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含
冬季氣溫較低,為了抵御寒冷,機體調(diào)節(jié)功能也在發(fā)生著顯著變化,比如皮下脂肪增多、毛細血管收縮、汗液分泌減少,組織代謝加強等。而老年人由于主要臟器逐步老化,皮膚松弛、皮下脂肪減少、機體代謝功能低下,適應性和抵抗力較差,抗寒及抗病能力都明顯的低于青年人。因此,當寒潮或強冷空氣襲來時,老年人中高血壓、中風的發(fā)病率明顯增高,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容易產(chǎn)生心絞痛、心梗、心力衰竭等。嚴寒還是傷風感冒、支氣管炎、冠心病、肺氣腫、哮喘的重要誘因。此外,當機體受到寒冷刺激之后,還容易發(fā)生手足裂、凍瘡或皮膚癢等。所以,老年人必須隨時注意防寒保暖,要隨天氣的變化及時增添衣褲,避免著涼,防止感冒。老年人由于臟腑功能衰退,體溫調(diào)節(jié)能力與耐寒能力下降,因此,要想平安度過寒冬,必須注意重視“五暖”。
頭暖。頭是諸陽之會,陽氣最容易從頭部走散掉,如同熱水瓶不蓋塞子一樣。如不注意頭部保暖,很容易引發(fā)鼻炎、頭痛、感冒、牙痛、三叉神經(jīng)痛等疾病,甚至更嚴重的腦血管疾患。因此,老年人冬天戴一頂合適的帽子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外出時。
身暖。到了冬天,老年人要隨著外界氣溫的變化及時增加衣服,注意身體保暖,勿讓寒氣侵入體內(nèi)。棉衣內(nèi)膽宜選用分量輕、膨松、保暖性強的羊毛、絲棉、羽絨、腈綸棉等材料。平時應多到室外活動,使血脈暢通,以適應外界氣溫變化,增強耐寒能力。
背暖。背為陽中之陽,為陽脈之海,是督脈循行之主干,總督人體陽氣。老年人如背部保暖不好,則風寒之邪通過背部經(jīng)脈而侵入人體,損傷陽氣,使陰陽平衡受到破壞,人體免疫功能下降,抗病能力減弱,引起舊病復發(fā)或病情加重。所以,冬天老年人加穿一件棉背心或毛背心以增強背部保暖,是很有必要的。
腳暖。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對頭而言屬陰,陽氣偏少。腳遠離心臟,血液供應不足,長時間下垂,循環(huán)不暢,皮下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差。腳一旦受涼,便通過神經(jīng)反射,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抗病能力下降,隱藏在鼻咽部的病毒、病菌趁機大量繁殖,使人發(fā)生感冒或使哮喘、氣管炎、胃腸病、關節(jié)炎、腰腿痛、痛經(jīng)等舊病復發(fā)。因此,冬天老年人要保持鞋襪溫暖干燥,經(jīng)常洗曬。平時要多走動以促進血流暢通。臨睡前用溫熱水燙腳后按摩腳心10分鐘,以增強養(yǎng)生保健功用。
室暖。老年人的居室,冬天必須采用取暖設備,使室溫保持在15℃以上。如果室溫過低,老年人易受寒邪侵擾,誘發(fā)呼吸系統(tǒng)與心腦血管疾病。在冬季,人們?yōu)榱擞鴮㈤T窗緊閉,再加上取暖設施的使用,導致室內(nèi)的空氣干燥、污濁,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因此,在控制室內(nèi)溫度的同時,應注意保持室內(nèi)整潔、空氣流通和濕度調(diào)節(jié)。老年人住的居室絕對禁煙,盡量避免油煙和粉塵的污染。
在冬季,中老年人的日常膳食應以溫、補為主,宜吃一些高熱量、高蛋白的食品,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做到稀于搭配、葷素夾雜,以增加營養(yǎng)、增強御寒能力。要避免或少吃涼食、刺激性食物和一些油性大不易消化的食物。
許多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惡化,與人的心理狀態(tài)息息相關。而冬季則是自然界陰盛陽衰之季。所以老年人應避免憂郁、焦慮、緊張等不良因素的刺激,經(jīng)常保持情緒樂觀、精神愉快,科學安排生活,注意勞逸結合,防止過度疲勞,使意志安寧、心境恬靜。另外,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一般老年人應保持8~10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并應午睡,睡覺前不要過于興奮。
由于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而老年人的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抗病能力差,很容易染上傳染病。老年人在冬季如稍有不適如:食欲不佳、發(fā)熱、咳嗽、胸痛、心悸、氣短、疲乏無力等,應及時診治,以免延誤治療,造成病情加重。