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生
觸及作文,師生的第一反應就是“難、怕”。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教師怕教作文,學生怕寫作文,這已逐漸演變成當前語文課堂的一種“通病”。
學生怕寫作文、作文無話可說的主要原因在于語言運用能力差、生活面太狹窄、平時不注重積累、缺少寫作素材,如何才能改變這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局面,指導學生從單調(diào)、枯燥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搜索、提煉素材呢?結合本人多年從事語文教學的經(jīng)歷,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培養(yǎng)敏銳的觀察能力,在觀察中積累素材
作文素材處處有,有時就在眼前,只不過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而已。因此,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是積累作文素材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平時應該經(jīng)常有意識地提醒學生抓住機遇,隨時留意身邊的變化、事態(tài)的發(fā)展。比如,我們天天都要接觸父母、親友、同學,每天都要經(jīng)過同一條路,這些親友、同學、道路其實都在變化,經(jīng)常有新鮮的事情發(fā)生,關鍵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其中的美。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自然觀察。如,對各種自然現(xiàn)象的觀察、四季的變化,注重每一個細微之處,甚至幾片樹葉的對比、幾只螞蟻的移動等。
2.社會觀察。如,對人們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社會熱點問題進行關注,會有很多素材,都應細致觀察,對觀察對象多比較,不要看到一小點就寫,要深入挖掘其內(nèi)在的、本質(zhì)的東西,不能以偏概全。當然,觀察訓練是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若能在觀察的基礎上隨時進行記錄,由只言片語到片斷成章,定能為積累作文素材打下良好的基礎。
“生活處處藏學問,人間間處處有美景?!标P鍵在于你是否有心挖掘,所以觀察也不能簡單地看到事物的表面,而是一種由表及里、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的觀察,要求學生有自己的觀察點和獨具一格的發(fā)現(xiàn),形成發(fā)現(xiàn)生活美的能力。
二、勤于動筆,在平時練習中掌握素材
勤學苦練是提高寫作水平的主要方法。勤于練筆,將日常生活中的人與事記錄下來,將促使自己更加有意識地體驗生活、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勤于動筆,可以很好地積累寫作素材,還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選取素材。培養(yǎng)學生寫日記、寫讀書筆記的好習慣,這樣他們習作時選材就更得心應手。
三、廣泛閱讀,在閱讀中豐富素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弊寣W生在廣泛閱讀中積累、豐富素材。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積極主動地發(fā)現(xiàn)、建構、甚至創(chuàng)造素材。閱讀教學不僅是一種親歷,更是一種體驗,甚至是一種對沉睡潛能的喚醒和對封鎖記憶的激活。
1.課內(nèi)閱讀,對一些妙語佳句、精彩片段要引導學生多讀、多背,并且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遣詞造句、謀篇布局。
2.課外閱讀,指導學生多看課外書籍、報紙雜志來獲取更多的素材。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校要為他們提供閱讀空間。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拓展他們的視野,使他們在更大范圍內(nèi)積累習作素材。
3.養(yǎng)成做好摘抄筆記的好習慣。要求學生人人準備一本閱讀摘抄本,一個好詞、一個寓意深刻的成語、一個優(yōu)美的句子、一個精彩的片段、一篇有教育意義的文章,都可以成為我們積累的素材。
四、組織學生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創(chuàng)造素材
俗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比~圣陶先生也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出什么文字?!鄙钣卸啻?,素材就有多豐富。生活中的素材對學生寫好作文起著重要作用。在活動中親身感受生活及學習的樂趣,是獲取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之一。現(xiàn)在的語文教材中都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應根據(jù)活動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學生自由作文提供絕妙的素材。在活動中老師要做好引導,鼓勵學生在活動中盡量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不僅停留在“玩”上,也要做一個有心人,用心記下活動的每一個過程。隨著活動的增多,還可以不斷拓展自己的興趣,這樣不僅鍛煉了自身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質(zhì),而且為作文提供了真實可靠的素材,可謂一舉三得。
五、合理發(fā)揮想象,在想象中激活素材
想象在寫作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讓學生合理發(fā)揮想象,在想象中豐富、激活素材。老師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總認為學生的作文能力差、語言功底差、文章句子不通、內(nèi)容不生動等,有時又認為學生的文章不切實際,可你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過嗎?你給了他想象的空間嗎?不少老師認為想象是空洞的、虛構的、不切實際的,殊不知,這樣扼殺了多少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愛因斯坦說:“想象比學習更重要”,學生寫不好作文,很大因素是不敢想象、不會想象。
文學形象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再現(xiàn)。教學中,老師要指導學生以文學作品提供的藝術形象為基礎,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發(fā)揮合理的想象,去補充和擴大作品的生活畫面,從而獲得較為完整、豐富的美感。想象是作文的添加劑,在學習生活中,我們要多動腦筋,展開想象的翅膀,學會對身邊的事物進行分析,定能從中領悟出許多道理,這領悟的過程也為我們提供了作文素材。
學生積累作文素材的方法還有很多,只要平時讓學生主動參與社會實踐、品嘗生活滋味、感受人生經(jīng)歷、豐富人生體驗、記錄點滴感受,日積月累,籌建作文“素材庫”,作文時自然就有話可說、有情可抒了。
參考文獻:
[1]李紅英.談如何指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0(14).
[2]李雪琴.淺談如何指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J].教育教學論壇,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