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維敏,陳劍鋒
(三峽大學人民醫(yī)院,湖北 宜昌 443000)
?
自擬活血通絡方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及對脂質(zhì)過氧化反應、炎性因子的影響
蘇維敏,陳劍鋒
(三峽大學人民醫(yī)院,湖北 宜昌 443000)
目的 探討自擬活血通絡方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療效及對脂質(zhì)過氧化反應、炎性因子的影響。方法 將105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53例)和對照組(52例),對照組給予理療、按摩、硬膜外封閉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自擬活血通絡方治療,2組均連續(xù)治療4周。觀察2組治療前及治療第2周、4周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SOD)、丙二醛含量(MDA)及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記錄2組治療前及治療第2周、4周的VAS評分及日本骨科學會下腰痛評分(JOA)及臨床療效。結(jié)果 2組治療第2周、4周的SOD水平明顯高于治療前(P均<0.05),而MDA含量明顯低于治療前(P均<0.05),且觀察組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均<0.05);2組治療第2周、4周血清TNF-α、hs-CRP、IL-6水平均較治療前下降(P均<0.05),且觀察組各指標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2組治療第2周、4周VAS評分、JOA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所改善(P均<0.05),且觀察組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均<0.05);治療第2周、4周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均<0.05)。2組治療期間均未發(fā)現(xiàn)嚴重不良藥物事件。結(jié)論 自擬活血通絡方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具有更顯著的抗炎、抗氧化、止痛及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體征的療效,且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活血通絡方;中西醫(yī)結(jié)合療法;腰椎間盤突出癥;疼痛;氧自由基代謝物;炎性因子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骨科最常見的骨關節(jié)病,亦是脊柱外科中發(fā)病率最高的疾病,該病的發(fā)病機制主要是因患者椎間盤變性,或外力作用,導致纖維環(huán)破裂,以致髓核突出壓迫或刺激馬尾神經(jīng)、神經(jīng)根等表現(xiàn)出的綜合征。該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腰腿疼痛、腰部活動障礙、麻木,或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及工作狀態(tài)[1]。目前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以保守治療為主,約有80% 的患者經(jīng)過非手術(shù)治療能夠獲得良好的療效[2],但有部分患者對西藥不能耐受[3]。本研究觀察了自擬活血通絡方方劑聯(lián)合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療效及對氧自由基代謝物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響,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05例,年齡18~65歲,均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4]相關診斷標準,并經(jīng)腰椎CT 或者MR檢查證實;患者無外科手術(shù)適應證,宜采用保守治療方案;納入研究前半年內(nèi)未接受過相關西醫(yī)或者中西醫(yī)治療,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強直性脊柱炎、脊柱腫瘤、脊柱結(jié)核、腰椎骨折、椎管狹窄、嚴重骨質(zhì)疏松、腰椎滑脫、嚴重的心肝腎功能障礙者,孕婦及哺乳期患者,伴感染性或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已經(jīng)接受過手術(shù)或微創(chuàng)治療者,對本研究用藥過敏者。所有患者按照隨機原則分為2組:觀察組53例,男35例,女18例;年齡(43.7±9.6)歲;病程(1.2±0.4)年;下肢麻木疼痛20例;直腿抬高試驗單側(cè)陽性38例,雙側(cè)陽性15例;突出部位:L3—419例,L4—531例,L5—S110例。對照組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齡(45.5±8.6)歲;病程(1.3±0.5)年;下肢麻木疼痛22例;直腿抬高試驗單側(cè)陽性36例,雙側(cè)陽性16例;突出部位:L3—420例,L4—529例,L5—S18例。2組年齡、性別、病程、臨床特征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基礎治療。①康復治療:患者俯臥在床上,通過放松手法使患者臀部和腰背部的肌肉得到放松,醫(yī)師在其腰部涂抹適量的麻油后,使用掌推法加快患處血液循環(huán),而后疊掌按壓患者腰部到臀部,由上而下,由輕而重,每次10 min,每天1次;其后進行穴位按摩:通過拇指點按患者背部兩側(cè)膀胱經(jīng)部位的腎盂穴和腰部的阿是穴,通過肘尖點按承扶穴,每次10~15 min,每天1次。最后患者取仰臥位,進行直腿抬高鍛煉,每次鍛煉30 min,每天1 次。②藥物治療:采用硬膜外封閉治療,封閉采用利多卡因注射液、復方倍他米松及甲鉆胺注射液處理,每周進行封閉1 次。