁,還主動地跟大家打招呼,那一瞬間,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一閃而過的大腦空白之后,立即回應著林老的問話,眼睛和耳朵也興奮地在林老的言談舉止間品味著點點滴滴的可親與可敬,迅即便機不可失地提出與林老合影的要求,而林老又是笑容可掬地擺好姿勢,與在場的每個人都合了影。
與林老的這次偶遇,那笑容可掬平易近人的感覺極大地激勵著我。待林老回到座位上時,我瞅準機會,大著膽子快步?jīng)_到林老的身旁,生怕這難得的機會再被別人搶去。當時林老正拿著《散文選刊·下半月》雜志看,手里還拿著支筆在書上圈點著。當我懷著忐忑的心情向林老提出“題詞”的請求時,林老正在圈點的筆停了下來,依然是那么笑容可掬地接過我早已準備好的紙,那個沒有畫完的圈只得靜靜地在一旁等待。林老認真拿過一本書,墊在下面,看著我寫好的名字,一筆一畫地寫著:“志濤文友,祝你在多多體察人生與閱讀許多散文精品之前提下,寫出動人心靈之佳篇。”最后還工工整整地寫上“林非”兩個字和2013年12月1日的落款。林老寫完后仍然是笑容可掬地把那張在我心中承載幾多喜悅幾多渴盼的紙遞到了我的手上。看著林老沒有像大多數(shù)老年人一樣戴老花鏡寫字時,我忍著激動和興奮,直等到林老把那張紙遞到我手上后,才小心地問:“林老,您眼不花呀?”林老仍是笑容可掬地擺擺手說:“不花,不花,好著呢!”同時,還甩甩胳膊蹬蹬腿說,“我身體好著呢,啥事都不用誰管?!?/p>
林老已經(jīng)82歲的高齡了,仍然精神矍鑠地參加散文年會這種大多由業(yè)余作者參加的學術(shù)活動,我仰慕已久,敬佩已久。就是這么一位我心目中德高望重的老作家老學者,在給我的題詞中依然稱我為“文友”,我真是受寵若驚。當回到座位上時,我拿著那張紙,左右橫豎地來回倒了好幾回,竟不知該如何存放這張寶貴的題詞,當最終我把林老的題詞工整地夾在一本書中間時,我那顆既驚又喜的心還在細細品味著與林老的接觸點點滴滴。
與林老的這次短暫的直接接觸,使我對林老的敬仰有了直接真實的感受。而隨后的專家講座,卻使我的靈魂真正地走進了林老的精神世界,也為我感受到的林老的謙和熱情找到了最清晰的注解。專家講座開始了,林老首先講了散文寫作的四個要素,并且重點強調(diào)了散文寫作者要重感情,待人要熱情、真誠、善良、謙虛,在講到做文與做人的關(guān)系時,林老還深情地回憶了年輕時與趙樹理、柳青等名家接觸和成為忘年交的點滴往事。趙樹理、柳青等名家留林老在家中吃飯、同宿一屋、促膝談心,并且贈送吃用物品等待人的細節(jié)恍若就在眼前。而林老也明白無誤地告訴大家“真正的名家是關(guān)心普通人的,不關(guān)心普通人也寫不出受社會大眾關(guān)注的文章”,也就是在那時林老形成了“要想做好文先要做好人”的堅定信念,在隨后的數(shù)十年歲月中,林老時時刻刻都以一顆熱忱的心對待每一位普通的讀者和來訪者,時時刻刻以一顆坦蕩的心做人做文。
在這次近距離接觸林老之前,林老作為知名學者和名家的高大形象如霧中花鏡中月那么朦朧那么遙遠,有種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覺,當我懷著敬畏的心走近林老之后,發(fā)現(xiàn)一個總是笑容可掬、可親可敬的師長就在我的身邊,離我的心是那么的近,給我的鞭策力量是那么的強大;一個敢愛敢恨、作風坦蕩、為人率真的高大形象已刻進了我的腦海中。
責任編輯: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