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自擬活血通絡方治療,方藥組成:紅花15 g、川芎20 g、桃仁20 g、秦艽15 g、羌活15 g、五靈脂15 g、地龍15 g、當歸12 g、香附12 g、炙甘草10 g、牛膝8 g,每日1劑,每劑水煎取汁500 mL,分早晚2次服用。2組均連續(xù)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 ①2組患者于治療前、治療第2周及4周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3~5 mL),檢測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SOD)、丙二醛含量(MDA)。SOD采用酶速率法測定,MDA采用比色法測定(SOD及MAD試劑盒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制品公司);②血清hs-CRP測定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血清TNF-α、IL-6采用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TNF-α、IL-6試劑盒均由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chǎn))。③評估2組治療前及治療第2周、4周的VAS評分[5],評分范圍為0~10分,0分記為不痛,10分則為最痛。應用日本骨科學會(JOA)1984 年制定的腰腿痛療效標準(29分法)對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進行評定[6],JOA總評分范圍為0~29分,分數(shù)越低則提示患者腰腿痛功能障礙越嚴重。④記錄治療期間的藥物不良反應。
1.4 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及文獻[6]制定。臨床治愈: 患者腰腿痛癥狀消失,直腿抬高達到70°以上,且腰部活動恢復正常;顯著進步:腰腿痛癥狀顯著緩解,僅在勞累后出現(xiàn)疼痛及不適,但經(jīng)過休息后可緩解;進步:腰腿痛有一定程度緩解,腰部活動亦有一定改善;無效: 腰腿痛癥無緩解或惡化,腰及下肢活動功能無改善或持續(xù)功能障礙。臨床治愈+顯著進步+進步為總有效。
2.1 2組治療前及治療第2周、4周血清氧自由基代謝物比較 2組治療第2周、4周的SOD水平較治療前顯著升高(P均<0.05),而MDA水平顯著降低,且觀察組上述指標的改善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及治療第2周、4周血清氧自由基代謝物比較±s)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 05。
2.2 2組治療前及治療第2周、4周血清hs-CRP、IL-6及TNF-α水平比較 2組治療第2周、4周血清TNF-α、hs-CRP、IL-6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P均<0.05),且觀察組上述炎性指標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及治療第2周、4周血清hs-CRP、IL-6及TNF-α水平比較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 05
2.3 2組治療前及治療第2周、4周VAS評分、JOA評分比較 治療第2周、4周的VAS、JOA評分均較治療前有所改善(P均<0.05),觀察組改善情況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及治療第2周、4周VAS評分、JOA評分比較,分)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 05。
2.4 2組治療后2周、4周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2周、4周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4。
2.5 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2組治療期間均未發(fā)現(xiàn)嚴重不良藥物事件。治療前后復查肝腎功能、血尿便常規(guī)、心電圖均無明顯異常。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引起誘發(fā)下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脊柱外科疾病患者發(fā)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2]。該病主要的病理生理改變是急、慢性損傷后導致的椎間盤退行性變[7]?;颊哐挡课粸槭芰Σ课?,且活動度較大,椎間盤受壓及磨損較重,易導致該部位的缺氧缺血以及急、慢性無菌性炎癥,誘發(fā)相關炎性因子(TNF-α、hs-CRP、IL-6等)的釋放,造成局部組織的炎性損害[8-9],此類炎性因子亦能與神經(jīng)末梢接觸,刺激脊髓神經(jīng),直接導致患者對應的神經(jīng)支配區(qū)發(fā)生腰腿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10]。而當患者休息平臥時,椎間盤壓力緩解,血液循環(huán)改善,又能反過來造成局部組織的缺血-再灌注損傷,大量氧自由基釋放,刺激神經(jīng)纖維末梢發(fā)生疼痛,或引起局部組織脂質(zhì)過氧化損害[11-12]。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患者腰椎組織局部出現(xiàn)顯著的微循環(huán)障礙,局部組織血流速度減慢或淤積,缺氧缺血,又能進一步加重患者的炎性反應及氧自由基的形成,形成惡性循環(huán)。因此,急、慢性炎癥反應中產(chǎn)生的炎性因子對組織的刺激,缺血-再灌注損傷時自由基生成對局部組織的脂質(zhì)過氧化損傷, 可能是患者椎間盤退行性變及疼痛發(fā)生的重要原因。目前評價機體氧自由基代謝水平,脂質(zhì)過氧化反應損傷程度的重要指標是SOD和MDA,MAD是機體脂質(zhì)過氧化過程的最終產(chǎn)物[13],反映了氧自由基對組織的氧化損害的程度,機體MAD越高,則提示機體中氧自由基合成大于其清除。SOD則是機體抗氧化應激損傷的酶促防御系統(tǒng),對機體的氧化-抗氧化系統(tǒng)的平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SOD能夠催化超氧自由基轉(zhuǎn)化為氧和過氧化氫,進而清除機體超氧陰離子自由基,保護細胞的過氧化損傷。相關研究[11]亦證實了氧化自由基參與了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病理生理過程及發(fā)生發(fā)展,而作為反映機體脂質(zhì)過氧化反應損傷的MAD水平顯著高于正常健康人群,SOD水平則低于正常健康人群[14]。
表4 2組治療后2周、4周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0. 05。
中醫(yī)學中無腰椎間盤突出癥病名,根據(jù)其臨床表現(xiàn)歸屬于“腰痛”及“痹癥”的范疇。該病由于過度勞累、負重旋轉(zhuǎn)、跌、挫、閃、風寒濕侵襲等誘因引起或經(jīng)過外傷而助發(fā),其病機多為“脈絡閉阻、血瘀氣滯”等,治宜通絡止痛、理氣行滯、活血化瘀[15]。針對該病的以上病機,本研究中在常規(guī)保守治療的基礎上應用自擬活血通絡方劑治療,該方劑中川芎、紅花及桃仁可祛除阻滯、活血化瘀;當歸則能活血和血,可化瘀血但不傷正;香附、五靈脂則有行氣活血及止痛力之功效;羌活、秦艽祛風除濕,疏通經(jīng)絡;地龍、牛膝則能疏通經(jīng)絡,以利關節(jié)。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暢經(jīng)絡、行氣止痛之效果?,F(xiàn)代藥理學研究亦證實[12],川芎、紅花及桃仁等活血化瘀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抑制諸多炎性因子的生成及清除氧自由基的功效,亦具有抑制血小板活性、改善局部受損組織的血流動力學,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進而改善組織的微循環(huán),減輕患者神經(jīng)根水腫,發(fā)揮抗炎鎮(zhèn)痛的療效。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2組治療后2周、4周SOD、MDA、TNF-α、hs-CRP、IL-6水平及VAS、JOA評分均明顯改善,且觀察組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后2周、4周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加用自擬活血通絡湯治療具有更顯著的抗炎、抗氧化、止痛及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體征的療效,且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鮑鐵周,宋永偉. 腰椎間盤突出癥診療指南編寫報告[J]. 世界中醫(yī)骨科雜志,2012,12(1):22-23
[2] 侯樹勛. 脊柱外科學[M]. 北京: 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5:754
[3] 田智勇. 中西醫(yī)腰椎間盤突出治療的療效分析[J]. 醫(yī)藥前沿,2013,3(12):238
[4] 胡有谷. 腰椎間盤突出癥[M]. 2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282
[5] 郭永蘭. VAS評分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術(shù)后護理中應用[J]. 交通醫(yī)學,2014,32(4):403-404
[6] 徐衛(wèi)國,陳圣華,魯光錢,等. 三維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及JAO對其預測價值[J]. 實踐醫(yī)學雜志,2008,24(21):3679-3680
[7] 廖鵬,郭靜如.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理生理及椎間盤退變的影響因素[J]. 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02,21(4):413-417
[8] 徐浩,陳小微,晉存,等. 八段錦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血清IL-1β、IL-6及TNF-α的影響[J]. 湖南中醫(yī)雜志,2015,41(11):16-17
[9] 曹越,章薇. 針藥結(jié)合對寒濕證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血清IL-6和TNF-α的影響[J]. 針灸臨床雜志,2016,23(1):8-10
[10] 劉潮堅,蔡拉加,石昭宏. 腰椎間盤突出物中TNF-α、IL-1、IL-6的表達與神經(jīng)根性疼痛的相關性研究[J]. 臨床醫(yī)學工程,2011,32(7):987-988
[11] 陳柏書. 針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去自由基鎮(zhèn)痛機理研究[D]. 廣州: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4
[12] 馮德榮,時金梅,梁小勤. 復方丹參液靜滴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自由基代謝的影響[J]. 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03,29(6):50-52
[13] 李智鋼,高翠玲,高文魁. 高原地區(qū)部隊官兵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血清SOD、MDA表達及臨床意義[J]. 西北國防醫(yī)學雜志,2012,32(1):40-42
[14] 胡惠民,彭鵬,周國堅. 腰痹通膠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近期療效分析[J]. 中醫(yī)臨床研究,2014,24(10):15-16
[15] 李具寶,熊啟良,亓峰. 近10年文獻中特殊中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用藥規(guī)律探討[J]. 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13,19(6):27-29
10.3969/j.issn.1008-8849.2016.18.031
R681.53
B
1008-8849(2016)18-2022-03
2015-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